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班:前6週(第2~7週),每週3人。老師將增加一些修改示範。請課程記錄同學協助準備無線滑鼠與鍵盤(跟玉雲領取),並放在老師的位置。
進階班:第7週後之偶數週,與基礎班(奇數週)隔週交替授課。每週4人,以概念交流為主。
請同學自行挑選報告班別,於下週二下班前通知士捷。
報告之外,是否參與課程,由同學自行決定。
英文報告如前幾學期。
寫作課記錄繼續,士捷將提供之前紀錄,以便同學補充或修改。
以上請惠賜意見!
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演講/分享 計畫
配合「心理計量驗證」與「職能治療文獻彙整與評析」課程
我擬於
12月18日(週一中午12:20~13:10)於學系公開講演
「評估工具心理計量驗證經驗分享」20幾年超過百篇論文之經驗分享
1月8日(週一中午12:20~13:10)於學系公開講演
「評估工具發展經驗與願景」10幾年經驗分享 與 退休前之規畫/願景
我擬於
12月18日(週一中午12:20~13:10)於學系公開講演
「評估工具心理計量驗證經驗分享」20幾年超過百篇論文之經驗分享
1月8日(週一中午12:20~13:10)於學系公開講演
「評估工具發展經驗與願景」10幾年經驗分享 與 退休前之規畫/願景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與評析論文 對於 臨床與學術生涯 之意義
閱讀學術論文是 up-to-date 的關鍵
但論文越來越多,甚至內容/研究設計/資料分析,皆越來越複雜
評析/消化論文之能力,益形重要
評析論文的基礎在於 研究設計/資料分析/解讀能力,這是碩博班才有的訓練
若要有足夠的功力,則須具備多次論文發表的實戰經驗
若無充分的實戰經驗,就跟隔鞋搔癢一般,難以評析入裡
論文發表過程一定須閱讀/評論多篇論文,也會被審查委員評論。
評析功力在此磨練與切磋之後,自然日益提升!!
閱讀與評析 對於 臨床與學術生涯 皆是 向上提升 的關鍵!!
閱讀與評析的境界提升與瓶頸突破,除了依靠碩博班系統訓練奠定基礎,執行研究/發表論文是主要關鍵!!
但論文越來越多,甚至內容/研究設計/資料分析,皆越來越複雜
評析/消化論文之能力,益形重要
評析論文的基礎在於 研究設計/資料分析/解讀能力,這是碩博班才有的訓練
若要有足夠的功力,則須具備多次論文發表的實戰經驗
若無充分的實戰經驗,就跟隔鞋搔癢一般,難以評析入裡
論文發表過程一定須閱讀/評論多篇論文,也會被審查委員評論。
評析功力在此磨練與切磋之後,自然日益提升!!
閱讀與評析 對於 臨床與學術生涯 皆是 向上提升 的關鍵!!
閱讀與評析的境界提升與瓶頸突破,除了依靠碩博班系統訓練奠定基礎,執行研究/發表論文是主要關鍵!!
中國大陸中風復健研究發展
PubMed 檢索策略: rehabilitation[ad] AND china[ad] NOT Taiwan[ad] NOT "republic of china"[ad] AND STROKE[TW]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Tui Na) on post-stroke spasticit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蠻有趣的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 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s of Poststroke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with integrative medicine for subacute strok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蠻有中國特色的!!
也有不少基礎研究,若以此速度繼續成長。。。。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稿件審查意見回應 vs 如何跟指導教授學習 要點/原則一致
我回應稿件審查意見 ,第一要點是:充分瞭解其意見/評論為何!!對意見/評論的第1感受一定是苦澀的,但我們一定要避免情緒反應,因為這只會讓我們沮喪,甚至影響判斷力與學習能力。
若審查意見有道理,或某種情況之下會成立(這常出現),或我考慮不周(這也常出現)。這很簡單:接受/改寫。
若無道理,甚至錯誤。這也很簡單,跟審查委員講清楚概念/緣由,再加上幾篇文獻。文章也改寫一下,以免讀者也有同樣困惑。
判斷審查意見有無道理,或何時可能成立,多年來的訓練,我的判斷力與日俱增。論述能力亦隨著持續撰稿/改稿/撰寫 blog 而漸增。所以回應稿件審查意見,效率頗高!! 功力還在持續提升之中!!
多數學生卡關在,難以接受審查者的道理(或何時成立),也無力講清概念。這時需跟指導教授好好交流,究竟審查委員的道理何在!!
切記:
1. 無須因為他人的評論而感到沮喪,因為這是我們進步/提升的契機。有道理就接受,增廣見聞,功力就提升。沒道理,就好好講,表達能力隨之提升!
