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研究團隊的建構

研究團隊的人才數量及專長決定團隊的陣容強度
學術界通常利用 [演講] 相互交流,以及尋找合作、壯大陣容的契機
我的團隊裡,如 Drs. 許清芳、王文中,皆是如此找到合作機會的。
其中許教授是我找來演講,王教授還是其他老師邀請的。
So:
1. 了解自己團隊所缺的人才,找相關人才蒞臨演講,找尋合作的機會。
2. 到研討會去找人才與瞭解自己團隊之不足
3. 培養 合作能力

6 則留言:

  1. 感謝老師提供的方法。

    由於最近多次團體報告的經驗,也促使我思考這個問題。
    因為一個人絕對無法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解決所有問題,
    一定要與人合作。
    但是在課堂的分組比較難達成「完整團隊」的理想,
    光是準時繳交團體報告,就很難達成了......
    後來,大約只有一半的人參與,
    感覺不是那麼好 ......

    回覆刪除
  2. [合作能力] 是可以培養的,也一定要培養這種能力!!

    回覆刪除
  3. 又學習到了! 老師這段剛好與這個月科學人觀點裡曾志朗老師的一段話相呼應呢 他說他也會參加跨領域研究的研討會,常常很多演講聽不懂,壁報也看得眼花撩亂,但收穫最多的是在中場休息的自由討論~
    最終還是要不斷思考,瞭解自己的問題,思考突破點,這樣才有議題與人家討論,才能找到需要的人才...(恩 這個要記起來)

    回覆刪除
  4. 最近不時想到老師所提"合作",昨晚作夢還夢到老師在分享合作,起床後,本來想把重點寫起來,但對作夢的內容都忘光了。
    我再想博班生現階段也需要開始找合作夥伴嗎?
    老師是藉由演講,尋找適當的合作夥伴,以現階段的我們,可以由什麼方式找到夥伴呢?
    曾經思考一個團隊到底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我認為最好還是要有統計專家,不知老師和其他研究生或助理有什麼想法?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博班階段就可以開始結識朋友(同領域或不同領域都可),有機會就有可能會變成合作夥伴~
    現階段或許一起上課的同伴(比如心理系同學)也是很好的討論、交流對象,個人覺得...

    回覆刪除
  6. 能有讓你安心的合作夥伴,真的是再好不過的事^^ 朋友從研究所就可以開始結識,結識了也才知道會不會是可以合作的夥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