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隨意想想---「遊戲實驗室」

以「遊戲」作為評估與介入的媒介【這是OT很傳統的想法,但為何成果未凸顯??】

評估與介入或可同時達成

小兒/心理/老人領域皆可運用

個人與團體模式皆可

一定要加上AI,才更有效能

也是要累積(影音)資料庫

以老人遊戲為例,可用以評估/介入體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

以兒童遊戲為例,可以布置於兒童醫院一樓-讓兒童玩分站遊戲-玩後可以產生評估數據(主要發展向度),同時宣傳OT!

有興趣者歡迎聊聊

我們有那些條件可以突破現況?】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同理技巧/成效階層之相關研究題材

以同理成效言,較可能是單向度,故階層/層級應較明顯

以同理技巧言,較可能是多向度,故階層/層級應較不明顯,或是某些技巧之層級較明顯(或是某些技巧屬於同一層級)

目前我們已開始執行病人感受「同理成效」收案,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1. 每位治療師需(我們需收集)多少位個案之同理成效反應,即可獲致穩定的治療師之同理成效(代表治療師的同理能力/成效)
  2. 同理成效(項目)是否為單向度
  3. 同理成效之層級可粗分幾級
  4. 治療師 vs 實習學生之同理成效(層級)差異

我們年底之前,若可收集到50位病人資料,或可初步驗證之(請怡晴於2023年年初協助確認/通知我)。2023年的研討會可分享初步結果。

另,我們已有諸多「學生自覺」、「專家評估」以及「個案感受」之「同理技巧」收案,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1. 哪些同理技巧 (項目)是單向度
  2. 各同理技巧之層級可粗分幾級
  3. 治療師 vs 實習學生之同理技巧差異
  4. 哪些同理技巧較能反應同理成效?
  5. 哪些同理技巧是「目前」提升實習學生同理技巧/成效之瓶頸
Note: 1. 同理技巧/成效之分級,有利於設計同理教材以及反應受試者之同理能力/階層。然而,較高階之同理階層(如支持病人或病人覺得獲得支持)很少出現於臨床互動(現有資料很少發現 )。故我們必須確認/提升實習學生(或臨床治療師)之同理層級,並針對其瓶頸提供特定之教學/示範/交流,始有可能出現/達成較高階之同理階層,亦才有可能驗證同理技巧/成效階層。
因此同理階層相關之理論/工具/教學成效才可能相互驗證/支持。
2. 上述相關概念/研究主題應可應用於「溝通技巧/成效」。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上課12週9成學員錄取臉書、Google!

「幫助人們追求他們熱愛的工作」 

哪些是現在求職市場上最需要的技能?

未來的人才培訓,又有什麼關鍵趨勢?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春酒 + 研討會

時間:2023年2月10日(週五)於公衛大樓舉辦

講員:團隊成員

主題:各領域「評估(工具)相關主題」之進展與挑戰【包含構想/願景/目前成果/後續發展/遭遇困難等】

        各領域包含:生理、心理、小兒以及臨床技能。各領域負責人/主持人/評論專家,以及時間預計如下:

  • 9:00~10:30 臨床技能由怡晴負責。主持人:梁蕙雯醫師;講員:小玲、芝萍、怡妙、錦良、孟真/安如、玉正、怡晴、姿廷、柔潔。評論專家:姚教授//楊醫師//張總技師//楊治療師
  • 10:50~12:20 生理由怡靜負責。主持人:薛主任;講員(擬邀請):Inga, 雅珍、姿誼、恭宏、怡靜、怡晴、沛綺、清麟(致瑩)。評論專家(擬邀請):姚教授//徐秀雲教授//吳教授。
  • 13:30~15:00 心理由士捷負責。主持人(擬邀請):施主任(輔大);講員:心瑜、恩琦、冠緯、恭宏、士捷等。評論專家:姚教授//陳主任(高醫)//王主任//李主任
  • 15:20~16:50 小兒由千瑀負責。主持人:陳顥齡副教授;講員:官琳(及其團隊)、千瑀(及其團隊)、麗婷、莞薈、士捷。評論專家:姚教授//

負責者請協助邀請講員與安排時間(請找我討論講員以及各講員時間安排-還有邀請主持人),各領域預計1.5小時(含20~30分鐘討論)。若無法現場參與之講員,擬以「同步或非同步視訊」參與。

