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戲」作為評估與介入的媒介【這是OT很傳統的想法,但為何成果未凸顯??】
評估與介入或可同時達成
小兒/心理/老人領域皆可運用
個人與團體模式皆可
一定要加上AI,才更有效能
也是要累積(影音)資料庫
以老人遊戲為例,可用以評估/介入體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
以兒童遊戲為例,可以布置於兒童醫院一樓-讓兒童玩分站遊戲-玩後可以產生評估數據(主要發展向度),同時宣傳OT!
有興趣者歡迎聊聊
【我們有那些條件可以突破現況?】
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以「遊戲」作為評估與介入的媒介【這是OT很傳統的想法,但為何成果未凸顯??】
評估與介入或可同時達成
小兒/心理/老人領域皆可運用
個人與團體模式皆可
一定要加上AI,才更有效能
也是要累積(影音)資料庫
以老人遊戲為例,可用以評估/介入體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
以兒童遊戲為例,可以布置於兒童醫院一樓-讓兒童玩分站遊戲-玩後可以產生評估數據(主要發展向度),同時宣傳OT!
有興趣者歡迎聊聊
【我們有那些條件可以突破現況?】
以同理成效言,較可能是單向度,故階層/層級應較明顯
以同理技巧言,較可能是多向度,故階層/層級應較不明顯,或是某些技巧之層級較明顯(或是某些技巧屬於同一層級)
目前我們已開始執行病人感受「同理成效」收案,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我們年底之前,若可收集到50位病人資料,或可初步驗證之(請怡晴於2023年年初協助確認/通知我)。2023年的研討會可分享初步結果。
另,我們已有諸多「學生自覺」、「專家評估」以及「個案感受」之「同理技巧」收案,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時間:2023年2月10日(週五)於公衛大樓舉辦
講員:團隊成員
主題:各領域「評估(工具)相關主題」之進展與挑戰【包含構想/願景/目前成果/後續發展/遭遇困難等】
各領域包含:生理、心理、小兒以及臨床技能。各領域負責人/主持人/評論專家,以及時間預計如下:
演講/討論內容全程錄影,當成後續教材(含PPT)。
宣傳:擬由逸涵負責,將請助理協助準備講員之個人介紹[PPT/海報/網頁],請逸涵找我討論。另請助理協助整理各領域評估工具之研究成果【請逸涵統籌,含網頁呈現或後續更新】。
擬申請繼續教育學分,並開放部分非團隊成員報名。
研究夥伴:學校教師(開授團動課程者)、臨床治療師、研究生/助理
預計成果:建立一般團體帶領手冊/SOP、團體帶領技巧與成果評估工具之發展與驗證(含評估手冊)、發展特定團體帶領之教學/回饋手冊
目前進展:
預期進度:
為何要念【臺大】【職能治療碩班】?
你想學甚麼? 所學可以應用多久/多廣?
2年碩班的學習夠嗎?
臺大可以給你甚麼?
碩班可以給你甚麼?
我的看法是【職能治療碩班】因為只是2年課程設計,即使你再努力,二年不吃不睡,你的所學(廣度/深度)一定有限,也無法有多少應用價值。你一定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碩班畢業生進入/回到臨床後,碩班所學很快就無用武之地。所以關鍵在於後續,你如何規劃!!
若要規劃,一定要擴展視野,【臺大】提供那些優質、國際級的課程!? 【臺大】【職能治療碩班】有哪些國際級師資/專精何在? 你為何要念【臺大】【職能治療碩班】? 關鍵在於師資與課程,你有好好做功課? 可以回答上述問題?
如果有困難,歡迎找我!
你想追求的 【工作環境與核心能力】為何?
這二者可以選擇/培養,且相輔相成,絕對影響深遠!
良好的工作環境必有助於培養/提升核心能力!!
然而良好的工作環境必要求「應徵者」具備一定的核心能力(就如明星私立國高中,只挑選成績優秀者可以直升高中-臺灣大學各科系絕對挑選最具核心能力的應徵者擔任教師)
也就是你必須培養需「具備該工作所需核心能力」才可找到「極佳的工作環境」
你想要的工作(環境)所需核心能力為何? 如何(哪裡)可以養成?
「深度討論」是凝聚團隊向心力或分工/分享所必須!
