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2013 研究成果彙整 與 獎勵

多位研究生已彙整出,請相互參考/修改。
未完成的部分(如稿件尚未被接受刊登),俟完成時,當年度即給予獎勵。
另請將內容存於 word 檔,放在 dropbox, 以利後續處理。

我已給予點數 於 dropbox 影印資料夾˙,請確認!
內容上請相互參考,可再補充/修改。

Have a great year of horse!!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從失敗與退稿中學習

絕大多數的實驗(發明或藥物開發)都是以失敗收場,投稿亦然。。。
我的研究與投稿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也提供我絕佳的機會:從失敗與退稿中學習。。。

「遵循任何成功格言都不保證成功,那麼學習面對失敗、找出新方向反而更重要。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提出的「反證法」就是最好的解答:我們無法證明什麼是對的,但能證明什麼是錯的,只能不停試誤來趨近正確。成功無法複製(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人是怎麼成功的),失敗卻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勇敢嘗試錯誤,會比努力效法成功故事、學習成功法則更有力量。所以說,忘掉成功者和成功格言吧!有勇氣去嘗試不同的路,失敗時還能笑得出來,就是讓自己更堅強的方法。」

詳: 【劉揚銘╱不自由撰稿人】「成功者故事」不會讓你更成功

之前也跟各位分享 朱敬一 的觀點:成功是意外 要習慣失敗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追求自己熱情所在的事物,才能做得好。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我的學生與助理,苦不堪言??

我想他們都知道,老師的用心與努力,就是要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與後續的「競爭力」,甚至進一步體會研究的哲學。再嚴苛的要求,都意在培養實力,而且我一定積極協助,也不吝於給學生 credits!

助理們也知道老師對他們循循善誘,也在培養他們的能力(包含做事與做一點研究的能力)。

老師的用心與投入,我想學生與助理皆已領會/體驗多時。

然學生/助理若有苦難言,或老師指導無方,這應是「師生溝通」或「調適」的問題。

一個有效能的指導/教學,還須雙方「積極」溝通與「相互調適」。

學生若有困難/或掌握不到要點,務必找老師澄清。學費都繳了,青春都付出了。。。
一起「積極溝通」、「調適」、「努力」吧!!

Do the right things!!

另外,做研究(就是做學問、解決問題),就是很難的事情。碰到難關/瓶頸,毋須喪志,早點找老師討論,一起面對問題、合力解決!!這也是功力養成(獲得博士學位),向上提升必經的歷練。

學生跟助理的 progress/well-being 是我長期的 concerns, 但他們也有責任! 這也是團隊成員彼此應有的相互支持與責任。

記得:「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也是研究的核心能力!


不論是合理的訓練或磨練,若有困難/不清,皆可跟老師反應(雖然我不一定會放棄「訓練」「磨練」學生,如果老師選擇放棄,一定很無奈,除非有很充分的理由)。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為何要投入「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

今年就要滿20年,我一路走來,一直被問『為何要投入「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為何不投入對臨床更有貢獻的研究(如療效驗證)?

主因如下:
1. 沒對症豈能下藥。目前臨床與研究之評估工具嚴重不足(欠缺快速、精準、全面的評估工具,否則誰用!?),臨床與研究若未能好好評估,焉能掌握個案問題,豈能呈現療效??

2. 未來的醫療,如同OT的理念,絕對是「個別化治療」&「以個案(家庭)為中心」,也就是依據個案的特性、需求,醫病之間充份溝通之後,共同設定治療目標與方式。「個別化治療」&「以個案(家庭)為中心」的關鍵之一也是「全面」「精準」評估,否則如何深入、精確、全面掌握個案的特性與需求。另外,OT也一直強調每位個案都是獨一無二(沒有治療師會承認看過一模一樣的二位病人),那無精確、全面的評估,何以「具體呈現」個案的獨特性。

3. 我們缺少好用的認知評估工具、社會功能評估工具,甚至連ADL(至少 IADL) 都殘缺不全(族繁不及備載,生理、心理、小兒領與皆然)。即使國內外現有工具眾多,驗證數據也汗牛充棟。然而,國內上述評估工具幾乎數十年來,仍原地踏步[相關證據詳下參考文獻]。且隨著政府醫院強力推動病歷電子化,評估工具更被改得一塌糊塗。這些病歷,除了健保以及評鑑用途。最重要的掌握職能失能、臨床推理以及呈現療效的效用相當低落。而且這些工具,若是歐美發展的,因為文化差異,其實用性低落。國人不發展,一定繼續原地踏步(雖然我們已原地踏步數十載了)!!

4. 國內外OT對於「職能」相關的療效驗證,基本上都遇到嚴重瓶頸。主因在於「職能」相當複雜,影響因素眾多。學理上,必須先有完整的「影響職能之理論架構」,且持續驗證與修改理論,才能突破瓶頸。
臨床上亦然,若治療師未能掌握絕大部分影響職能的因素(依賴評估工具),如何提升療效!
OT學術史上最著名的範例是 MOHO, 發展者 Kielhofner 博士先提出理論架構,之後就發展評估工具,終其一身評估工具尚未發展測試完備,療效(MOHO理論)驗證還相當有限,即已仙試。後續 MOHO 如何發展,是否後繼有人(評估工具發展、療效與理論驗證/修改),令人企盼。
簡言之,療效(或理論)的驗證,關鍵基礎之一在於「評估工具」。研究人員若未能未掌握(評量)相關因素,則理論驗證(修改)以及療效驗證,皆將片面,難有大成。微觀言之,認知不影響職能/ADL/社會功能嗎?但我們對於這些(認知/職能/ADL/社會功能)評估,都還在原始階段,臨床與療效(理論)驗證,如何突破!?

