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找一個基礎/重要的題材,長期研究之!

以衛教研究主題而言,不論評估工具、(適性)教材內容、衛教模式/理論,皆很欠缺,尤其國內。。。題材很多而且重要!!否則如何執行「以個案為中心」「個別化」治療呢?

以社會認知(或其中的 theory of mind)而言,其概念與定位之釐清、評估工具、損傷與復原機轉、治療成效。。。題材很多而且重要!!否則思覺失調患者、自閉症兒童之復健成效,大概就很難突破了。

認知(含執行功能)亦然。。。

若投入5年應該可以瞭解上述:題材之廣度與重要性!
如果環境可以配合(主要是收案便利性),再投入5~10年,可以讓你成為國內專家。
另一個5~10年,可以讓你成為國際專家。
投入愈久愈有成就與樂趣!

我可以想到以上研究題材的緣由,包含:一、專長於心理計量之應用,故易洞察上述題材評估工具心理計量之缺陷,尤其相關估工具難以符合臨床需求;二、長期思考臨床OT(成效)之困境,上述題材皆為「關鍵瓶頸」;三、以理論模式或機制探討臨床OT成效,可擴展研究題材之範疇,也可瞭解那些是基礎與重要題材。

以上主要是回覆恩琦的疑惑,也供研究生卓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