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動員諸多研究資源投入--臨床技能測驗與訓練(含OSCE)
主要目的有三:
1. 發展/改良全面性之臨床技能測驗(含會談、評估、衛教、治療、溝通/同理心以及「相關知識」等臨床技能測驗)
2. 發展/改良臨床技能介入模式(含 formative OSCE以及其它介入模式)
3. 發展AI-based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模式(俟1&2做出樣子之後),這可以「網路攝影機+AI(也就是遠端遙控/遠距教學)」為之。 AI可 自動/持續 改良「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模式」!!
若能到達 3的層級,應該就能開設「臨床技能---遠距--1對1--家教班」
遠距 是為了便利執行
1對1--家教班 是為了隱私(以提升專業人員之意願)
我想,如果每個月,每位專業人員,讓我們每月一次「遠距AI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should be less than 2 hours),我想,不出三次/三個月,該專業人員之臨床技能,必能顯著提升!!
因為上述內容包含:以AI找出臨床技能困境(以影像/聲音為憑證),再對症下藥,且再評估/介入,必有成效!
有專業人員會買單嗎?他們要付錢喔!!
還是賣給他們老闆。。。
可考慮賣給衛福部,當成醫事人員執照換證之條件
可考慮賣給考選部,當成執照考--臨床技能考試測驗
if so, 我們將累積更多數據/經驗,AI效能將能持續提升。。。。
這家教班的「班主任」一定是薛漪平教授。。。較有吸引力!!
又在作夢了,歡迎惠賜意見!
代為張貼
回覆刪除是個很有趣的主題,以下有幾點想法:
1. 發展全面性之臨床技能測驗(含會談、評估、衛教、治療、溝通/同理心以及「相關知識」等臨床技能)
→臨床人員(尤其5年以下臨床經驗人員)應該會有興趣。不過要評估治療師的技巧,評估模式一定要考慮到臨床單位的"時間"跟"環境",這兩個因素各單位變異很大。時間:有些單位評估只能用30分鐘、有些可以到1小時;環境:個別評估、團體評估…等,尚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面向。
2. 發展臨床技能介入模式(含 formative OSCE以及其它介入)
→這個TERM我尚未理解,不過2相較於1,一定是更吸引臨床人員。因為若執業2年以上,大概都會對於自己臨床上的弱項有理解,關鍵是要怎麼增進,這個我想大家會更有興趣。
3. 發展AI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模式(俟1&2做出樣子之後),這可以「網路攝影機+AI(也就是遠端遙控/遠距教學)」為之
→一樣要考慮第一點我提到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要符合,臨床人員才會主動想要使用。
另外,如果臨床技巧的評估跟介入有很好的實證依據,賣給臨床人員我覺得有市場喔! 但是定價要考慮到目前市面上繼續再教育課程的價錢,當然實證依據越豐富、老師越有名,臨床人員願意付的錢越多XD
賣給老闆有沒有市場我就很存疑了: (以下參雜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歡迎提供給我不同的想法)
1. 如果老闆是復健科醫師,我覺得他們不在意、也可能分不太出來技巧差異,反正技巧好不好都可以賺健保錢,他們應該不會想花這筆訓練員工的錢。
2. 如果是自費市場的治療所老闆,應該會比較願意花錢訓練員工,畢竟員工技巧跟治療口碑會大量影響到收入。
是個很有趣的主題,以下有幾點想法:
1. 發展全面性之臨床技能測驗(含會談、評估、衛教、治療、溝通/同理心以及「相關知識」等臨床技能)
→臨床人員(尤其5年以下臨床經驗人員)應該會有興趣。不過要評估治療師的技巧,評估模式一定要考慮到臨床單位的"時間"跟"環境",這兩個因素各單位變異很大。時間:有些單位評估只能用30分鐘、有些可以到1小時;環境:個別評估、團體評估…等,尚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面向。
2. 發展臨床技能介入模式(含 formative OSCE以及其它介入)
→這個TERM我尚未理解,不過2相較於1,一定是更吸引臨床人員。因為若執業2年以上,大概都會對於自己臨床上的弱項有理解,關鍵是要怎麼增進,這個我想大家會更有興趣。
3. 發展AI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模式(俟1&2做出樣子之後),這可以「網路攝影機+AI(也就是遠端遙控/遠距教學)」為之
→一樣要考慮第一點我提到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要符合,臨床人員才會主動想要使用。
另外,如果臨床技巧的評估跟介入有很好的實證依據,賣給臨床人員我覺得有市場喔! 但是定價要考慮到目前市面上繼續再教育課程的價錢,當然實證依據越豐富、老師越有名,臨床人員願意付的錢越多XD
賣給老闆有沒有市場我就很存疑了: (以下參雜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歡迎提供給我不同的想法)
1. 如果老闆是復健科醫師,我覺得他們不在意、也可能分不太出來技巧差異,反正技巧好不好都可以賺健保錢,他們應該不會想花這筆訓練員工的錢。
2. 如果是自費市場的治療所老闆,應該會比較願意花錢訓練員工,畢竟員工技巧跟治療口碑會大量影響到收入。
代為張貼
回覆刪除老師說到上課,讓我想到繼續教育學分認證,如果是有學分的那臨床人員一定願意買單,至於付錢的方式我覺得我也會願意,但會考慮價錢和上課次數
代為張貼:
回覆刪除OSCE 是個需要被重視的議題,攸關於確保考試品質以及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針對老師提及的三大目的,提出幾點看法:
發展/改良全面性之臨床技能測驗:
1.這是個相當好的想法,若真的能夠發展成功,除了可標準化且系統性地評量實習學生的能力以外,也可提供臨床教師在教學及帶領實習生的指引方針。不過如何面面俱到地評量臨床技能,則又是一大難題了!
2. 發展/改良臨床技能介入模式:
依目前的實習經驗而言,每個臨床教師的治療觀點不同,因此學生在接收回饋時,常隨著每位治療師重視的面向而有所差異,例如 bottom-up v.s top-down 之介入模式,似乎沒有誰對誰錯。我想這和 OT 本身專業的特性有關,我們關注的領域很廣......好像怎麼做都可以,因此較難想像如何發展系統性的介入模式。
3. 發展AI臨床技能測驗與介入模式(俟1&2做出樣子之後),這可以「網路攝影機+AI(也就是遠端遙控/遠距教學)」為之
若將上述的 OSCE 評量及介入的架構建立好後,使用AI 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但我猜想可能只有較大規模的評量或考試才會買單,像是執照考試以及繼續教育學分認證。一來是花費的成本與帶來的效益較成正比,另外,這兩種考試有通過的「標準」,若能減少人為評量的誤差,可確保考試的品質。
臨床單位的主管可能不會想多花這筆錢來訓練員工,因為帶來的效益不大......這是個資本主義的社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