演講/討論內容全程錄影,當成後續教材(含PPT)。

宣傳:擬由逸涵負責,將請助理協助準備講員之個人介紹[PPT/海報/網頁],請逸涵找我討論。另請助理協助整理各領域評估工具之研究成果【請逸涵統籌,含網頁呈現或後續更新】。

擬申請繼續教育學分,並開放部分非團隊成員報名。

會後順道春酒聚餐,餐飲/時間/地點(上海鄉村 Y17)由玉雲負責。

PS:
*蒐集主持人/評論專家意見:我們將於會前給予主持人/評論專家研討會摘要,當天邀請他們給予口頭意見&書面意見。我們另將安排專人訪談主持人/評論專家,以獲取更多/更明確之建議。
    臨床技能由怡晴負責蒐集,心理由士捷負責,生理由怡靜負責,小兒由千瑀負責。請怡晴設計書面意見填寫表單以及訪談問題/記錄表。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揪團投入「團體帶領」之專業技能研究

「團體」為精神科OT以及小兒OT常見的介入模式

如何帶領團體,即是治療師的關鍵能力

然而OT相關的教學與研究議題,尤其研究,應該相當有限?這由逸涵協助整理。

研究主題包含--「團體帶領之理論與驗證」「團體帶領能力評估工具發展」「團體帶領教學成效驗證」

研究夥伴:學校教師(開授團動課程者)、臨床治療師、研究生/助理

預計成果:建立一般團體帶領手冊/SOP、團體帶領技巧與成果評估工具之發展與驗證(含評估手冊)、發展特定團體帶領之教學/回饋手冊

目前進展:

  1. 請助理搜尋相關文獻,以確認當代文獻之進展與瓶頸
  2. 籌備如何於臨床以及教學情境收集資料(錄影)
  3. 開始發展團體帶領手冊/SOP
  4. 開始發展團體帶領技巧與成果評估工具

預期進度:

  1. 2023年撰寫1~2項研究計畫
  2. 2023年完成(一般)團體帶領手冊/SOP以及1~2項團體帶領技巧與成果評估工具(含評估手冊)
  3. 2023年完成20~50個團體帶領錄影/逐字稿資料庫

*如何評估帶領者之表現與成果?

「品質」係指「準備」、「執行」與「成果/成效」層面之良好程度

「準備」層面包含:計畫書內容、時效或需演練//討論

「執行」層面包含:開場介紹、依計畫執行程度,以及結尾等,亦可包含成員之參與度

「成果/成效」評估以「目標」為主要指標,另可包含次要成效指標,如參與者滿意度、指導老師滿意度或團體帶領者自評。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碩士生或申請者能看多廣/多遠

為何要念【臺大】【職能治療碩班】?

你想學甚麼? 所學可以應用多久/多廣?

2年碩班的學習夠嗎?

臺大可以給你甚麼?

碩班可以給你甚麼?

我的看法是【職能治療碩班】因為只是2年課程設計,即使你再努力,二年不吃不睡,你的所學(廣度/深度)一定有限,也無法有多少應用價值。你一定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碩班畢業生進入/回到臨床後,碩班所學很快就無用武之地。所以關鍵在於後續,你如何規劃!!

若要規劃,一定要擴展視野,【臺大】提供那些優質、國際級的課程!? 【臺大】【職能治療碩班】有哪些國際級師資/專精何在? 你為何要念【臺大】【職能治療碩班】? 關鍵在於師資與課程,你有好好做功課? 可以回答上述問題?

如果有困難,歡迎找我!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工作環境與核心能力

你想追求的 【工作環境與核心能力】為何?

這二者可以選擇/培養,且相輔相成,絕對影響深遠!

良好的工作環境必有助於培養/提升核心能力!!

然而良好的工作環境必要求「應徵者」具備一定的核心能力(就如明星私立國高中,只挑選成績優秀者可以直升高中-臺灣大學各科系絕對挑選最具核心能力的應徵者擔任教師)

也就是你必須培養需「具備該工作所需核心能力」才可找到「極佳的工作環境」

也就是培養核心能力才是關鍵!

你想要的工作(環境)所需核心能力為何? 如何(哪裡)可以養成?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深度討論之特質

「深度討論」是凝聚團隊向心力或分工/分享所必須!

合作者之間於一段時間內(1~2週)必有「深度討論」,否則易造成向心力或分工問題。

以過程及結果言

過程中需包含

  • 具有(雙方/多方)共同有興趣或重要的議題
  • 充分投入討論/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與釐清

結果需包含

  • 明確結論
  • (至少一方)滿意或有收穫,最好雙方/多方滿意或有收穫!