2. 一定要避免情緒反應,因為這只會讓你沮喪,甚至影響判斷力與學習能力。
3. 感謝給你評論的人,他們費時費力給你意見。
多數學生卡關在,難以接受審查者的道理(或何時成立),也無力講清概念。這時需跟指導教授好好交流,究竟審查委員的道理何在!!
切記:
1. 無須因為他人的評論而感到沮喪,因為這是我們進步/提升的契機。有道理就接受,增廣見聞,功力就提升。沒道理,就好好講,表達能力隨之提升!
2. 一定要避免情緒反應,因為這只會讓你沮喪,甚至影響判斷力與學習能力。
3. 感謝給你評論的人,他們費時費力給你意見。
研究構想被老師否決。。。。
「主題價值」、「可行性」與「研究設計」是老師評論的重點
也是同學學習(功力提升)的重點
想法/作法 被 否決/評論 是研究初學者的常態
口頭報告/投影片/稿件被老師徹底修改,也是常態
老師不可能一次教你所有研究所需的能力
你也不可能一次學會
但老師的每一次評論,你一定要充分瞭解老師評論的重點(也就是你的弱點/不足之處)。好好面對自己的弱點,加以突破,你的功力,提升效能就快多了。否則繼續自己的土法煉鋼,閉門造車,慢慢爬。。。效能一定低落。同樣的弱點/問題,還會一直不斷出現!
另外,若當老師(事後或討論時)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有些學生會抱怨,為何不早講,讓學生翻滾數回/滿身泥濘。這通常是老師不忍/不想讓學生繼續翻滾,出手相救。。。。老師通常因材【意願】施教………博班生一定讓她/他多翻滾!!!不想繼續念博班的碩班生,我會很快出手,免得耽誤彼此的時間。介於中間的,還是折磨一下 >>> 以利早點「鐵杵磨成繡花針」,或是讓學生知難而退(這麼容易放棄,也就算了。何況將來還有更難的關卡!)。
我這幾天寫一份 response letter, 也可以說被 reviewer 否決一些想法/作法。。。
我通常盡量接受 reviewer 的意見,也再多看一些文獻,溫故知新或增廣見聞。。。再重複改寫 response letter, 也徵求 共同作者的意見(他們也會否決我的一些回覆內容,我也需要再修改)。。。。
這些「提出構想」、「徵求意見與修改」、「投稿」與「來回修改」,就是我20幾年來工作內容/功力提升歷程的縮影。
「提出構想」、「徵求意見與修改」、「投稿」與「來回修改」,從頭到尾,多做幾次(完成計畫/論文刊登),你就會倒吃甘蔗。
怡靜最近2篇論文的投稿歷程,「HLS-EU-Q_Rasch分析稿件投稿歷程」、「HLS-EU-Q_cancer稿件投稿歷程」一定讓她加速茁壯!!
也是同學學習(功力提升)的重點
想法/作法 被 否決/評論 是研究初學者的常態
口頭報告/投影片/稿件被老師徹底修改,也是常態
老師不可能一次教你所有研究所需的能力
你也不可能一次學會
但老師的每一次評論,你一定要充分瞭解老師評論的重點(也就是你的弱點/不足之處)。好好面對自己的弱點,加以突破,你的功力,提升效能就快多了。否則繼續自己的土法煉鋼,閉門造車,慢慢爬。。。效能一定低落。同樣的弱點/問題,還會一直不斷出現!
另外,若當老師(事後或討論時)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有些學生會抱怨,為何不早講,讓學生翻滾數回/滿身泥濘。這通常是老師不忍/不想讓學生繼續翻滾,出手相救。。。。老師通常因材【意願】施教………博班生一定讓她/他多翻滾!!!不想繼續念博班的碩班生,我會很快出手,免得耽誤彼此的時間。介於中間的,還是折磨一下 >>> 以利早點「鐵杵磨成繡花針」,或是讓學生知難而退(這麼容易放棄,也就算了。何況將來還有更難的關卡!)。
我這幾天寫一份 response letter, 也可以說被 reviewer 否決一些想法/作法。。。
我通常盡量接受 reviewer 的意見,也再多看一些文獻,溫故知新或增廣見聞。。。再重複改寫 response letter, 也徵求 共同作者的意見(他們也會否決我的一些回覆內容,我也需要再修改)。。。。
這些「提出構想」、「徵求意見與修改」、「投稿」與「來回修改」,就是我20幾年來工作內容/功力提升歷程的縮影。
「提出構想」、「徵求意見與修改」、「投稿」與「來回修改」,從頭到尾,多做幾次(完成計畫/論文刊登),你就會倒吃甘蔗。
怡靜最近2篇論文的投稿歷程,「HLS-EU-Q_Rasch分析稿件投稿歷程」、「HLS-EU-Q_cancer稿件投稿歷程」一定讓她加速茁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