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新的期刊排名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碩班同學跟我分享的 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

主要期刊排名指標為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以及 h index
SJR特性:

  1. 各期刊的SJR值源自於引用它的期刊之SJR值。
  2. 被SJR值高之期刊引用,所得SJR值越高。
  3. 期刊的引用越多,能貢獻給所引用之期刊之SJR值越低;反之越高越高。
  4. 控制自我引用,若期刊自引在當年度超過其整體被引比例的33%,超出的自引數不算。
  5. SJR計算之時間區間為3年。

h index: 美國 UCSD 教授Jorge E. Hirsch於2005年提出 :「有h篇文章至少被引用h次」,結合文章數量與影響力兩項關鍵指標。

免費使用!!

可查詢各學門之排名,除了 SJR 另以 Q1~Q4 4級呈現(Q1為前25百分位,最佳)

如何查詢詳醫圖  如何查詢期刊的SJR排名?

Note: AJOT未被歸類於 Rehabilitation 而是 Medicine (miscellaneous)
但有 Health Professions 之 Occupational Therapy 專業學門!!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臨床人員學習/專業能力養成 之困境 [以及突破]

於臨床學習的主要管道有二: 經驗與知識

經驗來自專家的分享或自己的經驗逐漸累積/內化
知識來自文獻,再於臨床應用,變成經驗吸收/學習/內化

然而,臨床的經驗,因為欠缺 持續與完整 評估與記錄,也少追蹤,故資料/資訊不全。且個案歧異性大,影響變化之因素複雜,難以排除。so 這些經驗難以淬煉或經得起學術驗證,也就是因為不確定,故難以吸收/應用。

專家的分享對於臨床人員,大多是點綴式,難以持續/深入,故難以成氣候。

臨床人員對於學術文獻,一則難有習慣持續閱讀,且難讀懂,更難以應用。。。所以少看文獻,也看不怎麼懂,如何吸收新知呢??

我較能看懂文獻(7~8程內容)【包含研究方法之評析與資料解讀(因為作者常誇大)】,是在副教授之後了。。。。

「臨床人員專業能力」最簡單直接的測試為:邀請臨床人員就其專長演講,我們打成逐字稿,再請其確認。。也可邀請專業人員直接撰寫下來!
各位覺得一位10年的治療師,其逐字稿的長度/字數有多少??
若5年後,再邀請其演講,同一專長之內容,能增加多少?

另一造成「臨床專長」難以持續深入的原因,來自上級單位的干擾。上級單位首長,想任事者-必推出(要求)下屬(OT)執行/投入團隊任務,治療師必須配合之。如A首長要求OT投入甲任務。然而首長的任期通常有限(很少超過 6 年,如台大醫院最近5任院長2004~2020,任期皆未超過5年),過幾年,B首長要求OT投入乙任務。.... 配合首長推動任務者,必然持續轉換專長!!5~6年左右的專長,應該還很難立足。我覺得10年磨一劍,較能確保專長。[Added. July 7, 2022]

以上,誰能突破!?

知道者,請通知我,我重金邀請來我們團隊演講!!

若未能突破上述困境,則臨床功力/專業能力難以提升,貢獻/價值/成就/薪水亦然。


臨床人員的努力方向/方法【突破上述困境之途徑,下文於 2018年9月13日發表於此 blog】

建立或提升治療師專長是唯一的方向
專長的主要基礎有二:知識與技術

以下就「治療師個人」與「OT單位」論述之。
以個人而言,及早立定專長是關鍵!以生理OT而言,如上肢動作/功能復健、ADL訓練、認知復健、平衡訓練或副木等。除非你想當一個通才(如家醫科醫師),否則臨床人員宜擇一當成終生之專長。若以台大OT而言,那此治療師的臨床專長/能力應是全台最強!!其它醫院的治療師至少是該區域最強!!

強化專長知識與臨床技術之關鍵,除了自己努力,跟學術專家合作是絕對必要。甚至組成興趣團體,持續交流最新知識與技術。單打獨鬥之成效有限,也難以持久。學術專家之研究領域若跟治療師之專長領域吻合或相近,則雙方必是天作之合、相輔相成!!

若以單位而言,宜組成專長小組(避免治療師孤軍奮鬥),定期交換知識、臨床應用與心得。每年舉辦(或協辦)該專長之研討會,以跟全國專家交流。甚至找國際專家/學者交流。

以上若能執行超過5年,則治療師有專精,單位有特色!

目前推動專長培養的困境包含臨床人員未正視「專長培養」,或有專家認為OT重視全人,不適宜培養專長/次專長。總之,我看不到有任何臨床單位長期致力於推動「特定專長」或「通才」之培養。我知道有不少個別治療師懷抱理想,也努力一陣子,但似皆後繼無力。至少我難以看到臨床專長(兼具知識與臨床技術)突出之輩(可讓我在旁學習超過一年的深度)。各單位或個別OT何時會好好思考、提出具體/良好的「專長培養(特定專長或通才)」養成辦法?

事實上,我曾將上述方向/方法提供給數個臨床單位參酌,也承諾親自協助或提供學者專家名單。。。無奈落花有意。。。。我多情了!!

Note:
1. 個人暫不評論目前的再教育(含OT1~OT4或PGY)課程內容。
2. 「評估實習學生/治療師的專長(知識與技術)」是我未來的研究重點之一,有興趣者跟我一起努力!!
3. 最近有好好看我 blog 者,應知道我是在具體回應最近的訪客意見。事實上,這些意見,我早就跟他們講過了。。。。想做的人有限,堅持的人更稀少了。。。。有比治療師專長與成長更重要的方向嗎???若我的方向有誤/方法不可行,歡迎切磋!!

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延攬/培養人才 --- 研究團隊之基石

假日是跟學生 (人才) 好好聊天/解除疑惑以及延攬人才的機會

解除困惑部分:
臨床的困境
如何選擇臨床或研究
如何選擇研究主題/環境
如何規劃碩博班學習路徑//克服經濟問題

只要學生願意問/談/釐清,都很簡單/快速。。。。

再來就是如何培養人才,如何讓學生好好學習。。。
如何培養研究功力
只要學生想問/學(投入、付出),都很簡單/但花時間 (累積踏實功力)。。。。

以上是我早上寫研究計畫,中場休息,看到一位畢業生 (潛在人才) 好好聊天/解除疑惑以及延攬人才的歷程

一個多小時,我想信他的多數困惑,皆已釋疑。

之後該生是否加入團隊、好好學習成為團隊的中流砥柱

we'll see....

Note: 解除學生的困惑、讓學生看到願景 是當老師的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