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提升個案OT參與度及成效之初步架構






Your comments are needed!!

9 則留言:

  1. 我覺得老師的圖畫得蠻清楚的,可以突顯當病患的OTK增加,病患的需求越趨於實際,故他們的目標與OT的目標越來越一致,參與度也因此提昇。
    我只是在思考一點:參與度的提昇是否只來自病患OTK的提昇?因為OT還是蠻注重client-centered的,所以會去了解病患生病前有興趣的活動、對病患而言是有意義的事情,或是病患之前的職能角色,然後去設計與上述相關的治療活動作為介入。所以我想:除了病患多了解OT,是不是OT多了解病患也可提昇參與度?

    回覆刪除
  2. 看完此圖,突然想到前天我去看牙醫的狀況。牙醫說牙齦發炎的狀況,我有牙醫問我是否有聽過"牙間刷",當下告訴我牙線會傷害牙齦,不適合使用牙線,應該使用牙間刷。當下醫師示範給我看如何使用牙間刷,後來又請助理再教我一次。
    我現在已經不用牙線,而用牙間刷 (改變我的行為)。
    從我此次個人經驗,專業人員有強調其專業知識,與我溝通後,真的影響我的行為,因為我們的共同目標是保護牙齦且達到牙齒乾淨的狀況。
    另外,當下我想到若是OT也有助理協助做衛教,不僅減輕OT的負擔,也會讓病患對自己的需求和目標會更清楚---This is a hope!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臨床上最缺乏的是「醫病溝通」,有時即使醫病目標一致,但個案不知道目標而認為治療活動與其目標不符。所以我認為或許可加入醫病溝通之頻率作為成效指標之ㄧ。

    回覆刪除
  4. 關於圖一:我同意中風病患發病初期的需求以治療症狀為主。若可加上輔具以提升ADL獨立程度則更為完整(因為半數以上中風個案在發病初期有ADL無法獨立的問題)。

    關於圖二:我認為病患需求可分為病患主觀自陳與OT客觀評估與專業判斷。因此,建議可將病患需求移至圖的中間,再分別連接至主觀的病患目標與客觀的OT目標,可使概念更清楚。又,或許可加上家屬期待的目標,可使內容更完整。

    關於圖三:從圖示中,我不太確定整個圖的最上層概念(或起點)為何。又,我認為衛教與溝通應該屬於OT評估與專業判斷的結果,病患最初的主觀需求則在獲得OTK與疾病知識之前,因此建議將OTK & disease knowledge↑移至病患需求之後,衛教與溝通移至OT評估結果/專業判斷之後,並將FIFE加入衛教與溝通當中。

    回覆刪除
  5. 請問病患參與度與病患順從度(patient compliance)之關係為何?
    臨床上有部分個案於治療室表現得很積極,但離開治療室後卻幾乎不再從事復健活動(即參與度看起來不錯但順從度不佳)。若有此情形則可能無法提升治療效果。
    另外,臨床人員目前雖無評估工具評估個案參與度,但臨床人員對於個案之參與度應有一定程度地掌握,因此若臨床人員以評估工具評估個案參與度之結果與臨床人員預期的結果相去不遠(評估結果不會讓臨床人員感到意外),則評估結果可能較難促使臨床人員改變其與個案之互動。

    回覆刪除
  6. [順從度]是以醫護人員的觀點視之,如果治療目標已經過醫病溝通達成共識,此時病患的「順從度」應與「參與度」接近一致。

    回覆刪除
  7. 我覺得提升個案知識與對OT的了解有助於讓個案有較適切的期望,不過目前想到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至少有三:
    1.個案無法接受的問題:如個案處於否認階段,或者情緒尚未準備好接受疾病。
    2.*治療師無法有效傳達資訊的問題:如無法有系統地傳達資訊,給予的資訊太多/太少,以至於無法有效決策。
    3.個案無法妥善應用資訊的問題:如不知如何將資訊應用於治療中、不瞭解資訊與治療間的關係。
    持續溝通會是必要且可能解決問題的方式,此外,針對第2點訊息傳達的部分,或可嘗試釐清哪些資訊對於個案而言是必須的,並且系統化以便能在短時間內吸收、應用於討論治療的過程中(如知道職能治療的發展史未必有助於掌握個案需求,但了解職能治療著重的面向,以及通常介入的方式,或有助於使個案期望較為合理);而合併2.3點,或可組為基本的套餐(至少包含常見的、大部分而言會需要介入的)內容,提供個案基本的選擇,再依個案真實情況以及期望進行調整。

    回覆刪除
  8. sound great!
    研究人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OTK衛教與提升參與度),通常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若未能早期預知,屆時只能「兵來將擋」,逐一克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