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套用 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s (Skills) 行為改變架構而言,包含教導知識,提升正向態度,繼而改變行為(技術)...
理論上,改變或強化行為(技術)時,可提升對於該技能之知識理解層次,亦能見證該行為(技術)所帶來的臨床效益,眼見為憑,則可更加提升對於該技能正面態度。
以同理心或臨床同理技巧而言,後續我們的任務如下:
- 制定 (臨床)同理之概念與操作定義
- 分類常見同理情境
- 制定如何區辨(是否為)同理情境之原則
- 整理(評估)現有受測者對於同理情境之回應
- 制定理想同理回應之準則與範例
- 準備上述內容之教材
- 測試與改良上述任務
- 發表論文--包含三大類:「實習學生之同理表現與困境」、「同理心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以及「同理技巧教學模式之效能驗證」等。
- 工具包含現有工具以及自行發展之工具
- 同理技巧教學模式包含多種:課堂教學、模擬演練、OSCE、臨床應用與回饋等... 如何找出最佳模式等。
+ 撰寫計畫、以及撰寫教學與評估之執行手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