以上還需(至少一方)準備議題,且有足夠時間討論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思覺失調個案的中長期收案計畫 芻議

如前所提:

  • 包含認知/社會認知/體識能//ADL之中長期追蹤,約每半年至一年評估一次
  • 研究主題包含評估工具之改良,特定功能恢復型態之探究與預測
  • 這需要臨床單位的配合,我們團隊或許已掌握此資源,如東部、北部與南部皆已有合作者

擬進入籌備期:

  • 內部團隊:恭宏、士捷與我等,預計每2週討論一次。再找1位助理協助並擔任紀錄(逸涵)。由助理建構專屬部落格與雲端空間,以利分享資源。[將邀請冠緯參與,但開會時間與視訊模式需先確認]
  • 外部團隊:玉里、桃療、亞大、高長以及精神科醫師,視需要時找他們諮詢【給予諮詢費用】。
  • 確認追蹤評量向度與工具
  • 參考追蹤計畫範本(搜尋/確認已發表文獻之研究典範,參考其向度與追蹤時間點)**
  • 確認研究資源(國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等)
  • 提出短中長期追蹤計畫與特定研究目的
  • 預計10月底之前建立初步規畫,今年或明年開始申請研究計畫
  • 難題:干擾因素之掌握(如藥物、共病等)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值得慶幸... personal issues

*終於可以停吃抗生素了.... 出院後還吃了2個月... 醫師判斷 X 光檢查應該OK,就停藥了。

很高興地將剩餘一個多月的抗生素丟棄!!

*重拾一號木桿的樂趣:二兒子已開始練習高爾夫球一段時間,我也重拾球桿,陪著練習.... 練10次(約1000顆球)了吧。昨天被兒子提醒(刺激)何時要練習打一號木桿(如果打得好,可擊出又高又遠的球-我年輕時的距離約200公尺)... 今天就試著玩玩塵封10幾年的木桿... 信心有限,但就抱著玩玩心態。剛開始幾球,實在有點抱歉,還想放棄練習木桿... 但還好沒放棄,最後竟然連續2球皆能擊出又高又遠的球...兒子直呼 beautiful! 感覺重回20幾歲!! 

*寒暑假變長了!!臺大這學期開始,每學期少2周排課,僅需排16周(這學期竟然12月底就結束了)。相對的,寒暑假各多2周! It's great!!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大數據,如何取得?

1. 自己建立是其一,但辛苦/費資源,且不易形成大樣本!

在美國只要是去識別化的數據便不屬於個人數據,All of US的創舉便是研究人員只能看到經過處理去識別化的數據,達到保護個資。在英國會將各醫院資料收集彙整後再給各院,如此一家醫院可用到所有醫院的資料。如何在開放、合理的平台上進行合作與交換,在台灣可由政府透過非營利法人再進行協調,才能物盡其用。」來源:聯合報-民意論壇

2. 依賴他人或機構,輕鬆多了,但不易期待其內容/品質。

對特定主題/樣本有興趣者,宜建立長期追蹤之資料庫,雖然辛苦,但值得!!若以臨床人員為主,可先依據資源(臨床與資金)做到初步規畫,再持續調整之。若以研究人員為主,資金或是最關鍵,才能長期持續收案。

我最近擬規劃中風個案之中期收案計畫(發病初期至半年,至少4時間點,若經費充裕再延至1年),研究主題包含評估工具之改良,特定功能恢復型態之探究與預測... 

也想擬定 精神疾患的中長期收案計畫(包含認知/社會認知/體識能//ADL之中長期追蹤,約每半年至一年評估一次),研究主題包含評估工具之改良,特定功能恢復型態之探究與預測... 這需要臨床單位的配合,我們團對或許已掌握此資源。

待續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新幫手、新氣象

8月1日林品萱助理上班,將協助AI研究(中風與思覺失調個案)

8月15日耿逸涵上班,將協助臨床技能研究(溝通技巧/同理心等)

9月1日徐百儀與王昕芊上班,百儀將協助臨床技能研究,昕芊將協助AI研究

皆為應屆畢業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反映型 溝通與同理心評估工具 之發展與應用(含研究)

因為溝通與同理心概念適用於各年齡層與專業,因此應用對象很廣

反映型 (based on reflective model) 溝通或同理(成效)問卷項目只要改個對象(被評估者),大致即可適用各類人物或專業(含配偶//親子//好友//各專業)

我們只需設定好收案標準(如最近彼此互動之情境與時間/頻率)

大學生評其父母//友人應較易收案,可線上調查

但須再找一下相關文獻(一般成人溝通技巧/同理心問卷),溝通成效問卷就請怡晴/柔潔幫忙。

同理成效問卷就請玉正幫忙了!

