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大學部導生活動

上學期跟大一導生提到打工事宜,後來 [柯佳芬] 表示興趣。工作內容包含協助彙整 blog 內容與撰寫心得,以供其他導生參考。
另也請她協助編輯 [OT研究通訊電子報]
順道提供[科普書],以灑下研究種子。

早上跟談聊聊這些打工心得,也提醒他下學期宜找重點科目,好好做到課前預期,聽講與複習,以提升學習效能。
另建議她,學期間亦可來打工,參與研究事務(先觀摩打雜等),以逐步了解研究內涵與實務。 if ok, 我將請她協助特定研究主題。

她對特定 post 之心得如下:
寫部落格這個方法很適用!!
藉用這個方法記錄每天大小事,
與值得分享的人分享,
並從回應中找到方法改進或者激勵自己。
我目前是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每天做了什麼事,
才不至於明明每天都過得很忙碌,
卻都不知道自已在忙些什麼,
記錄下來就一切明瞭,
只是這樣有點閉門造車,
沒有人幫忙檢視這樣的生活方式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培養[合作]能力還有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要跟高手切磋,
從小到大的讀書經驗也都是這麼告訴我們的,
不管是跟強者切磋,或者是把自己學到的教給較不會的人,
都有助於檢視修改,才能越來越精進,
困難點就在於要如何去找到高手,
並且鼓起勇氣在他面前曝短。

學生如何青出於藍中看得出老師對學生的無私還有很高的期望,
很多篇文章都是這樣啊!
"重點是您準備好了嗎?"
這問題實在有點困難,
陳彥婷學姐在大二就能立定志向,
這是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的,
起跑的時間較早,當然就越能累積實力。
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陳為堅教授寫出來的部分還算是精簡版,
做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應該更多吧!
看老師的部落格也有這樣的感受,
花了許多時間和心思寫出來的東西,
不見得會被接受,必須要虛心接受,
吃苦當作吃補,一點也不輕鬆。
看完陳教授的文章,
讓我覺得比較有希望的是,
學姐也是從簡單的研究做起,
即使經驗不足,也是能夠踏入研究這塊領域,
然後慢慢養成深厚的能力。
可是要這樣確定方向真的頗困難的。

接下來是研究所的上課之道
這不僅是研究所吧!
大學或者其他求學階段都是,
當然,這需要超強的自制能力,
我也還在努力達成當中!

會讓我們在問問題前能夠多思考一下: )

我覺得老師上課說的東西需要吸收消化,
很多時候無法馬上知道自己要問什麼,
等到思考整理過後,才有辦法提出問題,
當然,因為網路上提問比較沒有壓力,
這也是另一個原因。
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問問題較為怯弱,
怕自己提的問題沒有深度,
更何況在那個當下有許多人會盯著你看,
所以就更不敢提問了= 口 =

我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
把需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後一一劃掉,
就會讓緊繃的心情放鬆,
而且會很有成就感,
只是這樣的習慣可能會因為事情多到不知從何記錄起,
所以持續一段時間就又中止,
然後才又繼續重新開始,
應該要徹底養成這樣的習慣,
隨身攜帶筆記本是必備的吧!

坦誠相對真的超重要,
如此才能掌握到問題關鍵所在: )
況且用的是兩人份,甚至更多人的時間,
效率又更為重要了。

研究生的學習態度與方法適用的也不只研究生,
我上了大學更深深體會到學海無涯,
有太多東西想要了,
但是時間有限、能力有限,
顯然無法全有,
因此學會取捨變得非常重要,
只是困難點在於,
自己也無法評斷什麼最適合自己,
到處探索卻又似乎有些浪費時間>  <

CL: [探索]一定花時間,難以避免。以前沒做的[探索],該做(補)時還是要做(補)。否則就憑藉機運了。


我比較有疑問的是,
大學四年中,
我們會有多少研究的養成教育?
如果在大學階段接觸的不夠多,
讀研究所有點像是逃避就業,
或者是為還未定下決心的自己留一條路,
先讀讀看研究所,
不適合再轉回職場,
而不是真心因為想走研究而讀研究所。

CL: 大學生最好能夠在大學期間利用課餘、寒暑假參與研究,若沒有機會,也沒關係。還是要早點讀研究所,以及早養成功力,發揮潛力。我大學時候,可謂沒老師做研究,沒機會觀摩。我就選擇逕讀研究所,以免太老了。


我想可以幫助同學了解學術研究的困難與必要性,

不只適用於寫論文,
在大學階段的交報告也是,
只是大學的報告通常較少有一再修改的機會,
作業交出去,通常僅能得到一個分數,
而少有老師會給學生的報告或作業提供回饋,
就算給了回饋,
也不會有機會一再修改內容,
所以通常...在交出去拿到分數後,
這份作業就被擺在一旁了。
雖然如此,
這篇文章還是可以提供同學參考,
至少在分組寫報告的時候,
可以接受別人批評自己認為很棒的點子。

批判能力的養成讓同學看看彭明輝教授的觀點,
想想自己是否受媒體包裝影響或者其他因素,
而缺乏自己的思考、評論能力。

成功的背後中朗朗成功背後的故事在我看來實在很殘忍,
讓同學看看成功的人背後是付出多大的代價,
也思考一下用這樣的代價換來的成功值不值得,
我自己是覺得太誇張了啦...
這樣逼迫一個小孩,
應該會讓他受到很大的創傷吧!
也許哪天他受不了,就用偏激的方式作為回報,
這豈不是太不值得了!

都可以讓我們學習面對挫敗,
並且從中學習、得到成長。

研究門外漢之困擾與起步是學姊的心情點滴,
雖然我們還沒真正進到要決定是否攻讀研究所的階段,
但是能夠提供同學們一些參考。


2 則留言:

  1. 學妹於最後一篇心得所提出之疑惑,其實我曾經也有>"<
    總認為應想清楚並確認自己的方向後,而做選擇,老師也是如此提醒我們的。但畢竟大學期間未實際接觸研究,不知其中之困境或有趣的部份,因此僅能如老師所回應的,確定不排斥或有點興趣後,就及早踏入吧!走一步算一步囉XD

    回覆刪除
  2. 這篇可以置頂呢:) 看完學妹的心得,也讓我自己把一些學習重點與心情再複習一下~
    對於課堂省話,在台灣要舉手發問,好像真的要累積很多勇氣,深怕自己問了笨問題。不過現在我自己的心得是...提問也是要練習的,儘管剛開始可能被笑(尤其是跨領域會議時)、舉手前總是緊張到發抖,但硬著頭皮多練習慢慢也就能問出一、二個像樣的問題了,重點是幫助自己釐清問題! 另一個避免被笑的方法就是...做好課前準備,不管是預習還是複習(誠如老師所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