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大型語言模型,如 GPT,於醫學(教育)研究之主要文獻導讀

這是廣告,後續陸續添增內容,歡迎期待/交流

歡迎推薦好文章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如何確認一位學者的主要專長? 甚至國際排名

1.從研究結果探究,查詢最近10~15年著作,主要核心成果/專長(方法學)為何?

2.從研究計畫探究,查科技部計畫,最近10~15年,主要核心專長/主題為何?

以我而言,皆以「應用心理計量學」為主,各應用領域/研究對象,只是表象(這只需閱讀與測試,短時間即可熟悉)。

主要專長,需要超過10年以上的功力,才純熟。至少有3個多年期計畫,發表過10篇論文以上。

這主要專長,應是年輕學者所需考量/長期投入者(意即一位學者終生應只有1~3個主專長-否則沒有10年功力//10篇論文,不算主專長)!!

另一種新方式為:至 

 
查詢,如可在 psychometrics 查到我在世界上的排名(也可查到在國內的排名)。
還可查到城市/大學層級之學者排名

這是「出國念博班」或是「擔任博後」的重要參考資訊!


最近還有 ScholarGPS® ,主要功能包括:

1. 龐大數據庫:收錄3000萬學者、5.5萬機構的資料,包含2億份學術著作和30億次引用。

2. 分類系統:將研究分為14個領域、177個學科,以及35萬個專業領域。

3. 主要用途:
- 尋找專家學者
- 評估學術表現
- 機構對標分析
- 人才招聘參考

適合學術界、企業、政府部門等各類組織使用,可根據需求進行客製化分析(如分析全球OT研究人員之專長與排名)。

還有:「研究計畫」可說是研究人員主動/精心規畫之研究構想!

若能查詢得到研究人員多年的研究計畫主題與走向,即可確認該員的長期研究主題、走向、甚至成果。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GRB」可查詢研究人員所主持或共同主持之研究計畫,所以一位超過10年的研究人員,其長期研究主題、走向、甚至成果皆可被快速掌握!

該系統還提供 word cloud 以呈現研究主題,還有共同主持人(含合作強度/計畫篇數),訊息豐富!!

熟悉以上概念與檢索方式,30分鐘以內應可查清一位研究人員多年的學術成果/專長/國際排名,非常犀利

*更新/彙整既有貼文(最早是2021年貼文)!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研究能力的養成與深化之路

從基礎養成、成功關鍵、以及長期投入三項說明之:

# 一、基礎養成階段

1. 碩士階段

- 扎實修習研究所課程,打好理論基礎

- 開始實作:撰寫研究計畫與論文

- 重點:與指導教授密切互動,接受指導與修改

2. 博士階段

- 延續碩士階段的基礎訓練

- 進階發展:積極與國際學者交流

- 關鍵:善用審查委員意見持續改進

- 特色:這是終身學習的開始,非畢業即結束

# 二、成功關鍵(需找到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投入充足時間與專注力

-每次與指導教授討論前做足準備

- 認真思考並回應(高手)審查意見

- 保持學習熱忱與鑽研精神

 # 三、不同階段的時間投入示例

1. 碩士在職生

- 案例:週末討論,累計約100次

- 每次30-50分鐘深度交流

- 證明:即使是在職,堅持付出也能有成果;但仍須持續,才能向上提升

2. 博士全職生

- 投入程度:>4年全職深耕

- 討論次數:遠超過100次

- 特點:自主研究/準備時間更長,討論品質更高

3. 專業研究人員

- 年度目標:至少完成一份研究計畫、一篇國際期刊論文

- 要求:投入大量自主研究/準備時間

- 成果:(才有機會)能與研究團隊及國際學者進行高層次交流/成長

# 結語

研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永無止境的過程。從碩士到博士,再到專業研究人員,每個階段都需要持續投入、保持熱情。時間的積累與堅持不懈的努力,終將轉化為深厚的研究功力。就業環境以及團隊支持,絕對是關鍵!!

以上由 Claude AI  協助潤飾而成。

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一流大學與一流科系---含博班生基礎知識與核心能力養成

分成三部分說明:一、「創立一流大學的理念」我覺得這與創立一流科系/博士班息息相關;二、基礎學科對於OT博班生/後續研究生涯的重要性;三、還有那些基礎與核心能力,以支持博班生以及後續職涯的學術、研究及專業發展

一、陳力俊/創立一流大學的理念

2024-11-29 05:18 聯合報/ 

「搞清楚知識結構就知道基礎學科的重要。所有知識大致分成文科和理科,文科的基礎部分是文史哲,還有人類學跟考古,它們是第一層的學科;社會科學在十九世紀仿照自然科學研究的方法,是從文科發展出來的第二層學科,後來又分成社會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來第三層的管理科學、法學等。」

「知道追蹤與應用科技,必須要有一流的工學院;工學院的學生入學的前一、二年,一定要到理學院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因此需要一個一流的理學院。因為一流的工程師必須有深厚的理科基礎,並且未來還需要很多目前不能決定的新興科系,都要從基礎科學延伸出來。」

二、依據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原則,職能治療(OT)博士班的基礎學科應結合該領域的核心學術需求和跨學科發展特性。以下是職能治療博士班的基礎學科建議分類(博班生/新進研究人員至少需擇一或二深入/長期鑽研,但勿大於三項[必難以專精/持續]):

# 1.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

   - **解剖學(Anatomy)**:理解人體結構。

   - **生理學(Physiology)**:探討人體系統運作機制。

   - **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研究大腦、神經系統及其與行為的關係。

   - **生物力學(Biomechanics)**:分析人體動作及功能。

   - **病理學(Pathology)**:認識疾病的致病機制。

# 2.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s)**

   - **心理學(Psychology)**:涵蓋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心理計量學等。