一般學者發展溝通與同理心評估工具,應不會明確指出評估技巧或成效,更不會提及依據反映型或形成型測量模式,故宜自行判斷之。

若有溝通或同理心評估工具之回顧文獻,那就更有效率!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研究計畫之內容與格式(新構想)

通常有建議格式/內容,但可自行增加內容。

最近才想到可增加「研究計畫相關主要詞彙與概念說明」次章節 (subsection),以提升與審查者之溝通效能(以免審查者不解或遺漏)。

呈現位置:文獻回顧與方法之間(以利回顧,且不會太早或太慢,也可當成一個休息站,讓審查者喘一口氣)

如最近「發展溝通成效評估工具」之研究計畫,該次章節至少可提到下列詞彙:

  • 反映性測量模式 (reflective measurement model):說明略。
  • 形成性測量模式 (formative measurement model)
  • 單向度 (unidimensionality)
  • 潛在特質(latent trait)
  • 溝通成效
  • 溝通技巧
  • 結果評估工具(outcome measure),結果評估 (outcome assessment)
我們之前的心理計量詞彙網站,宜復活之!!
https://psychometricsindices.blogspot.com/
以累積「詞彙與概念說明」資料庫,隨著逐年研究計畫之撰寫/詞彙累積,後續的研究計畫可沿用/修改之!!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英文能力練習--朗讀篇

口說英文練習的方法之一為大量且持續的「朗讀練習」

但須有標準發音/抑揚頓挫之練習(非土法煉鋼,強化錯誤的發音)

目前有蠻多線上可用的朗讀器APP可先聽較標準的發音,再自行練習之。

這也是碩博班「英文報告練習」的利器之一。

你也可先寫好稿子,再請APP念給你聽!!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溝通/同理心成效評估工具之資料蒐集--個案版:相關心理計量概念與收案考量

個案是「溝通/同理心」的接收者,對於評估「溝通/同理心」之成效而言,個案感受的到「成效」,在概念上具有效度!

然而,一位醫療人員一段時間內,皆治療諸多個案,內容情境差異大。哪些個案感受到的「成效」較能反映特定醫療人員的「溝通/同理心」成效?

*故個案選擇標準宜考慮下列條件

1. 治療次數//熟悉程度【至少需要治療幾次或多少分鐘??】

2. 需確認個案熟悉擬評之治療師(選擇照片?姓名,治療次數等)

3. 治療/醫病互動內容/任務

欲取得【治療/醫病互動內容/任務】,則需訪談治療師或實習學生

*另需考慮需「多少個案」填答問卷始能獲致正確/穩定的【特定治療師】溝通成效!?

10位個案應足以呈現一般治療師之溝通技巧成效!但實習學生【個案數較少,多少個案可參與? 至少需要治療幾次或多少分鐘??】【參與溝通技巧研究的實習學生,一定可以被評】

*實習學生,甚至治療師,可能欠缺高階能力,造成較難的項目之心理計量參數之估計誤差較大

*執行收案方面,台大醫院可由助理執行。但其它醫院,如慈濟與成大(皆有影音資料庫IRB),如何收集??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溝通/同理心的成效(評估) -- 設計符合反映型模式之溝通技巧項目

以治療師角度言,溝通的成效(目的)或可分成二大類:

工具性成效(目的):取得(病情)資訊、傳達訊息、答覆個案問題且讓個案理解、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等

情感性成效(目的):讓個案感受到醫療人員的親切、積極、關懷、善解人意與支持等。

以上除了查詢文獻,亦可訪問治療師與個案/家屬,以取得溝通成效之相關資訊。

這些資訊將有助於設計符合反映型模式之溝通技巧項目。

實際可行的方法,或許為先訪談助理/研究生,應足以取得7~8成以上的溝通的成效(目的)【包含個案/家屬與治療師之溝通的成效(目的)】,再讓治療師確認/補充。

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科技部計畫經費與成果

由科技部【研究人才查詢】可取得所有申請者之計畫與經費-韋廷幫忙!

