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別人的意見/投稿時之審查意見

投稿或學術討論時,常有意見相左的情況。
如何吸收別人的意見,開展自己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仍是學術功力持續成長的關鍵之一。

投稿時,吸收審查者的意見,通常是苦澀的,因為代表稿件需要許多修改。

投稿的意見修改,因為沒看到人,而且反應時間比較長,一般皆能慢慢接受,這也是資深學者一般建議投稿者接受審查意見,以海納百川。


一般學術討論時,吸納別人的意見,初時的感覺通常欠佳,因為可能代表自己的看法不完整、甚至有誤。面子上可能覺得掛不住。
直接/直覺反應,通常較不易相互接受。

我的學生/助理,跟我討論時,是否也不易接受我的見解!?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對研究主題的興趣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如何保持長久的興趣與投入!?

很多學生/臨床工作者,甚至研究人員,皆想研究/投入自己有興趣的主題,不然如何長期投入呢?

但只有少數人的研究興趣(主題)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如果未能對一主題長期投入超過10年,我想很難深入,遑論取得突破/成就!

至少 6 個相關問題,可先思考:
1. 您有興趣的研究主題,您可擬出5-8個計畫[具備廣度與深度],或5-10年的進階計畫嗎?
2. 10 年後,您知道大概您會做甚麼主題的研究嗎?
3. 您目前有興趣的主題,您知道的國際頂尖學者,有幾人? 您是否已經閱讀他們的文獻至少超過5篇?
4. 您對研究主題的「研究方法」之優缺點,是否皆已掌握?
5. 您對研究主題的「評估工具」是否皆已準備齊全?工具的優缺點,是否皆已掌握?
6. 是否已具備足夠的臨床資源(如個案來源)?

如果以上(或大部分)皆是 negative, 代表您對該研究主題之瞭解有限,未來是否能夠長期投入,不確定性很高。

to be continued...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給學生難題與支持,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博班學生跟我討論,可能會發現蠻多困難的。
因為老師常常未回答問題,確又拋出許多難題。
可是不跟老師討論,又怕迷失!!

我想這是習慣與心態的問題:
1. 您是否問對問題了!? 那不澄清還得了。
2. 您對問題的瞭解與準備,有多廣闊、深入!? 沒有準備,哪可能深入。
3. 如果網路/Medline, 已有標準答案[if so, 就不用問老師啦],您查過了嗎? 檢索/查詢資料的功力,是最基礎/關鍵的研究能力。這能力被老師磨的還不夠嗎!?
4. 您想學會釣魚,還是想要老師直接給你魚吃!? 這就是老師最機車的地方!!
5. 您想知道的學問,就要堅持到底!! If you don't care, who cares? 「學」與「問」皆須主動/積極,還有堅持。
6. 許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可能老師也難以確定。老師繼續問您問題,大多是協助您深入了解問題。
7. 誤入火坑,那就認命! 早知道了,不是嗎!?
8. 上述您都知道/做到了,假以時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就累積了!!

so 老師主要的任務即是: 不斷給學生難題,也給予導引與充分支持。養成學生面對、解決難題的習慣與能力,將來就不怕面對難題 [您的研究生涯,若未能解決臨床或學術上的難題,您會有成就感嗎!?]。

老師不斷撰寫研究計畫與投稿至國際級期刊,也就是不斷挑戰「難題」。近20年來的生活/工作習慣,不就是如此而已。

各位同意嗎?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A surprise from the NCBI

NCBI 剛通知我國內OT的論文,本週有1篇,詳細看了才確定,這是我的論文。
這是約2-3年前,參與一位馬偕 PT 的研究計畫,這應是她第1次寫論文。
我一直給她一些寫作/修改建議,後來她很艱辛地,一步一步完成論文。
結果刊登在 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Burn Association
她寫論文的步伐雖然生疏、蹣跚,但過程與結果令我佩服!!

Note: For details of the NCBI, please take a visit at http://www.ncbi.nlm.nih.gov/
此PT後來加入本研究團隊,只是後來又離開了!

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博班學生最擔心甚麼?

