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選擇 研究主題 的考量 --- 興趣的重要性

興趣以時間軸可分成二類 -- 事前與事後之興趣

事前是指尚未投入之前,或投入時間不超過一年

事前興趣,以個人經驗、感性為主,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成為真愛)是較大困境

事後興趣,以成果為主,也就是做出興趣。艱難之處為不知何時可「修成正果」(成果考驗)

這看起來很 [目的論] 或 [結果論]!

因為研究必是費力/費時/競爭,短期(至少5~8年)難有作為/成果。若缺成果,興趣焉存!? 擬投入之研究主題至少要做到國內頂級(至少10年)。。。才可能「修成正果」「成為真愛」

且研究主題投入越久,就越有成就,功力越強,也更有趣/就更投入。。。。良性循環

極少人可以從第一個研究或碩班主題開始,始終如一,做到退休。。。

-------------------------------------------------------------

我還算幸運,大致從工作第1~2年,就逐漸投入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跟我的碩博論主題幾無關連】,倏忽,已超過20年了。發展第3代評估工具(電腦適性測驗)有10年經驗了,也發展超過10個電腦適性測驗了。 feel great!!

一開始,前5年還有些猶豫/困惑,之後就豁然開朗,始終如一

-------------------------------------------------------------

故興趣能否持續之關卡至少有二:「時間考驗」與「成果考驗」

這就牽涉研究主題是否「較為基礎」以及「研究功力/資源」包含研究方法/團隊是否夠強

以基礎言,研究主題需建立於扎實之基礎,才可能成功/深入/持續。
以「復能」研究言,復能模式需建立於「理論機制」與「評估工具」之基礎,再持續驗證/修改。如 MOHO於1980建立初步理論架構,之後40年主力都在發展與驗證所需之評估工具,迄今其理論架構之實證仍相當有限……

以功力/資源言,由於不同研究主題所需之方法不同。故投入不同主題者,初期所養成之研究方法相關功力就不同。故研究主題能否延續,就牽涉核心能力能否持續茁壯。若研究主題較為應用(偏離基礎),就較難持續,因為基礎不足!!故所學之核心能力,就難有進展。團隊自難成型。如此,成果/功力有限,興趣就難以延續。

-------------------------------------------------------------

so, beginner 我覺得無須在意「事前」或「初步」興趣,只要不排斥即可。研究主題越基礎,才越有潛力。之後自然想做任何主題皆可「修成正果」、「成為真愛」且「擁有一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