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Good news & Bad news

NHRI 通過計畫公布了:

汪老師發展 DD 之motor & ADL CAT 計畫通過了。 So great!!
我的計畫沒有通過,只好明年繼續努力了!!

2年前也曾發生過,我協助他人的NHRI計畫通過了,自己的沒過。歷史又重演!

不過還是很高興CAT團隊的計畫獲得NHRI support!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國科會補助 博班畢業生 海外進行 post doc

請參考 赴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申請案 。
博班生可申請國科會「千里馬」計畫,至海外進行研究。

國科會之主要目的為:提升國內博班畢業學生的「國際觀」與「競爭力」。

另外,您也可申請其它國家(政府)所提供的 post doc 機會。
2年前我就曾獲得澳洲政府的 post doc 經費補助。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post doc 的工作那裡找

在臺灣 post doc 與 學校教師一般廉價
因為聘任 post doc 所需預算不多,因此最大的好處是:多數研究人員皆有能力聘任 post doc
所以博班畢業生基本上很容易找到 post doc 的工作

不論大學教師、醫院或醫師、研究機構(如國家衛生研究院)或政府單位(如衛生署、國健局)等,皆可聘任 post doc

然而主要問題在於 "post doc" 通常騎驢找馬,只要一有機會就轉進了。也因此很多人(包含個人)不想聘任 post doc, 因為若不能聘任超過 1 年,post doc 之實質貢獻相當有限。

所以不論有無公開徵聘 post doc, 您可以準備CV,跟潛在的合作教授洽詢/自我推薦。如果您的能力(寫計畫與論文)受到肯定,專長領域亦能彼此互補或增益,且能承諾至少工作1年(甚至更久),我相信機會一堆。而且更重要的是,您可專職研究,省卻大學教師一堆行政、教學與服務工作。

另外,您如果英文能力良好,也可應徵國外之 post doc....

所以「實力=競爭力」就是一切!!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博班生出路的最後拼圖

博士後研究員若不是最終的選擇,在擔任 post doc 同時可先找一所學校擔任「兼任」助理教授,6年後(因為兼任之年資折半計算仍可提出升等為兼任「副教授」,再6年可提升等為兼任「教授」

這段兼任期間除了可以投入研究,也可累積教學經驗。 任何時候學校有正式缺時,即可以傑出的研究成果 + 教學經驗,申請成為正式教職(若已成為兼任副教授(或教授),則可逕提聘為「副教授(或教授)」)。

"PS" 1. 基本上各校極歡迎「兼任」教師,因為不佔缺,錢少(甚至只給微薄的車馬費),又可減輕教師之教學負擔,何樂而不為。
2. 各校會幫兼任教師申請教育部頒發之「兼任教師」,不過有些學校是隔年再向教育部提出。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寫作與閱讀功力

昨天「論文寫作」課程強調「寫作」與「閱讀」相互激盪,功力倍增!
寫作功力若提升,閱讀功力則隨之。
閱讀的重點為「抓到重點」「瞭解精義」,寫作的重點為「先掌握精義」「再呈現重點」,所以二者功力相輔相成。
閱讀時「掌握主題句」,寫作時「善寫主題句」,即能效率倍增!!

另也強調「批判」能力的養成,判斷作者的「寫作功力」與本身的「閱讀功力」。只是同學的二項功力,仍待提升,始能具備基本的批判能力。否則不是良寙不分,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學術功力三階段

1. 碩博班功力養成期:3-5年的投入,事倍功半,但後期漸入佳境。
2. 博士後茁壯期:5-8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10-15年可升教授。
3. 教授後夢想期:經營團隊、實現理想。從 D 咖教授起步,提升境界/層次。

年輕人如果覺得遙遠,那就看不到/體會不到「學術境界」的提升。

to be continued...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跟一位美國 OT post doc 交流

post doc 第2年

1. 關鍵時刻:需決定往研究或教學路線(若決定往教學,就難以回研究了。若決定往研究,就需找「環境」)
好的研究環境有二:研究型大學 與 post doc
研究型大學的條件,除了研究資源還應有「博士班」,且教學負擔少。

2. 茁壯時期:post PhD 3-5 年內,我們僅能看出他/她的「學術潛力」,所以不易比較剛取得博士學位者間的「能力」差異。但 post PhD 6-10 年後,我們已不看潛力,只比實力(成果/競爭力)。

3. 建議:持續待在研究環境,繼續培養實力,隨時可選擇更好的研究環境。或俟研究型大學之教師退休,位置出缺後,即能(以超強的競爭力)取得。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PROMIS 影響到美國 復健界了!?