5. 個人20年努力的成果有限,因為難度很高(如僅考量「認知功能」之評估,我退休之前,能完成的,一定有限),但個人絲毫不氣餒。如前例Kielhofner 博士,以其龐大資源,都只能完成有限的成果。我又如何夠超越!個人只能樂觀、持續努力,吸引同好,一起努力!!

所以結論是:既然快速、精準、全面的評估工具是臨床與研究的關鍵根基,而且目前的評估工具嚴重不符所需,那我們為何不一起/長期投入「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呢??片面驗證療效可有大成??真能適用於臨床多數個案嗎??*

* 研究上的療效,即使證據充分,在臨床實務上,也只適用於「特定對象」。也就是沒有一種治療(或藥物)可以適用於所有個案/都有一致的成效。那「評估工具」就有助於挑選「最適用對象」,但我們有很好的「挑選個案」之評估工具嗎?甚至目前的療效驗證已明確告訴我們「最佳適用對象」嗎?那其他不適用對象怎麼辦!?事實上,應只能回到上述第 3 點,才能逐步/依序完成大業!也就是即使研究人員持續投入療效驗證,不久之後,一定須尋找影響療效因子/確認最適用對象,以期提升療效。那就須回歸「評估工具」的驗證與發展,以掌握「全面」「精確」的評估工具。

# 「評估工具」的驗證與發展需要特定的研究設計,否則必有疏漏。例如使用療效驗證或病歷資料等「次級資料」以驗證評估工具,通常因為「研究設計瑕疵」或「資料限制」等因素而無法獲得明確結論。尤其是評估工具的發展,「次級資料」完全派不上用場。這也是為何我們須要「特定」、「專一」投入評估工具的驗證與發展,否則難以發展出符合臨床與研究所需的評估工具。[此點是因應怡靜的意見後提出,Jan. 27, 2014]

$ 評估工具的「發展」與「推廣」所需之能力與條件,基本上差異頗大。我迄今對於推廣我發展或驗證的工具,相當保留。主因有三:
1.能力與時間有限,不想(也無法)兵分二路。尤其目前須要驗證或發展的工具相當多,實在無力推廣
2. 臨床的要求甚高(包含快速、精準、全面) ,短期間(10年內)皆難以達成,所以不急。我之前建議給台大生理OT一些標準化評估工具,後因「業務量變多/評估時間有限」又加上病歷電子化,多數工具已被棄用。
3. 大量推廣牽涉商業行為(模式),此非我的興趣,亦非專長。
[此點是因應姿誼的意見後提出,Jan. 28, 2014]

以上,有評論或建議者,請提出,我將擇優給予獎勵!

參考文獻:
1. 陳玉蘭,姜富美,謝清麟,黃瑋恬,吳佩瑾,傅中珮。職能治療部門對泛自閉症障礙兒童之標準化評估工具使用狀況。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2011;7:87-96。
2. 吳希文,王勝輝,李秉家,謝清麟,李柏森。國內公立療養院職能治療部門對精神分裂病患評估量表的使用狀況及心理計量特性探討。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2010;6:25-36。
3. 喬慧燕,薛漪平,古佳苓,陳蕙君,謝清麟。常用於中風研究的五種注意力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比較。台灣復健醫學雜誌。2007;35:65-72。
4. 張席熒,謝妤葳,薛漪平,謝清麟。日常生活活動功能評量之四十年回顧。台灣復健醫學雜誌。2006;34:63-71。
5. 謝清麟,黃小玲,廖端蓉。國內醫學中心職能治療部門對中風病患評估量表的使用狀況與建議。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999;17:60-6。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Tasmania 旅遊告一段落,小孩 1/28 開學

再來這段時間上網時間較多,但白天時間需配合小孩活動,較不易約定時間。
傍晚 5:30 ~ 7:00 是較佳約定/討論的時間。
若有 early birds, 早上 5:30 ~ 6:30 也歡迎。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小孩就是愛玩不愛唸書

17 歲及14歲男孩,熱愛線上遊戲
尤其暑假期間
幾乎沒有功課
有空就是線上遊戲

線上遊戲玩完後,老大還有智慧型手機,當低頭族(常常看電視又當低頭族)。。。。(我跟太太皆很無奈)

我最常對他們講的是:打30分鐘要起來休息。。。30分鐘了,要休息。。。
還要很有耐性(因為他們覺得被我干擾)

最好的方法還是遠離電腦及網路(犯罪現場與工具)。。。。

他們何時會改變想法與行為(熱愛/打線上遊戲)??

期待 Jan.7 ~ Jan. 21(二週)的 Tasmania 之旅,當地網路非常不便。。。

Note: 老大成績較好,老二人緣較好。因為老大成績好,所以他要打線上遊戲,我們也缺乏強力的裡有可以阻止之。只是他的成績還不是很好,但他不想(不要)多努力。但老大打線上遊戲,這可嚴重影響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