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寫計畫 -- 實現創意與理想的首部曲

最近改寫同理技巧.....作為後續  同理技巧評估與介入之參考架構

同理技巧包含四大歷程/階層:

一、「感知/辨識同理時機(情境)」

感知對方情緒/想法 (以知覺為主的能力,從對方之言行感知/辨識)

包含察覺病人隱含(不明顯的語言或肢體動作--不明顯之同理時機)與外顯同理時機,意即醫療人員須察覺病人隱含與外顯之感受或想法。

瞭解/掌握醫病互動時,病人常需要同理之情境 (以知覺與認知為主的能力--會談前事先預期會談主題(病人可能的困擾/情緒/想法)以及可能發生之同理情境[認知]

二、「確認感受與想法、重要性、與深入交談之意願

醫療人員需主動/確實釐清病人之感受與想法,必要時,醫療人員需先引導病人明確表達,再確認之。(以認知與溝通能力為主--詢問與確認。包含開放式/全面 詢問個案之想法/感受/情緒,並確認之!)

亦需確認病人對於同理情境/議題之重視(重要)程度以及是否願意繼續討論,以判斷是否繼續討論或該如何回應(決定同理回應等級--確認(同理情境)/接受/認同/支持/確認(認同/支持)

三、「給予適當回應與支持」

確認同理情境、重要性以及意願之後,醫療人員需【給予病人適當的回應與支持】,包含表示理解與接受,並給予安慰或適當支持。

高階同理回應如下:

傳達病人情感/經驗之合理性

提供合理支持/保證(想法與情緒)

傳遞希望/一起努力

分享類似經驗/情緒

(以認知與溝通能力為主)

四、「確認(追蹤)病人獲致適當回應與支持」

對於病人比較重視的同理情境,醫療人員宜【確認病人之想法或感受有無獲得理解、回應與支持】。

(以認知與溝通能力為主)

感謝譽騫【臨床人員同理技巧之難題】之製圖

若以病人的角度言,或許最關鍵的只有二個: feel (totally) understood & feel (totally) supported
醫療人員宜確認:(您的想法/感受)還有我不瞭解之處;(您的想法/感受)還有沒獲得我支持的!?

歡迎惠賜意見!

Note: 紅色 highlights為July 8, 2021 新增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英文稿件撰寫之建議 -- for 初學者

初學者--指未獨立撰寫英文稿件<=2篇者

主要原則:先以母語撰寫大綱/段落大意+討論/確認,再英文撰寫。詳細流程如下:

1. 以中文撰寫各章節之大綱(標題/次標題以及各段落之主題)以及明確之研究目的,再跟老師確認之。【確認目的同時,最好已有主要結果,已製成圖表,以利跟老師討論/確認】

2. 主要章節內容,先以中文撰寫

    章節內容包含:前言、方法與討論。結果章節,於確認1之大綱與圖表之後,即可以英文撰寫。

    中文內容以大意為主,概念/重點清楚即可(約完整稿件之7成內容。再跟老師或主要合作者確認內容。

3. 以英文,先撰寫研究目的、方法與結果。找老師討論/確認。

    再撰寫摘要、前言與討論。與老師討論。

*若有大兒子TL參與,請先準備1&2,2可跟他討論/確認。再給他3的內容。

#撰寫英文稿件>2篇者,若覺得直接撰寫英文有困難,或已嘗試英文撰寫,但還是很困難,則亦可採納上述先以母語撰寫大綱/大意+討論/確認,再以英文撰寫之模式。

主要考量有二:一、先以母語確認主要架構與內容,以免內容/概念不確定,又遭遇英文撰寫困難。二、稿件大綱與內容,本需多次討論才能確認。若先以母語文字為主,對初學者較易達成。

歡迎惠賜意見,隨時開時試行!

Note: 此主題之形成,來自TL最近的困擾,一部份內容來自TL的建議。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也是一窩風

2020 AJOT NOV/DEC 發表11篇原著論文之中,高達5篇來自台灣(4篇)與香港(1篇)

這蠻誇張的

Why...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近年 AJOT 在SSCI 期刊排名 持續在前(15 percentile)之故

所以吸引國人投稿!!

另一原因是--美國OT的研究能量式微所導致... 也就是美國OT的論文質與量下滑之中(之前 blog 提到--因為美國廣設 OTD 造成念 PhD的人數下滑,研究人才變少//論文質量自然下滑)...

然而,國人論文的被引用率偏低,也就是之後 AJOT 期刊之排名(主要依據被引用數) 必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