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Singapore Rehabilitation Conference 2014

新加坡的 OT/PT 學制應是仿照英國,放在「專科」系統,因此大學及研究所沒有 OT/PT 系所。還好澳洲沒仿效。。。所以新加坡很多 OT/PT 就到澳洲進修。

近年來因為 EBM 等故,新加坡的 OT/PT開始感受到「研究」的壓力。然而因為沒有大學系/所支援,臨床 OT/PT 可謂時間/經費/研究能力皆不足。。。所以雖然研討會舉辦二天半,然而口頭與海報論文篇數有限,可謂還在「初步發展期」。

他們目前也在推動 clinician scientists 希望clinicians 能多投入研究,然而「時間/經費/研究能力皆不足」難有成效。。。

if so, 我們研究所的畢業生或可考量擔任他們的 clinician scientists....

明年[March 26~28, 2015](或之後)可考慮再去一次,以更瞭解他們的發展與機會。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參與!

*還好當初因考量口頭報告的內容已投稿,未參與其口頭報告競賽,否則跟一些小伙子比賽,實在不道德阿。

2 則留言:

  1. 根據去新加坡職業的OT學姊經驗分享:
    新加坡的服務模式較像美加,以一對一服務為主,服務內容為則較像臺灣,著重於技術而理論層面較弱。因此他們將OT養成定位為專科。
    若要臨床研究的話,樣本數可能會是較大的問題,不如台灣好收,他們生理OT每天只須服務8~12位個案。但好處是可能有較多急性病人,OT每天都會去bedside照顧每位有轉介OT的急性病人(像臺灣亞急性中風病人每天都可以做OT一樣)

    回覆刪除
  2. 謝謝老師的分享。
    clinician scientists聽起來以研究為主,又不會與臨床的情境脫節,似乎是滿好的選擇。
    不知道目前他們是否已經有類似的職務規畫了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