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一點拙見:看圖後覺得"提昇醫病關係/順從度/滿意度"和"提昇職能表現"之間似乎可以再加入一些東西,如:提昇治療效益?
回覆刪除我覺得個案主要照顧"家庭"的知識提升以及期望,也是重要一環,治療師能否協助個案與照顧親屬間的溝通協調,可能也會影響個案職能表現的進展。
回覆刪除上述想法可能沒表達清楚,再進一步說明如下 :)
回覆刪除由於台灣的個案多數仍回歸社區,通常由某個子女或配偶組成的家庭負責主要照顧,因此,我覺得該家庭成員,尤其是負主要照顧責任的親屬(非指看護),對中風/OT的知識,以及對個案的期望,也需在model中考量。個案為中心的治療目標應是首要,但就實際面而言,需與照顧家庭的考量達成妥協。個案、主要照顧親屬(狹義來說)及治療師,三者目標一致,對個案職能表現提升的效益才最大。
以上是我的淺見,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這個圖的架構很清楚易懂。
回覆刪除個人只有一點建議:
或許可以在入順從度的研究之前,
先確認個案/家屬與治療師在OT的治療目標是否達成共識、
治療活動是否是他們想要的(並且清楚活動目的),
再確認滿意度與順從度,會使內容更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