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年底科技部計畫 可能構想

1. 多向度二階認知功能電腦適性篩檢測驗之發展
    以常用認知功能篩檢測驗之向度 (項目) 為基本架構,再加入新題目,以拓展為多向度題庫/篩檢測驗
     主要價值: a. 同時完成二階認知功能(多面向)之篩檢,以提升效能,b. 以CAT施測,效率高,c. 避免練習效應,以利多次使用



    可再整合成高階【整體】認知功能篩檢測驗

    考慮跟神經部 邱銘章 教授合作

    考慮設計成【自填】為主,以利提升效能。但若部分老人不孰悉電腦操作,再以訪員協助之。

    但或須改成中風專用即可【+ clinical trial for 明年NHRI】,因考慮範圍過大(domains 過多、適用對象過廣)恐不易執行與驗證。且近年有學者發展專為中風病人設計之認知篩檢評估工具。
1. Bickerton WL et al. The BCoS cognitive profile screen: Utility and predictive value for stroke. Neuropsychology. 2015;29:638-648.
2. Demeyere N et al. The Oxford Cognitive Screen (OCS): Validation of a Stroke-Specific Short Cognitive Screening Tool. Psychol Assess. 2015.
3. Benaim C et al. The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 (CASP) vs. MMSE and MoCA in non-aphasic hemispheric stroke patients. Ann Phys Rehabil Med. 2015;58:78-85.
Note: Bickerton WL 是華人OT !~! Benaim C 是PASS的發展者。OCS & CASP 都是2015新發表的工具!

   也可改成電腦化MMSE即可

2. 菀薈的構想

3. 臉部表情辨識電腦適性測驗之發展 (士捷)

4. 生理OT電子病歷系統之發展

【+ clinical trial for 明年NHRI】clinical trial 的部分可以 life-style redesign 為主【融合 exercise, social activities & client-specific [domain-specific] cognitive training】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被退稿的 衝擊 與 成長

義大老師跟我以 Rasch analysis 分析 Brunnstrom motor recovery stage 數據
看到不錯的結果 (信度良好且可轉化成量化數據),蠻高興的!
滿懷希望投稿之後,竟連被數個期刊接連拒絕
主要是認為該工具已 out-of-date, 且已有諸多良好/量化的類似評估工具

我們不死心,再比較它跟新工具的反應性,也得到不錯的結果,再投稿
還是被拒絕
多一個建議:
"I made my decis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the Brunnstrom recovery stages focus on changes in abnormal synergies and spasticity as markers of recovery,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consistent with contemporary thoughts regarding post-stroke movement recovery."

If so, 若如此主編的意見 synergies and spasticity as markers of recovery 不符合當代思潮
那就真的沒救了!!

也就是 Brunnstrom motor recovery stage  應該被淘汰了。。。。。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這樣的療效數據,臨床人員恐看不到【眼見不見得為真】



表所 highlight 的數據,顯示介入後之後測平均值差異約只有1.4次 (1.8/實驗組 - .4/對照組) joint attention 次數的差異,然而在使用統計方法排除 baseline scores 影響之後,後測差異達 4.5 次

這樣的結果,很有趣!
1. 統計控制 (排除baseline scores 之影響) 的重要性
2. 療效還是有限,個案間之差異也大
3. 臨床人員若在臨床上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因為無法排除 baseline scores 的差異,只能看到後測分數的些微差異,【肉眼】將看不出來成效!!【眼見不見得為真】。但事實上,臨床人員只能看到個案前後差異,難以比較個案間之差異(因為個案特質不同,接受(多種)治療亦不同,故個案之間難以比較)

所以如此的數據,應是很好的教學素材(統計控制、療效判斷、臨床觀察之限制)!

Sourc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3:1 (2012), pp 97–105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 的架構與成效


Source: CA CANCER J CLIN 2014;64:377–388.

實施SDM之前,除了需要瞭解個案的 health literacy (HL), FIFE, 還需要充分的衛教,讓個案具備足夠的 HL/insight (也需要時間讓個案接受)

SDM 的成效之一,應包含 HL/insight 或合理的 expectation.

