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臨時研究人員--可以幫我什麼??可以學到什麼??

可能任務:

1. 協助驗證虛擬病人與考官的表現(如 FIFE 訪談--中風病人與思覺失調病人)

    *ChatGPT扮演虛擬病人與考官//臨時研究人員於熟悉FIFE訪談之後,協助測試之

    *需要1~3位(可學習FIFE訪談技巧/溝通技巧/同理技巧)

    *後續可協助發展虛擬病人(學習提升ChatGPT之使用層級)

2. 協助測試ChatGPT輔助期刊論文閱讀方法之效能

    *跟老師挑選一主題論文之後(至少3~5篇),排定閱讀順序,再測試之

    *「ChatGPT輔助期刊論文閱讀之方法」請參考之前的貼文(如何運用 ChatGPT提升期刊論文閱讀之效能)。

   *需要1~3位(可學習論文內容與提升論文閱讀效能)

    *後續可協助改良ChatGPT輔助期刊論文閱讀方法(含改良 GPT;學習提升ChatGPT之使用層級)

3. 協助準備OT執照考--測試ChatGPT輔助文獻閱讀方法之效能
    *挑選科目/主題/教科書章節之後,排定閱讀順序,再測試之
    *測試方法類似2.
    *這應該每一人都有興趣(請勿幫忙宣傳--老師自我感覺良好),可以分工或一起!!但還需搭配前述任務1或2
    *目標:協助有效率地閱讀/吸收文獻內容(甚至知道如何應用)--可參考貼文「提升判斷力,以掌握生成式AI提供的資訊

應該可以學到 ChatGPT (與類似生成式AI)之使用、學到投入任務之知識/應用、還可以賺點小錢!!
請自行登錄投入時間(跟老師討論的時間也算),以10分鐘為最小單位。每2週結算一次!時薪至少220(看績效調薪,或有個別差異,由老師決定)。請自行購買 ChatGPT Plus會員,老師提供費用(薪資外之報酬/每個月20美金)。

FIFE 虛擬病人 GPT:鄭言英--71歲中風病人 (FIFE)
期刊論文彙整/解釋 GPT:JM/期刊論文閱讀與彙整
期刊論文閱讀後口試 GPT:期刊論文閱讀或報告後,理解程度問答
文獻/講義重點彙整/解釋 GPT:文獻/講義閱讀助理
文獻/講義閱讀後口試 GPT:講義/文獻之理解問答

老師需要知道:
1. 你想挑選的任務? 但毋須今日決定(一週內決定即可;若有不清,歡迎找我)
2. 後續何時可以開始投入,以及預計每週可投入的時間?

後續提醒:
1.登錄投入時間於 Line 記事本
2.每週一於Line提出預計可投入之時數
3.每週找老師聊一下進展或困難(Line talk)
4.每週請記錄進展或困難於 Line
5.任何困難或變動,請及早告知(可於 Line 通知)

提升判斷力,以掌握生成式AI提供的資訊

請評論:「如何提升判斷力,以深入理解或掌握生成式AI提供的資訊

1. 確認是否具備足夠的相關知識(可請AI給予測驗,選擇題至少答對8成。若重要的概念/知識,宜以問答形式為之)

2. 確認是否具備良好的參考資料/教科書(可請AI提供,你閱讀/吸收後再回到步驟1)

3. 將最終結論(所獲得的知識/概念),請其它AI評論,若評論過於 nice, 宜再以嚴謹的標準評論之。」

先挑選一領域或擬深入理解之概念或相關概念,也可以找相關/經典文獻或網頁(以作為標準)。這也可請 ChatGPT或 Gemini 協助找相關/經典文獻或網頁!

Gemini 2.5 強化版的流程可以是:

  1. 初步探索與知識評估:
    • 使用AI快速了解某個主題的概貌,提出初始問題。
    • (輔助) 可用AI生成初步測驗了解大致水平,但需謹慎看待結果。
    • (核心) 尋找並完成該領域可靠的基礎測驗或入門評估(如教科書練習題)。
  2. 深入學習與資源篩選:
    • 請AI推薦參考資料,但僅作為起點
    • (核心) 主動透過學術資料庫、圖書館、大學課程、專家推薦等渠道,篩選並確定權威、可靠的學習資源(教科書、核心論文、官方文件等)。
    • 進行主動學習(筆記、摘要、討論、應用)。
  3. 理解建構與批判性評估:
    • 利用AI輔助整理筆記、草擬摘要或解釋概念(將AI視為助手而非知識來源)。
    • (核心) 持續運用批判性思維,質疑AI提供的任何資訊,不斷與步驟2中確定的權威來源交叉比對。注意不一致、矛盾或過於簡化的部分。
  4. 驗證與深化:
    • (核心)將自己形成的理解/結論,與權威資料進行嚴格比對。
    • (核心)尋求人類專家、教師或可信賴同儕的意見和反饋。
    • 進行獨立的事實查核。
    • (輔助) 或許可以讓AI扮演「反方辯友」(Devil's Advocate)的角色,要求它從不同角度質疑你的結論,但對其提出的質疑點仍需獨立判斷和查證。




關鍵在於: 將AI視為一個有效率的助手、靈感來源或初步資訊整理者,而不是知識的最終權威或驗證者。真正的判斷力提升,來自於你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多元驗證以及與真實世界(包括專家和權威資料)的互動。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FIFE疾病經驗訪談之研究議題

1. FIFE知識之教學方法與效能驗證

2. 訪談技能(包含記錄)評估工具發展與驗證(含訪談能力、溝通技巧/同理心、記錄與應用能力)

3. 虛擬病人發展與驗證(不同診斷)

4. 虛擬考官發展與驗證(依據#2以及回饋模式)(結合 #2 量表與自動回饋模組,可形成完整「自學—自評—即時回饋」生態系。)

5. FIFE訪談學習模式(多種模式,如線上到實務;不同設計)發展與驗證(含學員對於FIFE之態度驗證--(FIFE Attitude Scale, 需自行研發並驗證))

---------------------------------------

CBME 之 milestones (ChatGPT 生成)



參考CBME 里程碑以及 FIFE 訪談所需的多面向能力,重新改寫整體研想構想如下(與 Gemini 2.5討論):

研究計畫總標題:

建構、實施與評估一個基於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BME)里程碑之 FIFE 訪談核心能力整合性培育計畫

計畫願景 (Overall Goal / Vision):

本研究旨在發展、實施並評估一個全面性的 CBME 教育計畫,聚焦於「病人疾病經驗」-- FIFE(感受 Feelings, 想法 Ideas, 功能 Function, 期望 Expectations)訪談核心能力。此計畫將透過明確的發展性里程碑,系統性地培育學習者掌握執行有效 FIFE 訪談所需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包含基本知識、閱覽病歷資料/擷取相關資訊、溝通技巧、同理心、認知整合(記錄)與應用能力及相關態度),建立一個從學習、準備、練習、應用、評估到回饋的完整教育生態系,最終目標在於提升以病人為中心的溝通品質與醫療照護成效。(自我學習的生態系統!?)

核心理念與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1. 採納 CBME 模式: 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強調學習者能力的達成。
  2. 運用里程碑 (Milestones) 作為發展藍圖: 將 FIFE 訪談能力視為一項關鍵的臨床溝通實踐活動,界定其從新手到熟練者的可觀察、發展性的里程碑。
  3. 承認 FIFE 訪談的複雜性與多面向特質: 成功的 FIFE 訪談需要整合以下要素:
    • 知識基礎: 理解 FIFE 概念、溝通理論及其重要性。
    • 溝通技能: 包含提問、傾聽、非語言溝通、同理心展現 (NURS) 等可訓練技巧。
    • 認知整合與應用: 能綜合 FIFE 資訊進行臨床推理、記錄並應用於共享決策。
    • 情感態度: 具備同理心、尊重、好奇心、自我覺察與專業態度。
  4. 整合性培育: 研究計畫的各個環節(教學、評估、科技工具)將圍繞這些里程碑及所需的多面向能力進行設計與驗證。

具體研究目標與內容 (Specific Research Aims / Phases):

第一階段:奠定 FIFE 能力框架與評估基礎 (Foundation & Assessment)