我從OT/PT/復健科醫師各找4位教授(基本上都有些名氣-或是代表性人物)

主持人直接掌握之經費,即使是教授,彼此間差異頗大
陳醫師因為位居高層多年,故較有機會申請大型計畫/經費
平均約 2千7百萬,我低於平均值

共同主持人經費,代表研究團隊經費(團隊大小),彼此間差異更大
郭教授的研究團隊最為強大!!陳醫師也相當突出。跟我差距實在很大!!
平均約 6千2百萬,我低於平均值頗多


以數量為主,除了劉醫師,彼此間差異較小
平均值40篇,我就比得上了。若相對於經費,我發表論文的成本效益就頗高了!!
一般近5年有20篇就算蠻強了!
另,論文品質較難斷定,亦難查證

Note: 若有心力,再查詢主持人研究主題之更迭或深入,那就可以確認一位學者之長期學術發展/甚至瓶頸!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緊急且重要研究議題

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似乎欠缺 r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工具

判斷標準:1. 內容效度判斷:向度(概念非因是果),項目(相關性應有中度)。2. 驗證方式CFA(確認因果方向)或 單向度。

我想1的標準即淘汰諸多工具

加上2後剩下的工具一定很有限!!

if so, 這是我們團隊很大的機會!!

請怡晴速確認之,柔潔協助!! 

後續請怡靜與玉正確認!!

以上若成立,我們將速組成「專家版」與「個案版」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建構小組(自填版之正確性應有限,故暫不考慮),初期以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為標的! 原溝通小組任務將減少(我們團隊太小/人才不足阿)。

我們是溝通技巧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先驅者嗎!?

其他專業技能評估,應該亦適用(亦有類似議題)!! 那題材之廣度就很可觀了!!

Note: 依據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評量工具-項目分數才可能具備連續性與階層性,其總分才可能是良好的成效評量工具。

後續多種臨床技能成效評量那必是多向度,我們即可發展短版或電腦適性測驗版。資料成果累積之後,AI短版自然產生!!

5~8年!?

加油!!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臨床技能教學與成效評量的新階段--字幕

第1份PGY 學員臨床任務 VIDEO 出爐了

還加上字幕!!

我想除了錄影,字幕可以方便提供資深專家發現問題並提供意見。

相對地,如果只有 video 與 逐字稿,資深專家會蠻累的!!

但這些都是$$與時間的累積,也就是燒錢/燒人力!!

【(一小時)錄影人力費用 + 繕打逐字稿 + 校稿 + 上字幕 + 資深專家評分/給意見 + 助理處理費 + PGY 學員事先準備】

這需要多少錢與時間,CP值如何??

請韋廷估算一下!!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有獎徵答--- reflective measurement model vs formative measurement model

*ZUVIO問題已開放作答

課程代碼91422718

課程名稱學期 110-2 專業技能評估

作答結束時間 5月1日中午12:00

時間到之間皆可修改答案

若是群組參與,請一人作答,但於第1題說明還有哪些成員參與


評分結果(6月10日)

韋廷的包含玉正
第1題最難,故給較多星星
每顆星星一千元獎勵
可找我討論評分,所不定還可加星星

--------------------------------------------------------------

週一備課時看到:有些概念,如「治療滿意度」可依據不同model 「同時」設計之

若以 reflec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1. 我喜歡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2. 我下次若有同問題,我會再來找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3. 我會向別人推薦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Note:  依據 reflective model 設計之題目有三大特點:
1. 題目間有階層性(如滿意度高中低)//若有連續性(如滿意度之間無斷層)為更佳的成效指標 (outcome measure)!! 
2. 題目間相關性高,甚至可相互替代。
3. 擬評量向度/概念(如滿意度)與題目之因果關係為:向度為因 (cause) ;項目為果 (effect)

----------------------------------------------------------------------------------------------------------------

若以 forma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1.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態度良好
  2.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技術良好
  3.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溝通能力良好
Note: 依據 formative model 設計之題目有三大特點:
1. 題目間無明確階層性
2. 題目間相關性低,難以互相取代
3. 擬評量向度/概念(如滿意度)與題目之因果關係為:向度為果 (effect) ;項目為因 (cause)

題目之來源/設計常以專家/個案意見為主,題目內容/概念較為分散,但對於擬評估向度/概念各有其意義/貢獻!


目前老師先提出四個問題:

問題一:formative model 如何驗證「效度」?除了表面效度與內容效度之外,還可以驗證哪些效度,請依據效度實證之強度,排序之。請以 outcome measures 所需效度考量之。並提出相對應之統計方法。一些效度如 divergent validity 請勿考慮,因為能證實的效度層級有限。

問題二:還有哪些概念也可以如此設計【同時以二種 models設計項目】,請至少舉出3個項目為例說明之。評分重點有二:跟「治療滿意度」概念相差越多,所提概念之臨床價值越高,獎勵越高!!