回應 怡靜:
SDM是持續/來回的溝通/也可算是衛教的歷程,所以SDM的 outcome 應會影響個案的【HL/insight 或合理的 expectation】
我同意您所提的 【HL或合理的 expectation】是 SDM 的 determinants,因為二者會影響 SDM 的過程/時間/成效

另外,職能治療的個案,或因疾病進程之故等,大多需要中、長期介入。在此情況,需要共同決策的問題/議題,將隨著【疾病進程(如急性、亞急性、慢性)】或【個案有無 insight】而有所轉移。也就是良好的共同決策,對於OT而言,是一漫長的歷程,絕非少數幾次醫病溝通/衛教,即能達成任務。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恭喜恩琦/淑君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ating Scale III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被 PLOS ONE 接受刊登
奮鬥 2 年,大改好幾次
被至少5個期刊拒絕(包含國內期刊)。。。。
終於獲得認同!!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臺大PT加入6年制學士學位

台大PT 從105學年度起,將逐步從4年制改成6年制,循藥學系4年改6年的經驗,105學年度還是以4年制招生,但開放讓學生升上二年級時,可以選擇6年制課程。
目前4年制之「落日條款」,設定於一升二學生,選擇四年制的人數降到10人以下時,隔年招生就全面改成6年制。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成大OT大學生的問題與回應

u  請問為什麼會走教學而不是臨床?
u  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對於老師來說是什麼?
1.     能否持續進階(職務/階層/薪資),向上提升
2.     自由度(時間與戰場的選擇)
3.     團隊或個人作戰
畢業後,考量第1點,就去唸研究所了!
2&3是進入教職/研究後,才體會的。
其它,可參考


u  聽說老師的專長之一是「心理計量學」,可以大概介紹一下甚麼是心理計量學還有這跟職能治療有甚麼樣的結合或對職能治療有甚麼樣的幫助?

心理計量可說是評估工具的品質指標
OT之臨床與研究,仰賴評估工具幫我們【客觀地】掌握個案的問題、預測預後、呈現療效,也是臨床推理的關鍵資訊來源。
然而目前OT於臨床以及研究之評估工具的【完整性】以及【品質】皆有待提升,因此「心理計量學」對於OT,可貢獻良多!


u  可以請問老師在這麼多年來對於中風職能治療深入之後,老師認為對中風的個案來說,甚麼才是最重要的,又或者職能治療師在評估介入的時候,到底甚麼是一定要細心注意的?

我認為【以個案為中心】最重要,但前提是:須先適時做好【衛教】、【實證醫學】與【共同決策(共同討論最合適之OT內容)


u  聽說老師是AJOT的編輯委員之一,可以請老師大概介紹一下AJOT的內容或者是甚麼樣的文章或研究比較會被採納進來?
1.     Yes!
2.     基本上只要跟OT相關就有機會,近年較重視【實證醫學】


u  請問老師認為目前職能治療的趨勢究竟是甚麼?
邁向【實證醫學】是最主要趨勢,因為OT的研究人力不足,所以這趨勢,已讓OT研究人員窮於應付,臨床人員是無力應付。
另一大趨勢是【以個案為中心】,但多數OT還是【以職能為中心】

u  請問老師有沒有想過OT到了五六十歲之後怎麼樣延續自己的價值?
早就想妥了:
1.     傳承,但只能抱持【願者上鉤】的心態,因為瞭解【研究】且能克服投入研究【前幾年的艱辛】者,畢竟少數
2.     持續研究

u  老師您覺得職能治療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甚麼?
給我最好的工作【研究/教學工作】,讓我自由自在工作,且能持續成長/提升。這還要歸功於臺灣大學提供的環境!

u  老師最喜歡甚麼樣的學生?或者您認為身為一個職能治療系的學生,我們該要有甚麼樣的態度?
大學生:積極探索自我與世界、提升學習效能且能建立基本能力

研究生:具備願景,學習再學習、厚實基本與關鍵能力。【腳踏實地、登高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