  • 目標 1.1 (界定里程碑): 依據文獻、專家意見及學習者發展理論,界定一套適用於目標學習者(例如:醫學生、住院醫師)的 FIFE 訪談能力發展里程碑。此里程碑需具體描述不同階段學習者在上述多面向能力上的預期行為表現。完成後需進行專家內容效度驗證。
  • 目標 1.2 (發展評估工具): 基於已驗證的 FIFE 里程碑,發展並驗證一套多面向、多來源的評估工具組合(例如:包含針對溝通技巧觀察的評分量表 Rubric、評估記錄與應用能力的案例分析或病歷審查標準、可能的自我評估或同儕回饋表單)。此工具組合需具備良好的信效度,能可靠區分不同里程碑水平的學習者,並能評估 FIFE 所需的多元能力。

第二階段:設計與驗證里程碑導向的學習體驗 (Learning Experiences)

  • 目標 2.1 (教學策略效能): 設計並比較不同教學方法(如:互動式工作坊、標準化病人演練、虛擬病人模擬、線上學習模組、案例討論、反思練習等)對於促進學習者在 FIFE 里程碑上進展的相對效能,特別關注不同方法對特定面向能力(如:同理心展現、資訊整合)的提升效果。
  • 目標 2.2 (學習路徑優化): 規劃並評估不同的整合性學習路徑(例如:線上知識學習 -> VP 模擬練習 -> SP 實境演練與回饋),探討何種組合模式最能有效支持學習者循序漸進地達成 FIFE 能力里程碑。
  • 目標 2.3 (態度量表與影響): 開發並驗證一個「FIFE 學習與實踐態度量表」,用以測量學習者對 FIFE 的價值觀、自我效能、學習動機等,並探討態度與學習模式選擇、里程碑達成度之間的關係。

第三階段:開發與整合科技輔助學習與評估工具 (Technology Integration)

  • 目標 3.1 (分級虛擬病人 VP): 開發一系列具備不同臨床情境與溝通挑戰複雜度的虛擬病人案例。這些案例需能對應 FIFE 里程碑的不同階段,提供標準化、可重複、具針對性的模擬練習機會,特別是用於練習較難透過傳統方式標準化的情境(如:處理強烈情緒、文化差異)。
  • 目標 3.2 (智慧虛擬考官 VE): 研發一個能整合 VP 系統的智慧虛擬考官。此 VE 需能:
    • 運用第一階段發展的里程碑導向評估工具(或其演算法化的版本)分析學習者與 VP 的互動數據(文本、語音、行為)。
    • 自動評估學習者在 FIFE 各面向能力的表現,並判斷其當前所處的里程碑級別。
    • 提供具體、可操作、針對其里程碑水平的形成性回饋,引導學習者自我修正與成長,實現「練習-評估-回饋」的即時自主學習循環。

第四階段:整合性計畫實施與成效評估 (Program Implementation & Evaluation)

  • 目標 4.1 (計畫試行): 在目標學習者群體中,試行整合前三階段成果的 FIFE 能力培育計畫(包含課程、教學活動、VP/VE 工具、評估機制)。
  • 目標 4.2 (總體成效評估): 全面評估此整合性計畫的可行性(Feasibility)、學習者與教師的接受度(Acceptability)及成效(Effectiveness)。成效指標應包含:學習者 FIFE 能力里程碑的達成率與進展速度(使用目標 1.2 工具)、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態度的轉變(使用目標 2.3 量表),以及探索對臨床行為(如病歷記錄品質)或病人回饋(若可行)的潛在影響。

研究流程與關聯性 (Interdependencies & Flow):

第一階段是整個計畫的基石,其產出的里程碑框架與評估工具是後續所有研究的依據與標準。第二、三階段可部分平行展開,但教學活動(第二階段)的設計與成效評估需依賴第一階段的工具,科技工具(第三階段)的開發也需以第一階段的框架為基礎。第四階段則是對前三階段成果的整合應用與總體檢驗。

預期貢獻與影響 (Expected Impact):

  • 為 FIFE 訪談能力的培育提供一個具體、可行的 CBME 實施範例。
  • 產出經過驗證的 FIFE 能力里程碑、多面向評估工具及態度量表。
  • 提供不同教學策略與學習路徑對 FIFE 能力發展成效的實證依據。
  • 開發創新的科技輔助工具(VP/VE),促進自主學習與形成性評估。
  • 最終有望提升臨床人員的 FIFE 訪談能力,改善醫病溝通品質,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這個修訂後的計畫更強調能力的發展性、多面向性,並將 CBME 里程碑作為貫穿始終的核心架構,希望能更全面且深入地探討 FIFE 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