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7/1 ~ 7/12 全家外出旅遊

上網時間很少,有事請 e-mail 或在此留言。 Have a nice summer vacation!! 旅遊目的地為 Rockhampton (在 Brisbane 北方約650公里,靠近南迴歸線) 中途停留幾個景點/待幾天,再抵達。 主要都是 bush walking... 這是我這輩子,開車旅遊最遠程的一次! 照舊,所有旅程/住宿/飲食,全由我老婆安排。 擔任稱職的父親與丈夫,並不是易事。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褚氏 ADL 量表之資料分析/投稿策略

1. 先以單向度 Rasch analysis 驗證 model fitting, if good, 即可寫1篇。只是該量表共有10個層面,繁瑣了點。if not good, 或可加上CFA,以確認其建構效度。也可不考慮CFA,僅以 Rasch 分析,即已足夠構成一篇論文。
2. 以 one-level & two-level CFA 確認各層面以及總分之建構效度。可寫1篇。
3. 如果 Rasch 分析結果OK,則可考慮以 多向度 IRT 分析,以提升信度。
4. 如果 3 OK,可考慮發展CAT。

如果 1 & 2 皆不理想,那就需要考慮修改或發展新的ADL量表!!

資料由松德院區之病歷取得,依兒負責輸入,晟瑋負責校對,預計7月下旬完成300份已上資料之輸入與校對。
恩琦負責撰寫松德IRB及CFA。
恭賢負責 IRT 分析。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最近完成3個計畫案

1個澳洲的研究計畫,2個中山醫學大學計畫
還有 individual responsiveness (PASS vs SFPASS) 稿件也完成初稿。。。

Good luck to myself!!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CDIIT 變成 CAT?

今天收到業太分析靄雯 CDIIT 的資料(樣本數大於 3000,且有追蹤資料),結果顯示至少 motor, language & cognition 三個層面皆有相當多的題數,符合 Rasch model.

so 未來寫作的策略:
1. 先撰寫 motor CAT
2. 建構短版 motor measures
3. motor CAT and short  measures 的 responsiveness & predictive validity
4. motor CAT 的實用效能 & test-retest reliability [重新收集資料]
5. motor short forms 的實用效能 & test-retest reliability  [重新收集資料]
6. 其它 domain(s), 單向度或多向度 CAT....


不找人合作撰寫,就寫不完。。。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看到幾篇新文獻的想法


1. Dr. John Ware 團隊發展  a role functioning computer adaptive test,這評估工具很 OT!!

2. MIT 研究人員 發展Adaptive strategy for multi-user robotic rehabilitation games 藉由調整遊戲「難度」參數,藉以訓練 motor planning... 未來類似遊戲應可應用於認知訓練與評估!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6 月底前,趕3個計畫

除了協助佳苓撰寫台大醫院之研究計畫(早期預測嚴重動作損傷中風病人動作恢復之因素)
再與中山醫學大學王淳厚教授及陳美香主任,各合寫一個計畫。
也就是總共3個計畫。
除了爭取研究資源與建構團隊,另也因為就近「突然」數個畢業生找我跟薛老師應徵助理,為了留下人才,故更積極爭取經費!!

與王教授合作計畫的題目暫訂為「發展 STREAM CAT」
與陳主任合作計畫的題目暫訂為「修改二種持續性注意力測驗(DVT and 褚氏注意力測驗)以降低測量誤差」

Good luck to us!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尋找 co-authors

1. 褚氏ADL測驗於精神分裂患者之建構效度 (英文稿件,協助CFA分析,徵求第2&3作者),資料待輸入(應可於7月底備妥),也就是8月可開始。預計11月完成初稿。第1作者由松德李恭賢治療師負責,他是王文中老師的博班生,負責 Rasch analysis。

* 資料輸入與校對將請依兒及晟瑋負責
* 此論文完成後,將驗證職能治療綜合評量表之建構效度
* 參與者薛協助撰寫松德院區 IRB(二測驗之建構效度驗證(Using both CFA and Rasch analysis))

2. 中風病人上肢疼痛與生活品質之關聯 (中文稿件,協助 regression 分析,徵求第1 & 2 or 3 作者)資料已備妥,隨時可開始。預計8月底完成初稿。
a. 上肢關節or動作疼痛與 O-SSQOL 之關聯 (covariates: UE motor (前33題), LE motor (後17題); BI, FAI) 1 multiple regression
b. 上肢關節or動作疼痛與 SSQOL 特定層面(選擇可能相關之層面)之關聯 (covariates: UE motor (前33題), LE motor (後17題); BI, FAI) 4-6 multiple regression

意者請於6/20週三早上10:00之前通知我!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論文寫作有捷徑嗎?

我想是有重點(並非捷徑):
1. 掌握論文重點(牛肉),這也是作者本身的功課,務必寫作前先確認。
2. 先掌握大綱/主題句以及臨床/實務/學理之意義
3. 找專家/高手確認 1 & 2,再動筆寫細節
4. 再找專家/高手確認稿件
5. 英文編修 (4, 5 的順序可對調,如果對自己的英文不是很有信心,先英文編修,可以提升專家/高手之效能。另經「多幾次」英文編修,可以多學習英文寫作!)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學會30週年慶--OT之研究發展

昨天(週日)學會理監事會,我承接了一項任務:撰寫「國內OT之研究發展」
擬請姿誼協助彙整中英文論文資料,
對象包含國內大專院校之OT教師以及發表於國內OT雜誌之OT作者
期間由1980迄今
論文歸類包含:研究對象、領域(生理、心理、兒童、其它)、研究性質(療效驗證、評估工具發展與驗證、描述型研究、其它)、論文類型(原著、文獻回顧、個案報告、其它)。主要作者身份(OT vs 非OT;教師 vs 臨床人員)

不考慮學位論文,因為(國外之學位論文)不易查詢??

