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 年輕人指大學畢業3~5年內(含大學部學生)的男生或1~3年內的女性
職涯方向如學術或臨床,生理、小兒或長照
「核心能力」指一職涯方向所需具備之基礎以及進階能力,看似抽象但亦不複雜。
如學術之核心能力,此 blog 已多次論述,就是八大研究核心能力。
臨床之核心能力,就是專業技能!
在此我再論述如何培養「臨床專業技能」之重點
1. 選擇專長領域/方向,可基於「病人需求」與「個人興趣」
病人需求以「臨床目前」較多之需求,或是你有辦法讓病人(需求)增加;意即專長必須建立於服務較多數之個案,你也會更有成就。
至於「個人興趣」若無法符合「現實或多數人之需求」,你只能好好努力,使需求/價值/病人增加。否則就宜深思你是否在唱高調。
舉例言之,生理OT,可選擇「動作訓練」、「ADL」或「認知訓練」等。
2. 與學術專家長期合作
一起更新最新評估與治療模式
一起合作研究(申請與執行研究計畫)
定期交流(至少每個月一次)
3. 若單位人數不少,宜組成興趣/專長小組,定期交流(每週至少一次)
【補充他人見解-- 【興趣】可配合需求,毋須配合主流,但一定要「長期聚焦」!】
我再補充【需求】本身就有價值,較多的需求,比較可能讓你的興趣持續(也是被需求/成就感之持續)---我蠻世俗的觀點。這是職場上製造「良性循環(需求/核心能力相互滿足/成長)」的必要條件。
1 & 3 的關鍵在於決心與毅力
2 較為簡單,只要持續找學術專家交流/合作即可,因為這些專家亟需臨床資源。你若找超過3位專家,還找不到好的合作對象,我可協助推薦/媒合。
上述只要持續5~8年,「臨床專業技能」必有小成!
【補充他人見解--我認為「臨床的需求」會因為在不同的單位有所不同,同時也會因為政府推動的政策有所改變,如長照社區等等。】
My opinion: Yes, 這也是臨床人員的無奈之一,常被機構或政策【牽著鼻子走】。。。有些只能認份。但多數時,你或許在養成【充分專業技能】之後,機構/單位主管就不會勉強你做非你專長的事了。。。for example, 台大醫院不會請一位【肝癌教授】去處理【鼻咽癌】或【新冠病毒】。會邀請謝清麟演講【如何做研究(評估工具)】,不會請謝清麟去演講【臨床技術(最新復健治療)】。
【補充他人見解--與專家合作部份對於臨床發展是很重要,但大多數同仁對研究沒興趣,也覺得研究與她們無關;而有讀研究所同仁主要會以他所就讀系所為方向
專長領域發展,同仁會想以各自目前負責的業務為分領域(如老人,長照,成癮,身心,兒童等),但是又卡在工作會調動;另同仁也喜歡每次找各自有興趣的期刊(或臨床遭遇問題)自己讀讀報告就好】
My opinion: 我相信這很寫實。。。但這結果如何,我們都知道。 你若想改變呢。。。想改變要有決心、方法,以及毅力
其它可參考【臨床人員的努力方向/方法】2018年9月之 post.
學術路途關鍵有二:核心能力與環境。學術之起步偏難(門檻高/核心能力費時培養),好的環境雖有,但少(門檻亦高)。
核心能力培養,一定是點滴養成//鐵杵磨成繡花針,切勿著急/焦慮。我沒看過未全力投入5~8年卻有小成者。沒紮實的基礎,欠缺多年的努力,不宜做學術大夢。最好有10年,20年,甚至超過30年的功力與境界。多年來,我持續往最高功力/境界努力,後續亦然!!
剩下的是學術環境,越好的環境,越是挑人才。。。年輕人只能持續努力,再等待時機。。。著急只會造成將就,自亂步伐。
其餘可參考九宮格 https://atriptouq.blogspot.com/2019/04/open-window-64-vs-vs-8.html 吧。。。
若還有「更基礎/關鍵的」,我覺得是「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二者相輔相成!
請參考我之前的 post 學習態度與能力 2018年11月3日
臨床專業技能的培養,除了透過學術研究、期刊閱讀、小組討論外,多數臨床人員仍可透過個案的回饋體會到自己治療技巧/成效的成長(例如:治療是否有感、home program在家是否可行...等),獨立作業時的經驗累積,雖難以量化,但是否可算是專業技能培養的一環?又或者是說,透過個案的回饋逐漸調整自己的治療方式/方案,漸漸發現最適合該類型個案的治療方式,能不能是臨床人員技能進步的其中之一個可能性?
回覆刪除Yes, 觀察個案反應與聆聽個案回饋,是治療師臨床執業的重點之一,也是見證成效/學習/成長的關鍵之一。 就跟我教學或帶領學生一般,觀察學生/助理反應與聆聽他們的回饋,定有助益。
刪除但須留意此方式的瓶頸,1.觀察個案反應之評估工具不足,且治療師之觀察與判斷經常與個案的觀點或客觀評估不同(上述都有實證);2.治療師與個案之關係不對等,且時間不足,或溝通技巧有限,影響回饋效能。 所以,此方式之難度很高,成效容易達到瓶頸。
以下代 post 一位碩班畢業生目前於臨床之治療師觀點 ---
回覆刪除老師你說的點我都滿認同的,
我認為臨床人員做研究之優勢有三:
1. 若有學術基礎便增加了在臨床的不可取代性,尤其是在大醫院遇到人力調動時,若有院內研究計畫進行就不太容易被調動;
2. 未來有機會獲得更好工作或好薪資待遇。
3. 能培養成一項終身受用的興趣,也可當作是休閒活動調節身心。
臨床人員做研究之困難:
1. 臨床薪資也不錯工作也很固定,做久了很輕鬆,更容易安於現狀。
2. 若做研究可獲得更好工作機會或薪資,可能是接到院外教學演講機會,但對教學興趣普通,對研究本身還比較有興趣,那心態上要如何調適。
針對上述困難克服方式:
1. 到一個可以拓寬視野督促自己努力學習的環境,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其他人的腳步向前邁進,進而養成習慣,只需付出一定的時間金錢即可。
2. 第二點困難的部分還想聽聽老師分享
2. 臨床人員做研究【絕對可以】提高薪資、名聲與影響力!! 如我所知,各醫院皆鼓勵研究,皆有獎勵! 且若有升遷機會時,學術論文絕對是打敗其他人的關鍵利器。
刪除只是難度高,因為比起【專業研究人員】之研究功力/時間/團隊,皆無法相提並論。所以宜跟學術團隊合作,就如我對臨床研究建議一般,結合臨床/研究團隊,互相幫助,定期討論/長期配合,必有小成!!
至於演講/分享或教學,是否接受邀請,這一定是你自己決定。但我們皆知--教學相長以及分享的喜悅!! 期待你早日體會/享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