問題三:請評論下列工具(溝通技巧之同理向度)偏向於哪個 model, 請舉至少5個項目說明之。


問題四:設計工具之前,是否最好先想好擬採用哪個 model? 事先想妥,有何優點?

-----------------------------------------------------------------------------------

以上若有問題,請先釐清。

歡迎討論,群體作答,但不能超過3人(獎勵就平分)

作答方式,我會開設 ZUVIO ,再通知各位(預計一週後),作答時間至少3天。

【每題】獎勵至少4位數(如果回答良好)!

個別給予獎勵,所以你只要回答良好,即可獲得獎勵,跟別人無關(不會因為他人的回答較好,你就沒機會了)。

可選擇題目回答,無須全部作答。


Note:

依據 reflective model 設計之評估工具,其項目為果,故可視為目標或階層(或里程碑),可協助個案確認達成程度/復原程度。

formative model 的項目為因,故可協助掌握原因/瞭解機制,若因可被介入,那就可以「治本」。這很類似我們目前的溝通技巧評估/介入項目之設計原理,意即發現問題(原因),再給予回饋!!

這對於「臨床技能評估工具」設計之寓意深遠,設計者想掌握「因」還是「果」!?掌握「因」有助於「介入」,但恐非好的療效指標,因為階層性//連續性不足!若工具設計者想掌握「果」呢?那題目如何設計/挑選??

另請參考「心理計量驗證之研究旅程第19回」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稿件被接受後,後續如何處理的SOP

通知所有共同作者這好消息(亦可附上此時此文可引用的內容/格式,如一般參考文獻的陳列格式,不確認的卷期,就改成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同時可藉此跟作者確認機構名稱(剪貼稿件中的作者資訊),可請作者校對之。

之後出版社會通知校稿(時間不一),此時通常是唯一修改的機會,千萬謹慎。

除了內容圖表的確認,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個人資訊---務必要請每位作者自行確認。我們難以協助他人確認,故絕勿承擔此責。

最近偷懶(交代給他人,但個人未確認),很快就受到報應//懲罰!!至少有2篇論文,造成很難彌補的錯誤[因為已經線上刊登,所以一般不接受修改,否則讀者就會有不同版本。只能要求勘誤(corrigendum)。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中國於數個領域已超越美國

以西元2000年至2019年的論文產出為界,比較美中之間的競爭力

中國在10個科學領域中【有5個領域】被引用指數排名前1%的論文數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並非單純的趕超排名,而且兩者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哪5個領域:詳新聞報導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PGY 治療歷程錄影--臨床與學術單位合作

有數位PGY學員參與

預計每個月錄影一次新接個案之OT歷程

主要流程如下:

  • 填寫擬計畫執行之任務//個案基本資料表
  • 開啟/確認錄影/錄音設備
  • 開始臨床任務
  • 結束臨床任務
  • 確認治療前擬訂計畫之執行情況(可增修臨床任務)
  • 確認錄影/錄音檔案完整性與品質,再上傳

我將做成逐字稿,加上 VIDEO ,再請【資深治療師】給予建議

*上述流程仍須修改/標準化。

內容包括:針對各任務之優點與可加強之處,給予書面意見(含逐字稿標示,亦可錄音給建議)

*回饋內容/流程需要助理協助規畫/執行,這是大工程,因為臨床任務多元!!從何開始!? 或許可請PGY學員填寫問題/困難??

-------------------------------------------------------------------------------------------------------

另,這單位同仁已將每次【討論會議】錄影(含PPT),我通常會看,並給予回饋

-------------------------------------------------------------------------------------------------------

這可寫成研究計畫,如「遠距OT PGY訓練成效驗證」或「以學員為中心之遠距OT PGY訓練成效驗證」後者以上述「請PGY學員填寫問題/困難為核心」為教學核心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OT倫理學--臨床決策練習

之前學生的作業(期中報告)以【使用決策檢核表以探究實習學生的決策模式與角色偏好】,因為實習學生欠缺共享決策的準備,因此大三同學的作業,她們可以觀摩/學習的,實在有限!!