進度:
本週確認搜尋對象與資料庫,請晟瑋協助(彙整名單)。
6月底之前完成資料彙整與製作圖表??
學會給我的 deadline 是7月底,撰寫約6000字之稿件,擬同時投稿至學會期刊。

Note:
1. 以 Endnote 彙整與歸類
2. 考慮下載全文?以確認機構/身份??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恭喜恩琦第1篇SCI論文誕生了!!

辛勤努力的成果,值得賀喜!!
Chiu EC, Hsueh IP, Hsieh CH, Hsieh CL. Tests of data quality, scaling assumptions, reliab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 in heroin abusers. J Formos Med Assoc. June, 2012.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接受刊登」時機來得巧,剛好來得及申請博士候選人資格!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疼痛」相關研究主題

6/6:與神經科謝松蒼教授(專長於 neuropathic pain之神經生理機制探討)討論,記錄如下:

  1. 謝教授認同我的研究方向(尤其是語詞/本土問卷發展/疼痛機制探討)之臨床與學術價值。疼痛語詞與問卷之發展,未來可應用於華人地區。語詞與問卷發展可協助探索「疼痛類型」與「疼痛機制」。個案主觀之疼痛感受應與生理損傷呼應。然目前國內尚無完整/明確的疼痛語詞(也因此欠缺國人適用的疼痛問卷),影響醫病溝通、難以掌握疼痛類型與變化,也影響疼痛機制之探究。
  2. 他建議可從 cervical spondylosis (or HIVD) 造成之 neuropathic pain 開始探討語詞(LBP 的 pain 較複雜)。或是從臨床上明確外觀變化(如 arthritis,但非 neuropathic pain)開始,較為單純。
  3. 臺大語言學研究所 蘇以文教授,因為本身疼痛問題,對於「疼痛語詞」相當有興趣,後續應可協助語詞研究(如一般常用語詞之定義,甚至重新定義,或定義語詞)。
  4. 後續語詞或本土問卷之發展,若需客觀之生理評量,謝教授應可協助。
  5. 我跟饒紀倫醫師/徐瑋勵老師討論後,彙整明確之未來幾年之研究主題後,再請謝教授指導。
5月底:想關研究主題修改如下:


  1. 臺灣人(醫療人員、一般人與個案)之疼痛語詞探索 (基礎研究,有利於醫病溝通與工具發展)(以國語為主(因為台語終將式微))
  2. 發展疼痛評估工具(可先驗證常見之疼痛問卷之心理計量特性,現有評估工具之測量誤差一定很高。之後,等語詞收集完後,即可發展適於國人的疼痛評估工具)
  3. 發展主要(常見)疼痛類型之標準產生法,以利臨床應用(校對病人之疼痛語詞使用,以提升醫病溝通效能;亦有利於語詞研究)
  4. 主觀疼痛類型之鑑別診斷能力驗證(有利於臨床人員確認診斷與後續治療)
  5. 常見特定疾病之疼痛類型與嚴重度變化之長期追蹤 (建立疼痛 profile有利於預測預後與臨床決策)
  6. 前5主題有一定成果之後,有助於探討「疼痛機制」(學術與臨床價值兼具)[[確認疼痛類型與生理機制(個案主觀陳述 vs 生理損傷或特徵,如 image finding)]]
1, 2 & 3 是基礎研究,必須先做。
5 需與臨床合作長期收集資料






4/9:團隊人才之徵詢上,已找到2位PT老師與1位治療師,還需復健科醫師,以協助確認診斷。

4/7:
最近半年來,由於個人的「疼痛」經歷,對於「疼痛評量與應用」之相關主題,有更深刻的想法,至少有6大主題:
1. 疼痛類型之鑑別診斷能力
2. 特定疾病之疼痛類型與嚴重度的變化與影響因素
3. 臺灣人(醫療人員、一般人與個案)之疼痛語詞探索 [慢速進行中]
4. 發展疼痛評估工具(可先驗證常見之疼痛問卷之心理計量特性,SEM一定很高。之後,等語詞收集完後,即可發展適於國人的疼痛評估工具)
5. 發展主要疼痛類型之標準產生法,以利臨床應用(校對病人之疼痛語詞使用,以提升醫病溝通效能)
6. 前5主題有一定成果之後,有助於探討「疼痛機制」

3, 4 & 5 是基礎研究,必須先做。
2 需與臨床合作長期收集資料

現況簡介:目前臨床以 0-10 VAS為主,研究時,常用 VAS + 問卷。然2者之MDC偏高,造成臨床應用困難。且因國情差異,問卷之有效性仍待實證與修改。

個人經歷:中文之疼痛語詞有限,每人之疼痛語詞也有限


上圖為 一種 簡易手持 algometer (痛覺計)可用以計量造成疼痛之最小壓力

待續。。。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擴展團隊陣容

週一下午參與中原電子工程學系[張耀仁教授]碩班學生之口試
張教授研究室之重點在於開發(認知)科技輔具(如工作提示系統[執行功能訓練],協助找路提示系統)
我認為認知訓練的瓶頸在於[認知評估],而且張教授研究室之專長,容易調整至[電腦或虛擬實境之認知評估]。
我跟他說明這些想法,他基本上同意
他也建議我可提供認知評估之想法,以供未來碩班學生投入! 

因此未來可跟張教授合作開發[電腦或虛擬實境之認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