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跟一位美國 OT post doc 交流

post doc 第2年

1. 關鍵時刻:需決定往研究或教學路線(若決定往教學,就難以回研究了。若決定往研究,就需找「環境」)
好的研究環境有二:研究型大學 與 post doc
研究型大學的條件,除了研究資源還應有「博士班」,且教學負擔少。

2. 茁壯時期:post PhD 3-5 年內,我們僅能看出他/她的「學術潛力」,所以不易比較剛取得博士學位者間的「能力」差異。但 post PhD 6-10 年後,我們已不看潛力,只比實力(成果/競爭力)。

3. 建議:持續待在研究環境,繼續培養實力,隨時可選擇更好的研究環境。或俟研究型大學之教師退休,位置出缺後,即能(以超強的競爭力)取得。

3 則留言:

  1. 看到這篇也看到未來可能的生涯規劃。
    原本之前還在想:到底要當博士後研究員多久,才會有「正職」的缺。
    而如果在博士後研究的時期有充分累積研究能力,
    應該會比較容易應徵上好工作吧!

    回覆刪除
  2. 終身學習,我覺得應該是大學時,沒有開的課中最應修習的課....。
    最近覺得自己才疏學淺,很多事情都太快下定論,顯示自己見識淺薄眼光短淺....還需多多努力!!!

    回覆刪除
  3. 這篇文章提供了決定投入研究的學生一盞明燈!畢竟須投入的時間長,若未能預先知道自己投入了時間,未來可走的路是什麼,易讓初學者裹足不前。(這篇或許可考慮成為大學部研究探索課程的內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