所以我想立馬調整這作業

改成一組【短期目標】設定,另一組【長期目標】設定之決策練習 (包含衛教)

內容與程序大致如下:

1.了解個案的決策模式/角色偏好(CPS使用練習)

2. 依據個案特質,準備介紹OT【可參考姿誼的博論以及芮瑜的OT衛教】

3. 準備決策所需相關資訊 (包含個案特質、需求與衛教等)

4. 使用SHARE!?

5. 其他同學練習使用決策檢核表





---------------------------------------------------------------------------------------------

問題如下:

我跟助教需準備背景條件【含個案特質/情境、決策模式/角色偏好設定】

但由誰擔任個案/家屬? 同組同學,其他同學?或是助教?

持續修改中....

---------------------------------------------------------------------------------------------

同學的學習目標如下:

1. 練習SHARE以達成SDM

2. 練習介紹OT

3. 練習衛教

4. 練習CPS使用

5. 探索/克服SDM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難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Basic ADL 之概念與評估---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

寫成摘要如下(已經過共同作者芮瑜與肋頤修改 March 7):

背景及目的:日常生活活動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評估為職能治療師主要專長之一。然而ADL評估層面多元,如包含平常表現、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等,各有其價值。若全面評估ADL各層面,則勢必花費諸多時間,嚴重影響臨床效能。本研究目的為提出「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雛形,以期提升ADL評估與臨床效能。

 方法:作者參考相關文獻以及臨床專家意見,先提出評估的基本架構與流程,再與專家諮詢並來回交流,以確認最終ADL評估模式與流程。作者的基本構想為:平常表現代表個案失能指標與嚴重程度,故必須評估。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之概念/價值較為有限/特定,可視個案需求再決定是否需評估以及評估哪些項目。

 結果:作者提出基本構想後,與多位專家諮詢多次並來回交流,最終確認「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之雛形(含架構與評估流程)。主要評估架構/流程如下:使用巴氏量表 (Barthel index) 評估個案之ADL平常表現,再諮詢個案ADL介入之需求,針對有介入需求之項目,再評估個案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執行能力評估之內容以個案需求為主,其所需器材則以其近日使用之器材為主,以符合個案需求。

 結論: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強調個案需求為ADL評估之核心理念。治療師需以個案需求為導向,以決定ADL自覺困難以及執行能力之評量內容與器材使用。以此模式評估所得的巴氏量表分數,可代表個案的日常生活獨立程度。困難程度評估結果可作為個別化介入需求之治療成效指標。執行能力評估結果可作為介入重點之依據。後續作者將以此評估模式於臨床測試,以確認其可行性與價值,同時建立完整施測手冊,以利後續於臨床使用。

關鍵字:日常生活活動、評估、需求、以個案為中心之照護

擬投稿學系2022研討會

以下內容為 Nov 11, 2021之 post:

ADL相關概念包含:平常表現,需求、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

各概念各有其特質與價值(用途),請肋頤準備「比較表」囉

目前已有一些評估工具,如 Barthel index (評估平常表現), Barthel index 補充版(評估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

但欠缺(個案/家屬)需求評估,這或非ADL特質,但與「以個案為中心照護」相關。因為若個案無需求,那難以強求/衛教/訓練。意即毋須評估「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此二皆與訓練相關,尤其執行能力評估更是專為提供ADL訓練所需之資訊)

所以 Basic ADL 評估流程「草案」,修改成如下:



肋頤的註解是第8版 Nov 11, 2021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溝通技巧/同理心」研究現況與後續

相關研究主題大致為5大項:



1. 相關概念/定義確認與修改

   含同理情境之概念與定義... 這最關鍵!!

2. 評估工具發展與驗證

   依據1發展,以專家評估為主,後續發展自評與個案評版本。先發展長版在發展短版或電腦適性測驗版

3. 介入模式與驗證

    需要1&2之基礎。目前以「教學」「評估」「深入回饋」為主。另準備發展新模式,預計年中可測試之。

    今年可初步驗證成效!!

4. 影響機制探究(含臨床效能驗證)

     資料累積中。目前以病人參與治療程度(OT參與度)為主,今年可初步驗證之!! 後續宜考慮擴展機制驗證範疇(增加影響因素與成效指標)

5. OSCE

   目前以遠距/視訊為主,這目前以經驗累積與資料庫累積為主,尚無具體發表論文之題材(努力思考中)

  • 以上分別於生理與精神領域執行,因各主題幾乎同步執行,故進展「相當」緩慢。

由於相關評估「費時」且需「受訓」,也是進展緩慢的因素。

隨著「錄音檔/錄影檔(OSCE)/逐字稿」等資料庫的累積(每年生理與精神領域皆>50份),就待有心人的投入與開創!!

