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ChatGPT(或生成式AI)的功能與價值實現之關鍵 -- 使用者的心態與功力

有關ChatGPT的功能,其所掌握的【知識廣度】以及【反應速度與完整性】,已非絕大多數人類可比擬。

就【知識的含金量】言,從她已高分通過美國醫師與律師的執照考,這顯示她已打敗諸多受過高等教育者。還不接受,我就無言了。

若心態上接受,善用她的關鍵就在於使用者的功力,因為使用者是給予提問與訊息的關鍵,甚至判斷【其回應】與【給予的提示】是否合適/需要(如何)修改。

使用者的功力主要在二面向:一、給予提示/訊息的明確程度與深度【這牽涉知識的廣度與含金量】;二、判斷ChatGPT回應是否正確與合適,以及修改提示【這牽涉批判力與調適能力】。

Enjoy using ChatGPT for the following.....




April 22,  2023 學系研討會之部分PPT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投入的時間、競爭力、成就與興趣

我大學時,心想40歲就不工作//要退休了....

那時沒好好想過興趣與工作能否結合?? 那會是如何? 想到二者結合之後,那樣的工作時間,可能有點噁心...有人真的可以樂在工作嗎? 工作時間過長、過久,那還有樂趣嗎?

30歲開始上班時,蠻投入工作的,大致周休一日

不到40歲,就升教授了,真的可以躺著幹... 因為當過系主任了... 學系最資深的教授

以上大致可說明:投入的時間 = 競爭力 = 成就

我有同學40幾歲真的退休了.... 過著不缺錢、無憂無慮的生活.... 但我仔細追問【每日職能】如何? 我覺得結論是他真的需要 life style redesign!! 

雖我有條件可以躺著幹,但我未如此選擇...

40歲之後,我投入的時間,還是周休一日。甚至妻小都到澳洲之後,2010之後,可謂周休半日(包含連假/過年期間)

那我的工作與興趣結合了嗎? 應該是的!! 投入研究與教學領域,不僅充滿樂趣且越來越有趣,同時也讓您感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成就感。若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不僅可能超出您的專業範疇,還可能讓您難以在10年或20年以上的時間裡持續累積成就與樂趣。換句話說,我在【競爭力】【成就】和【樂趣】方面仍在不斷成長,那我怎麼可能放棄、閒置不用或轉向其他領域呢?

40歲之後,就很慶幸當時沒考上醫學系,因為當一位醫師的【自由度/選擇權】絕對沒有臺大教授高

尤其台大醫師投入的時間也幾乎都是周休一日,直到退休!!

這大致可以說明,若興趣與工作結合,則投入的時間更多,競爭力更強,成就與樂趣還可提升!!這是非常幸福的結合!!

或也可以說明,你若未如此投入,那最好避開這樣的同事/對手,否則【競爭力】【成就】【樂趣】一定被比下去【任何專業皆然--高手競爭】!! 但避得開嗎??

換句話說:不管你能否興趣與工作結合,若投入時間不夠//或不夠努力,則【競爭力】【成就】【樂趣】一定被比下去!!

大學入學如此,專業/工作亦是如此 -- 你的老闆與個案皆期待你是最專業/最投入的!! 若你想當老闆,那其要求標準更是專業,否則如何生存//持續!!

反之,再講一次:若興趣與工作結合,則投入的時間更多,競爭力更強,成就與樂趣還可提升!! 還可以持續到退休之後!! 無須再找短暫(可能10年不到的第2春)。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研究生選擇指導教授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 還有如何確認研究主題/興趣所在?

以下是 ChatGPT 的回應:

研究生在選擇指導教授時,應該考慮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 研究興趣和專長:首先要確保指導教授的研究興趣和專長與自己的研究主題相符合。這有助於在研究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指導和支持,並確保研究成果的高質量。
  • 教授的聲譽和學術地位:教授在學術界的聲譽和地位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與知名教授合作,可以提升研究生的學術地位,有助於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學術交流。
  • 指導風格:每位教授的指導風格都有所不同。了解教授的指導風格,確保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需求相匹配,有助於在研究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教授可用時間和資源:教授的可用時間和資源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確保教授能夠為自己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支持,以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
  • 溝通和互動:與指導教授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有助於研究生在研究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建議。選擇一位易於溝通、樂於互動的教授,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 實驗室和研究團隊:選擇一個具有良好研究氛圍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實驗室和研究團隊,對研究生的學術成長和研究經歷具有重要意義。
  • 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了解指導教授過去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作為評估教授指導能力的一個參考。如果過去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這通常意味著指導教授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為他們的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個人與教授的契合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個人與教授之間的契合度也是選擇指導教授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確保與指導教授的性格、價值觀和工作方式相互契合,有助於在研究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提高研究的成功率。

綜上所述,研究生在選擇指導教授時,應該綜合考慮教授的研究興趣和專長、聲譽和學術地位、指導風格、可用時間和資源、溝通和互動能力、實驗室和研究團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個人與教授的契合度等多方面因素,以確保在研究過程中獲得最佳的指導和支持。

我的看法---對誰都是一大難題,且影響深遠。找高手聊聊應是必然!!