   - **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探索人類行為模式。

   - **精神病理學(Psychopathology)**:理解精神健康與障礙。

# 3. **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 **社會學(Sociology)**:探討社會與文化對人類行為/健康的影響。

   - **人類學(Anthropology)**:研究人類文化與生活方式。

   - **社會政策與公共衛生(Social Policy & Public Health)**:理解健康政策、健康促進及社會資源。

# 4. **基礎科學(Basic Sciences)**

   - **統計學(Statistics)**:用於研究設計、資料分析與解釋。

   - **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專注於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

   - **基礎物理學與化學(Physics and Chemistry)**:提供輔助理解生物力學與材料科學。

# 5. **職能治療核心學科(OT Core Disciplines)**

   - **職能科學(Occupational Science)**:研究人類的職能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 **活動分析與職能模式(Activity Analysis & Occupational Models)**:深入探討活動的特性與應用。

   - **復健科學(Rehabilitation Science)**:結合多學科的知識以促進功能恢復。

# 6. **應用科技與新興學科(Applied Technology & Emerging Disciplines)**

   - **輔助科技與人工智能(Assistive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探討科技如何促進職能參與。

   - **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理解物理與社會環境對個體的影響。

   - **自動化與感測技術(Automation & Sensor Technology)**:研究其在復健與職能評估中的應用。

---

這些基礎學科形成OT博士生的基礎知識,也包括進階研究能力和應用技術,為學生提供深厚的學術基礎,以支持其未來在研究與臨床應用中的領導角色。

對我而言,應是心理學之「心理計量學」(我在「新近研究研究人員」時才開始投入)... 這基礎就讓我闖蕩學術界一輩子了!!


三、職能治療博士班學生的訓練,除了基礎學科知識外,應著重培養多方面的基礎與核心能力,以支持其學術、研究及專業發展。以下是建議需要培養的能力(以下 1~8 各大項能力對一位研究人員幾乎都需要,只能慢慢養成,終身學習!!不求皆專精,但至少及格。3~5年功力或10年磨一劍絕對必要;但仍難與20~30年功力者相提並論):

# **1. 研究能力(Research Skills)**

   - **研究設計與方法學(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掌握量化與質化研究方法,包括實驗設計、問卷開發、訪談技巧等。

   - **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熟悉統計分析工具(如SPSS、R、Python)及質性分析軟體(如NVivo)。

   - **系統性文獻回顧與證據統合(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能夠檢索、評析並整合相關文獻。

   - **倫理與研究法規(Research Ethics & Regulations)**:熟悉人體研究倫理、隱私保護及相關法規。

# **2. 學術寫作與表達能力(Academic Writing & Communication Skills)**

   - **學術論文撰寫(Academic Writing)**:撰寫高水準的研究論文,適合發表於國際期刊。

   - **學術簡報與演講(Academic Presentation)**:具備清晰有力的學術表達能力,參與國際研討會。

   - **申請研究經費的能力(Grant Writing)**:熟悉撰寫研究計畫書與經費申請書的技巧。

# **3.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 **文獻批判(Critical Appraisal)**:運用工具(如Crowe Critical Appraisal Tool, QAREL)評析研究的質量與效度。

   - **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分析並解決研究或臨床實踐中的挑戰。

   - **創新思維(Innovative Thinking)**:提出新穎的研究問題與方法。

# **4. 教學與指導能力(Teaching & Mentoring Skills)**

   - **教學技巧(Teaching Techniques)**:能有效教授職能治療專業知識及技能。

   - **學生指導能力(Mentoring Skills)**:協助指導碩士生、實習生完成研究或專業學習。

# **5. 專業領導與管理能力(Leadership & Management Skills)**

   - **團隊合作(Teamwork)**:與跨領域專業團隊合作,提升研究或臨床效能。

   - **計畫管理(Project Management)**:規劃與執行研究計畫,包括時間、資源與進度管理。

   - **領導能力(Leadership Skills)**:在學術、臨床或社區環境中發揮領導作用。

# **6. 技術應用與跨學科能力(Technical & Interdisciplinary Skills)**

   - **資訊科技與數位工具應用(Digital Literacy)**:熟悉文獻管理軟體(如EndNote, Zotero)、生成式AI(如 ChatGPT)、資料分析工具及學術網絡平台。

   - **跨學科合作能力(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整合醫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知識。

# **7. 專業倫理與文化敏感度(Professional Ethics & Cultural Competency)**

   - **職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理解並遵守職能治療專業的倫理原則。

   - **文化敏感性(Cultural Competency)**: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與服務。

# **8. 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Self-Directed &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

   - **自我管理能力(Self-Management Skills)**:包括時間管理、壓力管理及學術工作規畫。

   - **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保持專業的與時俱進。

---

這些基礎與核心能力不僅幫助博士班學生在學術研究中取得成果,也使其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成為具備領導能力與影響力的專業人士。

上述知識與能力的養成之道,主要透過「論文準備/學以致用」與「(國際)高手交流/自暴其短」養成。這需要準備多時,才能寫出一篇稿件,也才有機會讓國際級學者修理/磨練。毫無捷徑!

以上與 ChatGPT 協作,詳: https://reurl.cc/O5knvv 

以上博班生必學的核心能力,跟本人多年來倡導的八大核心研究能力諸多相似!詳: https://reurl.cc/L57q63 

以上可以用聽的,NotebookLM 協助製作的英文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