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CBME 里程碑以及 FIFE 訪談所需的多面向能力,重新改寫整體研想構想如下(與 Gemini 2.5討論):
研究計畫總標題:
建構、實施與評估一個基於能力導向醫學教育(CBME)里程碑之 FIFE 訪談核心能力整合性培育計畫
計畫願景 (Overall Goal / Vision):
本研究旨在發展、實施並評估一個全面性的 CBME 教育計畫,聚焦於「病人疾病經驗」-- FIFE(感受 Feelings, 想法 Ideas, 功能 Function, 期望 Expectations)訪談核心能力。此計畫將透過明確的發展性里程碑,系統性地培育學習者掌握執行有效 FIFE 訪談所需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包含基本知識、閱覽病歷資料/擷取相關資訊、溝通技巧、同理心、認知整合(記錄)與應用能力及相關態度),建立一個從學習、準備、練習、應用、評估到回饋的完整教育生態系,最終目標在於提升以病人為中心的溝通品質與醫療照護成效。(自我學習的生態系統!?)
核心理念與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 採納 CBME 模式: 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強調學習者能力的達成。
- 運用里程碑 (Milestones) 作為發展藍圖: 將 FIFE 訪談能力視為一項關鍵的臨床溝通實踐活動,界定其從新手到熟練者的可觀察、發展性的里程碑。
- 承認 FIFE 訪談的複雜性與多面向特質: 成功的 FIFE 訪談需要整合以下要素:
- 知識基礎: 理解 FIFE 概念、溝通理論及其重要性。
- 溝通技能: 包含提問、傾聽、非語言溝通、同理心展現 (NURS) 等可訓練技巧。
- 認知整合與應用: 能綜合 FIFE 資訊進行臨床推理、記錄並應用於共享決策。
- 情感態度: 具備同理心、尊重、好奇心、自我覺察與專業態度。
- 整合性培育: 研究計畫的各個環節(教學、評估、科技工具)將圍繞這些里程碑及所需的多面向能力進行設計與驗證。
具體研究目標與內容 (Specific Research Aims / Phases):
第一階段:奠定 FIFE 能力框架與評估基礎 (Foundation & Assessment)
- 目標 1.1 (界定里程碑): 依據文獻、專家意見及學習者發展理論,界定一套適用於目標學習者(例如:醫學生、住院醫師)的 FIFE 訪談能力發展里程碑。此里程碑需具體描述不同階段學習者在上述多面向能力上的預期行為表現。完成後需進行專家內容效度驗證。
- 目標 1.2 (發展評估工具): 基於已驗證的 FIFE 里程碑,發展並驗證一套多面向、多來源的評估工具組合(例如:包含針對溝通技巧觀察的評分量表 Rubric、評估記錄與應用能力的案例分析或病歷審查標準、可能的自我評估或同儕回饋表單)。此工具組合需具備良好的信效度,能可靠區分不同里程碑水平的學習者,並能評估 FIFE 所需的多元能力。
第二階段:設計與驗證里程碑導向的學習體驗 (Learning Experiences)
- 目標 2.1 (教學策略效能): 設計並比較不同教學方法(如:互動式工作坊、標準化病人演練、虛擬病人模擬、線上學習模組、案例討論、反思練習等)對於促進學習者在 FIFE 里程碑上進展的相對效能,特別關注不同方法對特定面向能力(如:同理心展現、資訊整合)的提升效果。
- 目標 2.2 (學習路徑優化): 規劃並評估不同的整合性學習路徑(例如:線上知識學習 -> VP 模擬練習 -> SP 實境演練與回饋),探討何種組合模式最能有效支持學習者循序漸進地達成 FIFE 能力里程碑。
- 目標 2.3 (態度量表與影響): 開發並驗證一個「FIFE 學習與實踐態度量表」,用以測量學習者對 FIFE 的價值觀、自我效能、學習動機等,並探討態度與學習模式選擇、里程碑達成度之間的關係。
第三階段:開發與整合科技輔助學習與評估工具 (Technology Integration)
- 目標 3.1 (分級虛擬病人 VP): 開發一系列具備不同臨床情境與溝通挑戰複雜度的虛擬病人案例。這些案例需能對應 FIFE 里程碑的不同階段,提供標準化、可重複、具針對性的模擬練習機會,特別是用於練習較難透過傳統方式標準化的情境(如:處理強烈情緒、文化差異)。
- 目標 3.2 (智慧虛擬考官 VE): 研發一個能整合 VP 系統的智慧虛擬考官。此 VE 需能:
- 運用第一階段發展的里程碑導向評估工具(或其演算法化的版本)分析學習者與 VP 的互動數據(文本、語音、行為)。
- 自動評估學習者在 FIFE 各面向能力的表現,並判斷其當前所處的里程碑級別。
- 提供具體、可操作、針對其里程碑水平的形成性回饋,引導學習者自我修正與成長,實現「練習-評估-回饋」的即時自主學習循環。
第四階段:整合性計畫實施與成效評估 (Program Implementation & Evaluation)
- 目標 4.1 (計畫試行): 在目標學習者群體中,試行整合前三階段成果的 FIFE 能力培育計畫(包含課程、教學活動、VP/VE 工具、評估機制)。
- 目標 4.2 (總體成效評估): 全面評估此整合性計畫的可行性(Feasibility)、學習者與教師的接受度(Acceptability)及成效(Effectiveness)。成效指標應包含:學習者 FIFE 能力里程碑的達成率與進展速度(使用目標 1.2 工具)、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態度的轉變(使用目標 2.3 量表),以及探索對臨床行為(如病歷記錄品質)或病人回饋(若可行)的潛在影響。
研究流程與關聯性 (Interdependencies & Flow):
第一階段是整個計畫的基石,其產出的里程碑框架與評估工具是後續所有研究的依據與標準。第二、三階段可部分平行展開,但教學活動(第二階段)的設計與成效評估需依賴第一階段的工具,科技工具(第三階段)的開發也需以第一階段的框架為基礎。第四階段則是對前三階段成果的整合應用與總體檢驗。
預期貢獻與影響 (Expected Impact):
- 為 FIFE 訪談能力的培育提供一個具體、可行的 CBME 實施範例。
- 產出經過驗證的 FIFE 能力里程碑、多面向評估工具及態度量表。
- 提供不同教學策略與學習路徑對 FIFE 能力發展成效的實證依據。
- 開發創新的科技輔助工具(VP/VE),促進自主學習與形成性評估。
- 最終有望提升臨床人員的 FIFE 訪談能力,改善醫病溝通品質,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這個修訂後的計畫更強調能力的發展性、多面向性,並將 CBME 里程碑作為貫穿始終的核心架構,希望能更全面且深入地探討 FIFE 的教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