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如下:
- 授課時錄影或錄音
- 剪輯音檔(以 CapCut刪除不必要內容)
- 製作逐字稿與重點(以 NotebookLM先製作逐字稿,再依據講義與逐字稿呈現重點)
- 製作複習GPT(以 My GPTs 將授課重點與PPT,設計複習內容/考題)
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流程如下:
從傳統、電腦化、電腦適性、AI簡化、到GPT評分與回饋!!
以臨床技能(溝通技巧)之評估(+回饋)為例: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CAT-Cos) 是我們想發展,但失敗的計畫。但衍生 GPT-Cos, 即以 ChatGPT 評估溝通技巧,並給予回饋之GPT。相關特點比較如下表:我讓AI評論我以下的想法與說明:
「請協助說明如何讓 ChatGPT 協助我設計自動評分/登錄分數。
相關任務/順序如下:
1.將我上傳的空白評分表,做成 google 表單的 script。
2.教導我如何將 script 交給 google 生成表單。
3.協助設計prompt,依據上述評分表之評分項目逐題評分。被評分的資料,放在 google 雲端資料夾。再將分數登錄於google 表單。
4.完成所有雲端資料夾「被評分」檔案的評分與分數登錄。」
後續諸多任務皆可大幅提升效能:
學生作業的評分與回饋...
逐字稿的評分與回饋
-------------------------------------------------------------------------------------------------
以下是 ChatGPT 建議:評分後,直接登錄於試算表(非表單),比較穩定。
故修改流程如下:
*可交由 ChatGPT 當成訪員測試之,再交由 ChatGPT 當評分員評分(評審虛擬病人之表現)!!
設計2個 My GPTs: 1. 測試訪員;2. 評審。
這篇文章〈失敗,是研究送給我的入門禮〉由一位生理所碩二學生撰寫,主要分享她在研究過程中的體悟與成長。以下是文章的重點簡述:
1. 研究不是線性過程,而是充滿不確定與修正的探索
研究並非僅靠技術與步驟就能推進,更需要提出好問題、整合資源與跨領域合作。
2. 失敗是常態,更是反思與成長的契機
實驗結果不如預期並非技術失敗,而是提醒我們檢視假設、設計與方法是否有盲點。
3. 研究的本質是挑戰假設,而非驗證假設
真正的進步來自於願意站在「可能錯了」的立場,持續追問真相。
4. 失敗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心理韌性
每一次失敗都是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從「會操作」進步到「會思考」。
5. 失敗是研究的「入門禮」
它教會我們堅持、調整與自我肯定,讓我們在挫折中變得更加強大。
總結:
作者以自身經驗鼓勵研究者接納失敗,視其為必經的修煉過程。失敗不是終點,而是推動我們走向知識邊界、成為真正「能找出答案的人」的起點。
以上是AI的彙整。
以下也值得參考:
* 當我們的能力與知識尚不足以拆解當前的問題時,就只能困在原地反覆打轉,難以前行。這時候,唯有停下腳步,回頭檢視自身的裝備與知識結構,補足欠缺的能力,才能重新啟程。
*浩鼎生技累虧78億 :「浩鼎董事長梁賡義表示,營運虧損是事實,公司必須誠實面對、正面看待,坦言以往研發重心放在乳癌三期抗癌新藥,如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大眾期待很高,如今研發結果卻不如預期;浩鼎董事會決議減資彌補虧損,就是宣示誠實面對,不僅重新調整步伐與方向,財務也必須跟著調整。」以上源自聯合報。
梁賡義院士是生統專家!
醫學院有5名額(全校30位),獎勵30萬元。
得獎者3年內不能再申請。
我這輩子應該都沒機會... 只能謙卑/繼續努力!!
這辦法今年 (2025年) 才通過!我覺得是為一些傑出學者加薪/留住人才!!
但此辦法排除「特聘教授」...
下個月(2025年9月)我將教授二課程:大二「論文導讀」以及碩一「文獻彙整與評析」
將大幅採用生成式AI協助「導讀」「解惑」「評析」「彙整」論文,以及「命題」還有「評分」
生成式AI的應用,以 My GPTs 與 NotebookLM 為主!
AI的用途:學生可應用生成式AI協助補強基本知識(含論文結構、研究議題相關、研究方法相關[含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等]以及閱讀與寫作相關之知識)。老師將提供基本知識/主題範疇(考試重點之一),於課堂大致講解或解惑,學生宜針對自己的學習目標自行練習/測驗。
學生可自行選擇學習目標(老師提供與學生自行設定:Bloom taxonomy + 論文各章節之學習目標),但老師會要求基本目標(詳下------ 後之說明)這與學生成績連結。
我的教學目標有二:一、強化基本知識;二、提升學習目標層級(以 Bloom taxonomy 言,至少達到 Remember(如回答選擇題,成績可 PASS),一些 Understand(回答簡答題,成績可到A-;外加一些 Apply, Analyze [成績可到A], Evaluate [回答選擇題];一點點 Create [回答選擇題])。
所有考試皆同時提供中英文版本(因為翻譯的效能高,母語學習之效能較佳,但仍保留英文)
--------------------------------------------------------
1 Sep., 上完第1堂課之後,我再用My GPTs,以協助學生複習!
這GPT內容分二類:
一、重點複習與解說
二、測驗,包含三種:選擇題、簡答題以及費曼式問答。
--------------------------------------------------------
以下是 ChatGPT 協助生成的學習目標
表:論文各章節之Bloom 層級學習目標
論文章節 | Bloom 層級 | 學習目標範例 |
---|---|---|
Title / Abstract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的主題、研究對象與主要變數 |
Understand | 能用自己的話簡述研究目的與主要結論 | |
Analyze | 能辨識摘要中研究方法與結果的關鍵資訊 | |
Introduction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問題與主要背景理論 |
Understand | 解釋研究動機與理論框架 | |
Analyze | 分析研究缺口(gap)與研究假設之關聯 | |
Evaluate | 評估研究問題是否具備學術或實務價值 | |
Methods | Remember | 能指出研究設計類型(RCT、橫斷面研究等)與樣本特徵 |
Understand | 說明研究流程、變數操作方式與分析方法 | |
Apply | 能用該方法設計一個類似的研究框架* | |
Analyze | 判斷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的契合度* | |
Evaluate | 評估方法的有效性、偏差風險與可重複性* | |
Results | Remember | 能指出主要的數據與統計檢定結果 |
Understand | 解釋數據所代表的意義 | |
Analyze | 比較不同組別結果,找出趨勢或差異 | |
Evaluate | 評估數據與研究假設的支持程度 | |
Discussion / Conclusion | Understand | 能指出作者如何連結結果與文獻、理論 |
Analyze | 分析作者的解釋是否合理,是否有遺漏解釋的可能性* | |
Evaluate | 評估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 |
Create | 基於該研究提出新的研究問題或改良設計* | |
References | Remember | 能指出引用的關鍵文獻與核心作者 |
Understand | 說明引用文獻在本研究中的角色 | |
AI之雙重角色定位
作為導師(Teacher AI):說明、引導思考、反問。
作為考官(Examiner AI):出題、模擬病人/臨床情境、評分。
學習循環
學習(Learning) → 練習(Practice) → 測驗(Assessment) → 回饋(Feedback) → 鞏固(Consolidation)。
結合 OT 專業情境
病例討論(case-based learning)
文獻閱讀與批判(journal club)
治療方案設計(intervention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