合作者之間於一段時間內(1~2週)必有「深度討論」,否則易造成向心力或分工問題。
以過程及結果言
過程中需包含
結果需包含
太忙、任務太多還是時間管理或心態問題?
跟老闆/老師討論很重要,可釐清方向與問題....
若二天內找不出半小時,那應是警訊!!
若持續幾次,必出問題!!
若助理/研究生超過2周皆未跟老闆/老師有「深度討論」,那也是問題!
一起努力!!
如前所提:
擬進入籌備期:
*終於可以停吃抗生素了.... 出院後還吃了2個月... 醫師判斷 X 光檢查應該OK,就停藥了。
很高興地將剩餘一個多月的抗生素丟棄!!
*重拾一號木桿的樂趣:二兒子已開始練習高爾夫球一段時間,我也重拾球桿,陪著練習.... 練10次(約1000顆球)了吧。昨天被兒子提醒(刺激)何時要練習打一號木桿(如果打得好,可擊出又高又遠的球-我年輕時的距離約200公尺)... 今天就試著玩玩塵封10幾年的木桿... 信心有限,但就抱著玩玩心態。剛開始幾球,實在有點抱歉,還想放棄練習木桿... 但還好沒放棄,最後竟然連續2球皆能擊出又高又遠的球...兒子直呼 beautiful! 感覺重回20幾歲!!
*寒暑假變長了!!臺大這學期開始,每學期少2周排課,僅需排16周(這學期竟然12月底就結束了)。相對的,寒暑假各多2周! It's great!!
1. 自己建立是其一,但辛苦/費資源,且不易形成大樣本!
「在美國只要是去識別化的數據便不屬於個人數據,All of US的創舉便是研究人員只能看到經過處理去識別化的數據,達到保護個資。在英國會將各醫院資料收集彙整後再給各院,如此一家醫院可用到所有醫院的資料。如何在開放、合理的平台上進行合作與交換,在台灣可由政府透過非營利法人再進行協調,才能物盡其用。」來源:聯合報-民意論壇
2. 依賴他人或機構,輕鬆多了,但不易期待其內容/品質。
對特定主題/樣本有興趣者,宜建立長期追蹤之資料庫,雖然辛苦,但值得!!若以臨床人員為主,可先依據資源(臨床與資金)做到初步規畫,再持續調整之。若以研究人員為主,資金或是最關鍵,才能長期持續收案。
我最近擬規劃中風個案之中期收案計畫(發病初期至半年,至少4時間點,若經費充裕再延至1年),研究主題包含評估工具之改良,特定功能恢復型態之探究與預測...
也想擬定 精神疾患的中長期收案計畫(包含認知/社會認知/體識能//ADL之中長期追蹤,約每半年至一年評估一次),研究主題包含評估工具之改良,特定功能恢復型態之探究與預測... 這需要臨床單位的配合,我們團對或許已掌握此資源。
待續
8月1日林品萱助理上班,將協助AI研究(中風與思覺失調個案)
8月15日耿逸涵上班,將協助臨床技能研究(溝通技巧/同理心等)
9月1日徐百儀與王昕芊上班,百儀將協助臨床技能研究,昕芊將協助AI研究
因為溝通與同理心概念適用於各年齡層與專業,因此應用對象很廣
反映型 (based on reflective model) 溝通或同理(成效)問卷項目只要改個對象(被評估者),大致即可適用各類人物或專業(含配偶//親子//好友//各專業)
我們只需設定好收案標準(如最近彼此互動之情境與時間/頻率)
大學生評其父母//友人應較易收案,可線上調查
但須再找一下相關文獻(一般成人溝通技巧/同理心問卷),溝通成效問卷就請怡晴/柔潔幫忙。
同理成效問卷就請玉正幫忙了!
一般學者發展溝通與同理心評估工具,應不會明確指出評估技巧或成效,更不會提及依據反映型或形成型測量模式,故宜自行判斷之。
若有溝通或同理心評估工具之回顧文獻,那就更有效率!
