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Research-研究主題-Pediatric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esearch-研究主題-Pediatric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跟奇美的合作計畫

最近跟成大老師合力擴展小兒之臨床資源
因為研究人員的主要資源之一是「收案資源」
也必須」申請「研究經費」,故擬提出約5個計畫案(成大老師寫3個小兒計畫,我寫2個成人計畫)
以利後續資源整合!!

奇美醫院之院內研究計畫案可申請人事費用,而且院內員工可領取,也就是申請到的經費,可聘請OT/PT協助收案並給予$$報酬。這跟台大的院內計畫實在差異大!!

成人的主題可能為:
1. 提升中風個案/家屬之復健參與度對於復健成效之影響(以一位復健科醫師的角度撰寫)
2. 修改SDMT以降低應用於中風病人之學習效應與測量誤差 (松德的計畫是應用於 schizo)
3. 電腦化 PDT 應用於中風病人之學習效應與測量誤差
4. 簡版平衡測驗與原版平衡測驗之個人層級反應性比較
to be continued...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小兒篩選量表之 Rasch 分析、論文題材 及 研究計畫 構想

黃靄雯老師的資料,5 domains: gross motor, fine motor, social, language, and cognition. 皆是 dichotomous response.
初步 Rasch analysis 符合 infit & outfit 標準約10-20題

後續分析/論文撰寫構想如下:

1.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提升screening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效能)
2.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簡少題目(各約6-8題)且維持screening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效能)
3.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提升此工具為 outcome indicator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responsiveness) 含實地測試
4. 如果上述OK,發展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之CAT (vs raw scores 之responsiveness) 含實地測試(screener, outcome indicator, efficiency)
5. 補充題目,以改良測驗之效能

後續 1, 2, 3 初步完成後,可將 4 & 5 寫成國科會計畫。

Your comments are appreciated!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無心插柳

早上剛接收到 RASD 雜誌的接受刊登消息:

Fu CP, Chen KL, Tseng MH, Chiang FM, Hsieh C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third edition Caregiver Report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March, 2011.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這是今年以來,我跟小兒團隊合作的第2篇 SSCI 論文,2007年迄今也有10篇小兒論文了!

如果繼續努力的話,5年後,可以上台演講了!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小兒CAT的發展-- an ongoing project

汪老師的計畫撰寫,已近入尾聲。有數位小兒博士給予建議,我太忙了,只在初期給一次建議。

PT黃靄雯老師預計以分析IRT廖華芳老師之前所蒐集的資料,已給予3篇 model papers,以便黃老師卓參。她將開始練習資料分析。

林鋐宇老師的進展,因為彼此較不熟悉,就一步一步來了。

其他剛畢業的 doctors, 忙於教學難以兼顧研究,除了保持聯繫,明年再說了。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台大醫院小兒OT之合作案討論

可行研究方向:
1. 修改PEP-3,以更精簡
2. 建構ASD家長-治療師溝通平台,以提升醫病溝通效能
3. 修改臨床現有評估工具

我的想法/取向為哪個研究方向最能長期累積成效,就選擇那個方向。

另思考助理如何協助他們臨床事務,一方面增加助理的臨床經驗,另一方面使他們更能投入研究。

今年再投醫院的研究計畫,新人及一般計畫案,以爭取資源。

過年後,再由 雯忻 召集討論。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尋找認知評量相關的專家

在籌辦明年研討會,邀請小兒OT專家時,找到 林鋐宇博士--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他的博士論文是 [國小兒童注意力測驗之編製]

幾次 e-mail 連絡後,今天以 Skype 暢聊一陣,對於後續合作計畫,初步結論如下:

1. 明年撰寫 NHRI 計畫,發展小兒注意力 CAT

2. 年底 NSC 告一段落後,將林博士發展的 兒童注意力測驗,做必要修改後,應用於中風病人,驗證其心理計量特性及實用性

3. 後續發展其它認知層面之CAT

* 年底 NSC 告一段落後,給林博士 NHRI 參考計畫,以供林博士確認主題、撰寫摘要、以及修改前言架構(次標題)

* 月底前,如果來得及,給林博士今年 NSC 計畫撰寫建議 [等林博士來函]

* 明年初,找俊宏出差高雄,跟林博士說明 IRT, CAT.俊宏出差前,我先準備主要參考文獻給林博士。[等林博士來函,再與俊宏確認時間]。


*** 很高興找到認知與心理計量專家--林博士,若能相互配合/支援,必有大成!!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小兒 CAT 發展之 SWOT 分析

優勢 (Strengths): 我們已有CAT發展經驗與團隊,也有許多心理計量專家與臨床評估經驗
劣勢 (Weaknesses): 小兒之診斷欠明確,診斷專家不多
机会 (Opportunities): 臨床需求龐大,* 未來可推廣至中國大陸。甚至到對岸去蒐集資料,更又效率。
威脅 (Threats): 國外競爭團隊,以 Dr. Haley & Dr. 賴金雪他們的團隊最強 


Note: 小兒的CAT從 motor, behavior, mood, IQ (cognition) 至少有10個 unidimensional CAT 需求龐大、值得發展。 長期發展,再以 multidimensional IRT 整合之,效率更提升!!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局外人的研究議題

part-time 進行 自閉症研究也有2-3年了,目前主要的重點在於「驗證 PEP-3 以及家長問卷」與發展FIFE訪談問卷。

最近請中珮分析家長問卷部分的信度及效度,發現 inter-rater ICC 僅有 0.6 - 0.7 代表 caregiver 所給予治療師之訊息「不太一致/穩定」。

另外,問卷之收斂效度數據,也很獨特,只有 self-care 與 PEP-3 有較高的關聯程度,其他二者 problem behavior & adaptive behavior 跟 PEP-3 之關聯性低,代表 caregiver 所掌握訊息與 PEP-3 不同。 然因加上上述 inter-rater reliability 差,我們也就不易掌握問卷所的訊息,究竟為何?

以上也帶出一個研究議題:如何有系統地掌握/記錄 caregiver-report information?尤其在忙碌的臨床,零碎時間。。

目前發表成果如下:
Fu CP, Hsieh CL, Tseng MH, Chen YL, Huang WT, Wu PC, Chiang FM. Inter-rater reliability and smallest real difference of the Chinese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third edi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2010;4:89-94.
姜富美,傅中珮,謝清麟,黃瑋恬,吳佩,瑾陳玉蘭。泛自閉症障礙兒童個別化評估工具:心理教育量表第三版之心理計量特性回顧。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2010;6:66-71.
醫學中心職能治療部門對泛自閉症障礙兒童評估工具使用狀況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