1. 無法畢業:符合學系的畢業標準,基本上不難。事實上,無須擔心無法畢業,而須擔心[學術功力]是否與日(月)俱增,if so, 怎會畢不了業。所以,掌握關鍵,如何培養基本功力,才是該用心/擔心之處。

2. 怕踩到地雷:基本上學生有犯錯的本錢(犯錯也是學習/成長的良機),只要不是故意或持續的,無傷大雅,除了誠懇面對,其它毋須在意。

3. 進展緩慢:基本上這是必然的,很少人可以進展神速的,更不可能「一直」or「快速」成長。只能按部就班/踏實前進,就已經很理想了。若與到瓶頸或難題。可以及早找老師切磋!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博班課程之書面報告 與 投稿

博班課程之作業(書面報告),如果準備良好,可以投稿學術研討會,甚至學術期刊。

然而同學要有心理準備,學術期刊之要求標準最高、學術研討會次之、作業要求標準較低。

也就是,同學若有投稿的計畫,則需投入相當多的時間,也需準備長期抗戰。

畢竟,deadline 到了,作業交出去了,就有分數。投稿則不然阿!

So, 投稿當然好,充分準備/抗戰是必要的!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學術相關概念於部落格之記錄

學術概念/知識之吸收,有不同層級:
1. 看得懂/聽得懂
2. 講給別人聽,別人可以聽得懂(不是僅懂表面喔,老師常遇到僅聽懂表面/沒問題的學生。如果請她/他講給你聽,就露餡了。)
3. 寫下來,別人看得懂
執行 2 & 3時,才知道自己[看懂/聽懂]的程度。
所以有關學術概念/知識於部落格之記錄,各位可將參考文獻放一邊,自己獨立寫,否則邊看邊寫,多數在翻譯,不是您真正掌握的概念!
另一種做法是,閱讀後,隔幾天再寫,也不能再溫習參考文獻,就更能確認您還掌握多少概念了!!

Have a nice practice!!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歡迎 菀薈 加入我們研究團隊

她有特定的任務: 撰寫論文


暫定題目為: Responsiveness &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Balance CAT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或是 A comparison of responsiveness &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PASS and Balance CAT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預計投稿 Stroke, NNR, APMR 或 Physical Therapy

同時也可協助設計及推動 Inter-rater &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Balance CAT/short form  (管管/香香/詠如)

週一討論題目/任務、相關準備事項以及時限。

Have a great time!!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下一世代的認知測驗

背景 1: Sony Playstation 要出第4代了,依仗技術/科技提升,準備要搶奪 全球 Nintendo Wii 市場。我們的認知測驗,世代交替的時間需要多久??

背景 2: 認知測驗的臨床需求龐大,但國內相關的研究人員極度不足,使得國內臨床領域,絕大多數還在使用傳統 [舶來品] 測驗,嚴重影響臨床效能。

Q 1: 當代的認知測驗,可分為電腦化、虛擬實境、還有電腦適性測驗,何者是未來的主流??

Note: 認知測驗常受到文化影響,如文字、情境等。然國人甚少發展認知測驗,多數以翻譯國外測驗為主,測量誤差勢必比國外原發展地高! Q2: 國人發展認知測驗之困境何在?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學術之路: 知易行難 或 知難行易

學術研究的價值在於創造知識、解決問題,且因爲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所以無可取代。OT臨床治療的多數瓶頸,唯有多投入學術研究,才有突破的機會。

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重點與原則(之前已提,不再贅述),基本上很簡單,就是練習、開放性討論、再練習。所以只要抓到原則、just a matter of time. 但因為早期的功力養成緩慢,挫折多於成果,所以就變成知易行難。但是也有學生抓不到重點/原則,毫無章法、滿是挫折,那就知難行難了。

然而若能掌握上述功力培養要點,積極練習,且瞭解這是3-5年才有一定的基本功力,且之後功力亦能持續提升,心態正確,勤練習而已,就能知難行易了。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迎接開學的日子

未來1-2年,最忙碌/費心的事,就是帶博班生了!
能夠在她們最[青春/寶貴]的光陰,一起努力,也夠幸運了。
今天初步設計[心理計量特性之概念與驗證]課程大綱,也就是把我的主要論文寫作經驗,傳遞給她們。好好磨練1年,應可看到成果!!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研究興趣/樂趣何時產生??

研究新手(如碩博班生),對於研究產生興趣,甚至樂趣者,我的經驗告訴我可能不到3成,又能持續多年(5-8年)者,所剩無幾了。。

相對的,一部分碩博班生,對於研究充滿挫折與無力感,因為太多無法掌控的問題,如資料檢索沒效率、論文閱讀抓不到重點、資料分析/軟題操作困難、論文撰寫瓶頸、爲甚麼寫的論文老師看不懂。。。即使克服上述難題,也不確定未來的前(錢)途何在? 充滿艱辛與哀怨。之後,30歲不到,這輩子就跟論文絕緣了,也就可能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了!!

