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May 8, 2023)看到一篇文章【建構全英語高教環境 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學習動機】
該文提到的「全英高教」... 是指要招收國際學生...
讓我較有同感之處主要是:「我認為臺灣學生的學習動機都相當薄弱...」
我就翻一下我的 blog posts...
Sep. 10, 2016 分享的內容如下(粉綠標示為今日加上的):
【我想】一般學生對學術研究的瞭解,就是很辛苦,需要讀很多論文,將來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所以怎麼會有興趣或動機?? 即使剛開始 有一些興趣或動機,也很容易因為挫折、瓶頸、知難而退,之後打死也不幹了。。。。
剛畢業的學生如此,臨床人員亦然。這些夥伴之中,即使是研究所學生,要有【長期】動機做研究,【持續】費力培養8大核心能力,或持續發表論文的機率很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碩士畢業之後不再做研究,遑論發表論文了。找我應徵博後工作的博士們,竟有高達一半之博士,已發表之期刊論文數量竟然<=1... 這樣的陽春博士很難找到學術研究工作,若畢業幾年後,仍無突破,大概這輩子就沒機會了
我年輕時,因為想不到更好的OT出路,所以去念研究所。工作之後想升等,很快就知道關鍵在論文【也是算慢才知道】,因此我是受到【需求】的驅力,讓我努力投入研究
後來嘗到研究的樂趣,倒吃甘蔗,樂在其中,就更投入,又待在良好的【環境】,【良性循環】就產生了!!這時就【樂此不疲】【動機強烈且持續】。
那樂趣【從何】或【何時】到來 !? 簡言之,【需有成就才有真實的樂趣】,意即從頭到尾【從構想、設計、執行、分析、撰稿與投稿】苦幹實幹、完成一篇論文,就會有成就感,多幾篇之後樂趣/興趣就來了。這從頭到尾一路走來當然辛苦,若有團隊加持,你會少苦一些,但仍然很苦,因為本身功力不足,不易突破。這時【決心】與【毅力】就扮演關鍵的腳色。
所以僅憑【動機】或【需求】不足以持久,更難以樂在其中。
決心與毅力、持續努力,加上良好的團隊與環境才是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