通常有建議格式/內容,但可自行增加內容。
最近才想到可增加「研究計畫相關主要詞彙與概念說明」次章節 (subsection),以提升與審查者之溝通效能(以免審查者不解或遺漏)。
呈現位置:文獻回顧與方法之間(以利回顧,且不會太早或太慢,也可當成一個休息站,讓審查者喘一口氣)
如最近「發展溝通成效評估工具」之研究計畫,該次章節至少可提到下列詞彙:
我們已經投入超過3年了
有些成果也遇到不少瓶頸
主題有三:
1. 「現有成果/進展交流(包含以刊登/被接受//投稿中稿件等)」,內容多少不拘
2. 「瓶頸/難題」
3.「後續研究題材」
請各自準備之
約於7月中旬以 Google Meet 交流,請沛綺協助安排。
時間(台北): 111年7月18日(週一) 11:00至12:30
視訊會議連結:https://meet.google.com/byn-jupc-ggh
預計討論時間為90分鐘
口說英文練習的方法之一為大量且持續的「朗讀練習」
但須有標準發音/抑揚頓挫之練習(非土法煉鋼,強化錯誤的發音)
目前有蠻多線上可用的朗讀器APP可先聽較標準的發音,再自行練習之。
這也是碩博班「英文報告練習」的利器之一。
你也可先寫好稿子,再請APP念給你聽!!
個案是「溝通/同理心」的接收者,對於評估「溝通/同理心」之成效而言,個案感受的到「成效」,在概念上具有效度!
然而,一位醫療人員一段時間內,皆治療諸多個案,內容情境差異大。哪些個案感受到的「成效」較能反映特定醫療人員的「溝通/同理心」成效?
*故個案選擇標準宜考慮下列條件:
1. 治療次數//熟悉程度【至少需要治療幾次或多少分鐘??】
2. 需確認個案熟悉擬評之治療師(選擇照片?姓名,治療次數等)
3. 治療/醫病互動內容/任務
欲取得【治療/醫病互動內容/任務】,則需訪談治療師或實習學生
*另需考慮需「多少個案」填答問卷始能獲致正確/穩定的【特定治療師】溝通成效!?
10位個案應足以呈現一般治療師之溝通技巧成效!但實習學生【個案數較少,多少個案可參與? 至少需要治療幾次或多少分鐘??】【參與溝通技巧研究的實習學生,一定可以被評】
*實習學生,甚至治療師,可能欠缺高階能力,造成較難的項目之心理計量參數之估計誤差較大
*執行收案方面,台大醫院可由助理執行。但其它醫院,如慈濟與成大(皆有影音資料庫IRB),如何收集??
以治療師角度言,溝通的成效(目的)或可分成二大類:
工具性成效(目的):取得(病情)資訊、傳達訊息、答覆個案問題且讓個案理解、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等
情感性成效(目的):讓個案感受到醫療人員的親切、積極、關懷、善解人意與支持等。
以上除了查詢文獻,亦可訪問治療師與個案/家屬,以取得溝通成效之相關資訊。
這些資訊將有助於設計符合反映型模式之溝通技巧項目。
實際可行的方法,或許為先訪談助理/研究生,應足以取得7~8成以上的溝通的成效(目的)【包含個案/家屬與治療師之溝通的成效(目的)】,再讓治療師確認/補充。
由科技部【研究人才查詢】可取得所有申請者之計畫與經費-韋廷幫忙!
我從OT/PT/復健科醫師各找4位教授(基本上都有些名氣-或是代表性人物)
Note: 若有心力,再查詢主持人研究主題之更迭或深入,那就可以確認一位學者之長期學術發展/甚至瓶頸!
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似乎欠缺 r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工具
判斷標準:1. 內容效度判斷:向度(概念非因是果),項目(相關性應有中度)。2. 驗證方式CFA(確認因果方向)或 單向度。
我想1的標準即淘汰諸多工具
加上2後剩下的工具一定很有限!!
if so, 這是我們團隊很大的機會!!
請怡晴速確認之,柔潔協助!!
後續請怡靜與玉正確認!!
以上若成立,我們將速組成「專家版」與「個案版」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建構小組(自填版之正確性應有限,故暫不考慮),初期以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為標的! 原溝通小組任務將減少(我們團隊太小/人才不足阿)。
我們是溝通技巧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先驅者嗎!?
其他專業技能評估,應該亦適用(亦有類似議題)!! 那題材之廣度就很可觀了!!
Note: 依據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評量工具-項目分數才可能具備連續性與階層性,其總分才可能是良好的成效評量工具。
後續多種臨床技能成效評量那必是多向度,我們即可發展短版或電腦適性測驗版。資料成果累積之後,AI短版自然產生!!
5~8年!?
加油!!