真的有人,很年輕時就對研究產生興趣? 而且持續20-30年甚至更久嗎?

他們都是天才嗎? 他們遇到問題都自然迎刃而解嗎?

to be continued...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update 最新論文訊息

研究人員勤於/樂於掌握最新論文發現,以掌握新知與趨勢,也免得後知後覺/不知不覺。

除了參與國際研討會,有效率取得資料庫或網路資訊,是為捷徑!

資料庫方面,可先以興趣領域/國際相關專家,建立檢索策略,定期檢索之。如 PubMed 之 NCBI 建立策略後,即可設定定期檢索與 e-mail 通知。It's a must!

Web部分,可訂閱相關期刊之 e-TOC,甚至定期流覽期刊有事先刊登完成排版但尚未正式刊登之論文。

享受掌握學術新知/脈動的樂趣!!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學生如何青出於藍

老師沒有留一手、師生可以有效率溝通,學生很努力,之後(年輕)學生就有很高機會可以[青出於藍],這也是我對自己帶領研究生的期待!

1. 抓到要點,全力投入
除了培養基本功力(如資料檢索、分析、論文閱讀、彙整、評論與寫作),其中最關鍵的撰寫/執行研究計畫,以及撰寫論文等整合功力
投入的時間/效率絕對是關鍵
2. 籌組研究團隊,使之日益茁壯。早點開始尋找合作對象,互相幫忙/支持,好好把握,這些貴人會跟你一輩子。
3. 好的研究環境一直缺人,重點是你準備好了嗎? 好的研究環境通常要找最優秀/敢於挑戰的人才,您的條件如何?這要準備多年,至少3-5年,甚至更久,但總是有機會的。例如台大OT,羅老師已開啟[退休潮],將來有許多人會陸續退休,您的機會有多高!?

4. 及早了解老師的瓶頸,尋求突破之道
我以前憑機運進入台大,如此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才得以悠遊於學術研究之殿堂。
回台大教書(1994.8.1)之前,不甚了解學術(研究)為何物,僅知道有個碩/博士學位,即可在台大OT取得教職。當時因仍未取得博士學位,僅以碩士論文申請講師,哪之時代/要求已慢慢改變,結果就 waterloo. 還好當時台大OT極缺教師,立即轉聘助教(工作與一般教師類似,非目前的行政助教)。也就是說: 我的研究啟蒙甚晚,多虧台大給我的環境與前輩,才有目前的造化。我學生不見得有此機運,但若能掌握前述 3 點,只要假以時日,功力絕對在我之上。

我的瓶頸詳之前的部落格: 小教授的大瓶頸 

如果覺得以上有點遙遠,可回顧:學術之路:倒吃甘蔗

有夢最美!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暑期研究營圓滿結束

高達14位(7組)同學參與,我也動員多位學生與助理協助,也可說是暑假的第1任務。
畢竟責任重大! 牽涉這麼多位莘莘學子/還有研究生/助理的寶貴時間。
我當初的目標是: 爲學生開啟一道 window 讓同學體驗學術研究殿堂的深度與廣度,也能培養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與精神。散播學術種子,期待10年後看到一些成果。
也讓研究生練習指導學生、培養教學能力,也體驗教學相長。
今年我也投入很多時間準備與指導,甚至在本身經費不足的情況下,也挪出一些研究經費給學生當獎學金。
I do believe that I'm doing the right things....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SS-QOL 論文寫太慢,新的論文出來了

我們想確認 SS-QOL 的domain 數究竟是 12 還是 8 個(原作者及後續學者各自提出的),寫了快2年了,還在拖拖拉拉。
結果昨天在更新參考文獻時,竟然找到 JNNP 發表 SS-QOL 的效度驗證,另有學者提出4或2個 domains 新見解。

這可能讓我們稿件的寫作,更添增困擾了。

Note:
1. QOL/HRQOL 的 domain 數目,一直是難解的重要議題!
2. 我們論文的另一重點是: SS-QOL 的各 domain 能否 加總計分,以形成一單一的 overall HRQOL 分數!? If so, 暨可各別看各 domain 分數,也可看整體分數,SS-QOL臨床與研究之應用價值就高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