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臨床經驗交流,首先需要明確描述個案之狀況,也就是 [完整] [詳細] [低誤差] 之評估數據,甚至個案之復健目標 (不是醫療人員之目標,應是個案與醫療人員充分溝通後,個案選擇的治療目標)。
然而目前臨床所使用的評估工具,既不完整也不詳細,誤差又大,且對個案的復健目標相當模糊。
最近訪問幾位從事臨床約10年之OT,問他們主要治療對象(診斷),針對該對象評估之完整性(for clinical reasoning, patient description, outcome measurement)以及誤差。
他們的回答: 完整性約5-7成,誤差約3-5成(也就是精準度約5-7成)。
若以最佳完整性與精準度各7成,臨床意義為何??
0.7*0.7 = 0.49
overall error = 0.51
So, 我們提不出完整、詳細、精準的評估數據,也就是我們對 討論的個案之掌握相當模糊 (overall error = 0.51,這還是低估的誤差值喔!!),對於個案的變化 (依據 MDC 是 SEM 的 1.96 * sqrt(2) 倍) 的掌握度更低,也就是對個案的現況與變化掌握度低, 如何跟他人交流!?
Fact: 臨床個案討論會時,醫師、PT、OT雖然進行許多評估結果報告,但所使用評估工具之完整性與精確度不足,也常聽到不一致的評估結果。
Q1: 目前臨床對於個案復健目標之調查方法,精準有效嗎? 如何協助病患訂定 [最佳] 的治療目標?
Q2: 上述是一個基礎的研究問題嗎?
我覺得Q1的結果應為可預期的,無論起因於態度、工具效能、臨床技能等面相,結果應為評估不精準、方向不明確,並非最適切目標(排除運氣好);然,如能提升臨床對這方面的知識,或有機會可造成些改變? 儘管可能難敵現實因素的影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