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2025年9月)我將教授二課程:大二「論文導讀」以及碩一「文獻彙整與評析」
將大幅採用生成式AI協助「導讀」「解惑」「評析」「彙整」論文,以及「命題」還有「評分」
生成式AI的應用,以 My GPTs 與 NotebookLM 為主!
AI的用途:學生可應用生成式AI協助補強基本知識(含論文結構、研究議題相關、研究方法相關[含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等]以及閱讀與寫作相關之知識)。老師將提供基本知識/主題範疇(考試重點之一),於課堂大致講解或解惑,學生宜針對自己的學習目標自行練習/測驗。
學生可自行選擇學習目標(老師提供與學生自行設定:Bloom taxonomy + 論文各章節之學習目標),但老師會要求基本目標(詳下------ 後之說明)這與學生成績連結。
我的教學目標有二:一、強化基本知識;二、提升學習目標層級(以 Bloom taxonomy 言,至少達到 Remember(如回答選擇題,成績可 PASS),一些 Understand(回答簡答題,成績可到A-;外加一些 Apply, Analyze [成績可到A], Evaluate [回答選擇題];一點點 Create [回答選擇題])。
所有考試皆同時提供中英文版本(因為翻譯的效能高,母語學習之效能較佳,但仍保留英文)
--------------------------------------------------------
以下是 ChatGPT 協助生成的學習目標
表:論文各章節之Bloom 層級學習目標
論文章節 | Bloom 層級 | 學習目標範例 |
---|---|---|
Title / Abstract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的主題、研究對象與主要變數 |
Understand | 能用自己的話簡述研究目的與主要結論 | |
Analyze | 能辨識摘要中研究方法與結果的關鍵資訊 | |
Introduction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問題與主要背景理論 |
Understand | 解釋研究動機與理論框架 | |
Analyze | 分析研究缺口(gap)與研究假設之關聯 | |
Evaluate | 評估研究問題是否具備學術或實務價值 | |
Methods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設計類型(RCT、橫斷面研究等)與樣本特徵 |
Understand | 說明研究流程、變數操作方式與分析方法 | |
Apply | 能用該方法設計一個類似的研究框架* | |
Analyze | 判斷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的契合度* | |
Evaluate | 評估方法的有效性、偏差風險與可重複性* | |
Results | Remember | 能指出主要的數據與統計檢定結果 |
Understand | 解釋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 |
Analyze | 比較不同組別結果,找出趨勢或差異 | |
Evaluate | 評估數據與研究假設的支持程度 | |
Discussion / Conclusion | Understand | 能指出作者如何連結結果與文獻、理論 |
Analyze | 分析作者的解釋是否合理,是否有遺漏解釋的可能性* | |
Evaluate | 評估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 |
Create | 基於該研究提出新的研究問題或改良設計* | |
References | Remember | 能指出引用的關鍵文獻與核心作者 |
Understand | 說明引用文獻在本研究中的角色 | |
整體課程設計原則
-
AI之雙重角色定位
-
作為導師(Teacher AI):說明、引導思考、反問。
-
作為考官(Examiner AI):出題、模擬病人/臨床情境、評分。
-
-
學習循環
-
學習(Learning) → 練習(Practice) → 測驗(Assessment) → 回饋(Feedback) → 鞏固(Consolidation)。
-
-
結合 OT 專業情境
-
病例討論(case-based learning)
-
文獻閱讀與批判(journal club)
-
治療方案設計(intervention plann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