ChatGPT將興趣排在第1位,所以我再問:

研究生如何確認自己的研究興趣與專長?可用哪些方法?需要多久較能確認?

研究生確認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專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研究生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專長:

  • 參加課程和講座:通過參加不同領域的課程和講座,研究生可以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和研究動態,從而確定自己對哪些領域感興趣。
  • 廣泛閱讀:閱讀各種學術文章和書籍,對比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有助於研究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 與同儕和教授交流:與同儕和教授討論研究興趣和專長,可以獲得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有助於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 參加實習和實驗室工作:通過實習和實驗室工作,研究生可以實際參與研究項目,了解自己在實際操作和應用中的興趣和專長。
  • 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會可以讓研究生了解不同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趨勢,有助於確定自己的研究興趣。

確認研究興趣和專長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有些人則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建議研究生在確認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專長時保持耐心,持續嘗試和學習,最終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的看法---興趣雖以自覺為主,但自己了解/掌握多少!? 這絕非短時間可以確認。找高手聊聊也是必要!!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發表一系列論文,對於一位學者之意義為何?

我問 ChatGPT三個問題:

  1. 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發表一系列論文,對於一位學者之意義為何?
  2. 針對特定臨床議題之論文發表,僅發表一篇論文與一系列論文之主要學術差異為何? 請分別就【一位學者】以及【該臨床議題】之意義說明之
  3. 就一系列論文(至少5篇論文)而言,一位作者若皆為這一系列論文的作者,那其作者序是否影響其貢獻? 相對於僅在這一系列論文中僅有1篇是第一作者的研究者而言,哪 一位貢獻較大?

1. 對於一位學者而言,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發表一系列論文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 專業成就:透過針對特定議題的研究與論文發表,學者可以展現其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不僅有助於建立學者的專業聲譽,也有利於在學術圈中建立自己的地位。
  • 學術貢獻:透過對特定臨床議題的研究,學者可以為該領域提供新的見解和方法,推動學術界的發展。此外,這些研究成果可能對相關領域的政策制定、診療方法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 跨學科合作: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的研究往往需要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與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合作,學者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並獲得不同學術領域的最新資訊。
  • 職業發展:發表論文是學術界衡量學者研究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對於希望建立學術生涯的學者來說,大量高質量的論文發表將有助於在求職、升職或申請研究經費等方面取得競爭優勢。
  • 個人成長:從事特定臨床議題的研究,可以促使學者不斷學習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和溝通能力。這對學者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發表一系列論文對學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包括專業成就、學術貢獻、跨學科合作、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等方面。透過這些研究,學者不僅可以為學術界和社會帶來實質

2-1. 對於一位學者而言,僅發表一篇針對特定臨床議題的論文與發表一系列論文在學術上有以下幾點主要差異:

  • 深度與廣度:僅發表一篇論文通常只能涵蓋該臨床議題的某一特定方面,無法全面地探討議題的各個層面。相反,發表一系列論文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研究該議題,對該議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 影響力:單篇論文對學術界的影響力相對較小,學術成果可能受到較少的關注。然而,一系列論文的發表往往意味著該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延續性和持續性,這將有助於提高學者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 學術貢獻:僅發表一篇論文雖然可以為該領域帶來一定程度的貢獻,但一系列論文的發表往往對該領域的學術發展有更大的推動作用。此外,一系列論文更容易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對後續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 跨學科合作:單篇論文的發表可能僅涉及到某一特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而一系列論文則往往需要跨學科的合作。這將有助於學者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並與其他領域的學者建立合作關係。
  • 職業發展:對於學者的職業發展而言,一系列論文的發表無疑對其學術成就和聲譽更有利。一系列高質量的論文將有助於學者在求職、升職或申請研究經費等方面取得競爭優勢。

2-2. 對於特定臨床議題而言,僅【發表一篇論文】與【發表一系列論文】在學術上的差異體現在以下幾點:

  • 議題探討的全面性:單篇論文往往僅能闡述該臨床議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問題,可能無法對整個議題進行全面的探討。相對而言,一系列論文可以對該議題的各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對問題提供更完整的解答。
  • 研究進展的持續性:單篇論文可能無法完全反映該臨床議題的研究進展,而一系列論文則可以更好地追蹤和呈現該領域的研究動態。這有助於推動該領域的學術發展,並對後續研究提供更多的啟示。
  • 方法論的完善與優化:單篇論文往往僅對某一研究方法或技術進行探討,而一系列論文可以對多種方法和技術進行比較與分析,有助於該領域方法論的完善和優化。
  • 實證基礎的積累:單篇論文的實證基礎相對有限,可能無法充分支持該議題的研究結論。然而,一系列論文可以累積更多的實證數據,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總之,針對特定臨床議題,僅發表一篇論文與發表一系列論文在學術上存在顯著差異。一系列論文的發表不僅可以對議題進行更全面、深入的探討,還可以推動該領域的研究進展、方法論完善和實證基礎積累。對學者而言,發表一系列論文將有助於提高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聲譽。

3. 就一系列論文(至少5篇論文)而言,一位作者若皆為這一系列論文的作者,那其作者序是否影響其貢獻? 相對於僅在這一系列論文中僅有1篇是第一作者的研究者而言,哪 一位貢獻較大?

  • 在學術界,作者序對於評估一位學者在論文中的貢獻確實具有一定的意義。通常情況下,第一作者被認為是該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主導了研究的設計、實驗和結果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而通訊作者(或最後一位作者)通常是指導和監督整個研究的資深學者。其他位於中間的作者按照其在研究中的貢獻程度排序。
  • 對於一系列論文(至少5篇論文)而言,如果一位作者在所有論文中都是作者之一,即使他/她並非所有論文的第一作者,他/她在這一系列研究中仍然具有顯著的貢獻。相對而言,僅在這一系列論文中擔任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的研究者雖然在該篇論文中貢獻較大,但相對於連續參與整個研究系列的作者,其在整個研究議題上的貢獻可能較小。
  • 然而,實際情況可能因領域、團隊和研究內容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僅擔任一篇論文第一作者的研究者可能在某一特定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對整個研究議題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判斷學者在一系列論文中的貢獻大小不能僅依賴於作者序,還需綜合考慮其在研究過程中的具體貢獻和影響。

總之,作者序對於評估學者在論文中的貢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實際貢獻的評估應更全面地考慮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的實際工作和成果

以上【跟我既有的看法】幾乎一致,節省我很多撰寫/修改的時間, I love ChatGPT very much!!

因應讀者的建議,再問 ChatGPT:

「A於多篇系列論文擔任作者,但其中幾篇為第一作者」 相對於 「B於多篇系列論文擔任作者,但非第一作者」,哪 一位貢獻較大?

  • 一般來說,擔任第一作者意味著該作者在研究過程中負責主要的工作,如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撰寫論文等。因此,在這個情況下,A在多篇系列論文中擔任第一作者可能代表他/她在這些論文中的貢獻較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B在整個研究中的貢獻一定較小。
  • 實際上,貢獻大小的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遠不止於作者的排序。研究過程中的具體工作分配、負責的研究部分、解決的難題以及對後續研究的影響等都應該被納入考慮範疇。此外,不同學科和研究團隊的作者排序規則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僅憑作者排序來判斷貢獻大小。

總之,若要比較A和B在一系列論文中的貢獻,不能僅根據作者序來判斷。實際貢獻的評估需要綜合考慮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的具體工作、所負責的研究部分以及對整個研究議題的影響等因素。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我老了,還有多少調適能力--我的顧問建議 ChatGPT...

聽說苦口良藥,即使用心良苦,也難有效果

這或是我給學生/助理(或兒子)意見的成效寫照

我的研究顧問建議:可以問 ChatGPT-請她修飾我的評語/建議【包含內容與語氣/修辭--書面/文字形式】

於是「ChatGPT輔助給予教學評語之成效驗證」之系列論文構想於焉誕生....

*可能應用場域為「書面回饋/評語」的課程或作業//或是治療師給予個案/家屬之書面回饋

*操控ChatGPT變項:回饋內容之補充或補強、內容/語意明確程度、回饋語氣以及次數等

*考慮結合回饋原理/理論【聽說這是楊醫師的專長】

目前的「溝通技巧回饋」,給予生理與心理實習生的回饋,隨時皆可開始應用/測試... 聽說怡晴已開始請 ChatGPT協助修改給學生的回饋!!

我9月的必修課「職能治療學術論文導讀」課程,或可開始測試...

  • 研究設計可以雙盲
  • 成效指標可以多元,含接受度/評語明確程度/回饋品質/課程參與度/教師評鑑/學期成績....花費時間(撰寫回饋之時間)
  • 評估者可為專家與學生,設盲之專家評論書面回饋之品質與學生接受度等

我順便多學習/調適.... 只要不破壞/污染研究設計的完整性

老狗是否學得到新花招...請期待/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