已備妥一篇英文稿件(COMPAT & COT)

準備另二篇英文稿件中(溝通技巧評估之不同觀點差異【專業人員vs學生vs個案】;GKCSAF之inter-rater & intra-rater reliability)--皆為精神領域資料。年中後應有生理資料,至少可寫2篇論文【邵彤碩論為其一】。

  • 年底前看看能否撰寫「心理實習學生溝通技巧教學之成效驗證」,明年寫「生理實習學生...」目前的資料皆為「single-group 前後測(心理有三次,生理只二次)」,但可透過 rater 的 blinding 設計,以排除 bias,仍可初步探究成效。樣本數至少30位,最好50位以上!成效指標包含 GKCSAF & COT。
  • 介入模式可於【今年5~7月間】調整/強化,今年5月與之前的資料即可作為對照組
除了持續發表論文/撰寫研究計畫,
後續【終極目標】有二:

  • 累積資料庫(包含質與量),以作為後續AI分析使用
  • 透過論文發表與高手切磋,強化相關知識(domain knowledge),以教導AI
以上,我的角色只是開啟相關研究/介入,累積資料庫(我退休之前,生理與精神領域應該至少有100份以上的有效資料)。後續待有緣人,善用上述資料庫。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大兒子即將展開新旅程

2月15日回澳洲

找工作/志工 and/or 準備 psychologist or counselor 學校申請...

很不確定

考驗他的眼光與決心

best wishes!!

---------------------------------------

Sep. 2019 ~ Feb. 2022 這段期間(約1年半)

他主要參與2篇論文(已發表) ,擔任助手

主要負責 Nursing Empathy 稿件還在掙扎中(主因是他欠缺動機/決心),期待一個月內(或3月底前)投稿!!

修一些課(含IRT/CAT以準備其碩論所需之知識/技術),但皆未完成...

NTU心理系研究所念了一學期不到就決定休學

主因是動機/興趣低落... 投入時間有限...又因常拖延..., 我感覺之後他就放棄了

這段期間,我蠻挫折/失敗的--目標(學習基本能力)與過程(學習態度/投入)皆非規畫/期待之中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就個案自主吧!!

我能幫忙的應該有限!!所以幾乎選擇放手....

失敗不會是成功之母,若未好好檢討//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

-----------------------------------------

我最大的改變是「開火了」,開始使用瓦斯爐--準備早餐與晚餐

是健康行為/飲食

但可持續多久!? Let's see!!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臨床中風個案---收案曙光

中風個案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是我成果最多的領域

但近年已少規劃收案,遑論長期追蹤

目前有資深臨床治療師就讀博班... 且已有一些合作/收案資歷... 讓我又燃起希望

該單位又有不少 subacute 個案,可看到變化又可長期(電話)追蹤

舉凡 PRO & 電腦測驗或一般測驗,皆可執行之

心理計量驗證部分,可包含MID估計...

可找怡靜將之前的構想(PRO-電子病歷)再考量/測試之

加上昀哲協力!!

should be promising!!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2021年度報告--困境篇

  • 專業技能研究成果有限
  • AI研究進展慢
  • 人才培養慢

最後一項困境,最為關鍵... 主要是全職投入之博班生人數過少(尤其跟之前全盛期比較)

若帶領一位博班生需要4~6年,那距離我退休前,機會已逐漸消失

只能隨緣,即使是時不我予...

專業技能研究成果有限,這目前的判斷/定位為--陣痛期--必須能夠熬過去--持續累積資料庫以及相關經驗。看看2023年能否有較多/較好的成果。

待續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2021年度報告--研究計畫篇

科技部(今年又改回國科會)計畫

合作計畫約12項,包含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7)、應用AI發展工具(2)、發展CAT(3)。

預期通過率4成....

都是我的夢想級計畫.... 這讓我做夢... 還有夢想成功的可能!! 

感謝博後、博士生、以及助理(不同階層,包含繪圖)的協助,這皆有助於提升計畫的價值與可讀性(以及最後的通過率)... 不斷的修改/校對,雖然艱辛... 都是功力的磨練,必有助於寫作以及相關知識深入探究。

2021年還有 2項台大醫院計畫,皆為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

敏盛台大合作計畫(一項),也是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

還有約6項與其他醫院的合作計畫

願夢想成真,持續作夢,不要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