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健康識能 vs 研究識能

最近一直提到 health literacy 的重要性
尤其許多研究證實個案之  health literacy 不佳,嚴重影響個案之健康照護與醫療品質。

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大學生、助理及研究生)之 research literacy, 可能也不怎麼樣!?

if so, research literacy 包含那些!?重要在那!? 如何提升!?

如大學生/助理之research literacy 若不高(現況必定是如此),怎會選擇念研究所,以研究為職志!?research literacy 若不高,念了研究所,又如何好好學習或適應良好?

我目前將 research literacy 之定義為:取得、瞭解、批判與應用研究相關知識(包含研究生涯)之能力

research literacy 影響大學生/助理/研究生之  生涯規畫
research literacy 影響研究生/新進研究人員之研究生涯之調適能力
research literacy 影響研究人員之成就!!


4 則留言:

  1. 不好意思,對於research literacy增加,就讀研究所的意願這件事,
    我的看法跟老師有點不同。
    因為對大學生和助理而言,讀研究所不是唯一出路或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對碩班生而言,讀博班也不是唯一出路。
    而且,「是否就讀研究所,或繼續深造」會受個人價值觀與生涯規劃的因素影響,
    所以,我覺得提高research literacy,不一定會增加就讀研究所的意願,
    甚至可能「因為瞭解而分開」。

    反觀健康適能,通常是個案有疾病的困擾而需要多瞭解疾病的治療方式、促進健康生活,
    否則就會影響生命/生活。
    因此,個案獲得literacy以及獲得literacy之後的行為改變之必要性較高。
    所以,我覺得「提升健康適能以促進健康」的成功率應該會大於「提升研究適能以提升就讀研究所的意願/適應能力」喔!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意見表達,毋須不好意思
      2. 請參考我對 health literacy 之定義
      3. 因「瞭解」而分開,就是「批判」,包含研究生涯是否適合自己,因此並無衝突。

      刪除
    2. 瞭解。謝謝老師的說明。

      刪除
  2. 關於研究識能,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為什麼要做研究和做研究跟我們的專業有關嗎?等相關的認知。我認為在大學時期若沒有人提供相關的解答,大部分的學生可能還是會認為研究和臨床是兩條線,各自發展。
    如果有advisor帶領,不管是在大學時期或是研究所初期,讓學生了解臨床和研究之間的連結(研究識能之教材),且讓學生產生興趣,或許就能讓學生愛上研究。所以,教材應該是蠻重要的,應該可以是說故事的方式,或是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學生平時不會想到的,可以讓他們用腦力激盪的方式把答案想出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