10月 APMR 期刊的 supplement 刊登一系列 PROMIS 緣起與應用論文
之前 APMR 是 Rasch 專家的大本營, PROMIS 採用 2-P model,一直格格不入。

或許受到 NIH 大力推廣 PROMIS 的影響,難以阻擋。APMR 那些 Rasch 專家 大概有點難受。

我最近改寫 ADL CAT (採用 2-P model), 快完成了, 後續投稿 APMR 就可試試水溫了!!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撰寫部落格的時間少了

回來10天了,少寫些 blog。
可能是因為大家較常見面、討論問題,就省卻「書面交流」。
最近看到博班生的 blog 內容與篇幅皆有實質增加,令人欣慰。
若尚有可提升者,應是彼此的交流。
但或許同學已「自顧不暇」如何它顧!?
無論如何,即使匆忙,仍須停下腳步,撰寫心得與想法於 blog。
更須欣賞他人的 blog, 也進行交流,相互切磋!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擬於大學部開授「職能治療研究入門」選修課程

背景:
本系深負培養OT研究人才之職責,然大學部甚少研究相關之課程。一般學生對於「學術研究
」瞭解有限,甚至學生從本系畢業後,對於學系老師的研究專長所知有限。這些現象嚴重影響OT研究人才之培養,也影響OT之發展。因此擬於大學部開授「職能治療研究入門」選修課程,以讓學生初步瞭解研究之價值與特點,同時瞭解學系教師以及國際上OT學者之研究歷程與成果。

課程內容:
1. 簡介研究之於職能治療的意義 (1-2 次課)
2. 介紹研究人員之能力養成與生涯 (1-2 次課)
3. 介紹學系老師與國內外主要OT學者之研究 (11 次課)
4. 見習2-3位老師之研究室/計畫 (2-3 次課)[含見習與討論]
5. 訪談2位博班生(含當初如何決定就讀碩士及博士、目前之研究主題與挑戰、未來展望等)

課程目標:
1. 讓學生瞭解學術研究之於OT專業發展之關鍵地位
2. 讓學生瞭解學術研究人員之養成歷程、挑戰與成就
3. 讓學生瞭解學系教師與國際著名OT學者之研究主題與貢獻
4. 讓學生透過見習實驗室或研究計畫之執行過程,以瞭解研究實務。
5. 讓學生透過訪談博班生,以瞭解研究生之心路歷程與展望。

* 擬與全系老師合開(若有老師不克參與,則介紹其它OT學者之研究)

* 為方便學生修課,課程將於下午第9及10節開授

參考佳苓、怡靜等人的意見,課程名稱或可改為「職能治療研究介紹」。
以大三為主要授課對象,授課時間擇於下學期空檔時間(非8-9節)。

To be modified...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為恭醫院之合作計畫

由中山陳主任介紹
醫院之病人主要為慢性精神病患
我們擬以認知評估工具之評量為主
擬請 staff 協助收集資料
擬申請院內研究計畫

另有復健部,昨天討論時,還有2位 research PT 參與(其中一位還是黃靄雯老師的碩班畢業生),主要職務以研究為主,相當特別。亦將考慮如何合作。

以上臨床治療師參與/投入研究的主因,可能是教學醫院評鑑,要求治療師必須發表論文或海報。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OTD vs PhD

就個人所瞭解:OTD 成立之主要目的有二:1. 提升臨床OT之專業能力; 2. be a doctor.

然而個人認為臨床OT的瓶頸,或是整個專業的瓶頸,皆在於OT之研究人力與水平提升緩慢。
因為目前的「實證醫學時代」,各醫療專業皆已體認:研究/實證是專業/個人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故「臨床OT之專業能力」主要依賴研究人員「發展出更好的評估工具以掌握個案的問題/設定治療計畫」、「提出更好的治療理論與積極實證」。
如果OT現況是「工具不良/不足」「理論/實證皆缺」,那「臨床OT之專業能力」如何提升??
If so, OTD對於第 1 個目的之提升必然有限,那樣的 doctor 將有名無實。

另外,雖說OTD可提升一些「研究功力」,然著實有限,因為研究功力的單位是「5-8年」,OTD難以跨越此門檻,而且若回到臨床,因為身份還是治療師所以能「投入研究」之時間有限,不易提行研究功力/執行研究計畫。

另外OTD 與 PhD 會有排擠效應,越多人念 OTD 就少一些人念 PhD, 對於進階研究人才的培養,將造成影響。

Your comments are appreciated!

臺大PT學系已於 2013 年開始招生 DPT... 我們可觀察到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