第1份PGY 學員臨床任務 VIDEO 出爐了
還加上字幕!!
我想除了錄影,字幕可以方便提供資深專家發現問題並提供意見。
相對地,如果只有 video 與 逐字稿,資深專家會蠻累的!!
但這些都是$$與時間的累積,也就是燒錢/燒人力!!
【(一小時)錄影人力費用 + 繕打逐字稿 + 校稿 + 上字幕 + 資深專家評分/給意見 + 助理處理費 + PGY 學員事先準備】
這需要多少錢與時間,CP值如何??
請韋廷估算一下!!
*ZUVIO問題已開放作答
課程代碼91422718
課程名稱學期 110-2 專業技能評估
作答結束時間 5月1日中午12:00
時間到之間皆可修改答案
若是群組參與,請一人作答,但於第1題說明還有哪些成員參與
評分結果(6月10日)
--------------------------------------------------------------
週一備課時看到:有些概念,如「治療滿意度」可依據不同model 「同時」設計之
若以 reflec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若以 forma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題目之來源/設計常以專家/個案意見為主,題目內容/概念較為分散,但對於擬評估向度/概念各有其意義/貢獻!
目前老師先提出四個問題:
問題一:formative model 如何驗證「效度」?除了表面效度與內容效度之外,還可以驗證哪些效度,請依據效度實證之強度,排序之。請以 outcome measures 所需效度考量之。並提出相對應之統計方法。一些效度如 divergent validity 請勿考慮,因為能證實的效度層級有限。
問題二:還有哪些概念也可以如此設計【同時以二種 models設計項目】,請至少舉出3個項目為例說明之。評分重點有二:跟「治療滿意度」概念相差越多,所提概念之臨床價值越高,獎勵越高!!
問題三:請評論下列工具(溝通技巧之同理向度)偏向於哪個 model, 請舉至少5個項目說明之。
問題四:設計工具之前,是否最好先想好擬採用哪個 model? 事先想妥,有何優點?
-----------------------------------------------------------------------------------
以上若有問題,請先釐清。
歡迎討論,群體作答,但不能超過3人(獎勵就平分)
作答方式,我會開設 ZUVIO ,再通知各位(預計一週後),作答時間至少3天。
【每題】獎勵至少4位數(如果回答良好)!
個別給予獎勵,所以你只要回答良好,即可獲得獎勵,跟別人無關(不會因為他人的回答較好,你就沒機會了)。
可選擇題目回答,無須全部作答。
Note:
依據 reflective model 設計之評估工具,其項目為果,故可視為目標或階層(或里程碑),可協助個案確認達成程度/復原程度。
formative model 的項目為因,故可協助掌握原因/瞭解機制,若因可被介入,那就可以「治本」。這很類似我們目前的溝通技巧評估/介入項目之設計原理,意即發現問題(原因),再給予回饋!!
這對於「臨床技能評估工具」設計之寓意深遠,設計者想掌握「因」還是「果」!?掌握「因」有助於「介入」,但恐非好的療效指標,因為階層性//連續性不足!若工具設計者想掌握「果」呢?那題目如何設計/挑選??
另請參考「心理計量驗證之研究旅程第19回」
通知所有共同作者這好消息(亦可附上此時此文可引用的內容/格式,如一般參考文獻的陳列格式,不確認的卷期,就改成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同時可藉此跟作者確認機構名稱(剪貼稿件中的作者資訊),可請作者校對之。
之後出版社會通知校稿(時間不一),此時通常是唯一修改的機會,千萬謹慎。
除了內容圖表的確認,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個人資訊---務必要請每位作者自行確認。我們難以協助他人確認,故絕勿承擔此責。
最近偷懶(交代給他人,但個人未確認),很快就受到報應//懲罰!!至少有2篇論文,造成很難彌補的錯誤[因為已經線上刊登,所以一般不接受修改,否則讀者就會有不同版本。只能要求勘誤(corrigendum)。
以西元2000年至2019年的論文產出為界,比較美中之間的競爭力
中國在10個科學領域中【有5個領域】被引用指數排名前1%的論文數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並非單純的趕超排名,而且兩者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有數位PGY學員參與
預計每個月錄影一次新接個案之OT歷程
主要流程如下:
我將做成逐字稿,加上 VIDEO ,再請【資深治療師】給予建議
*上述流程仍須修改/標準化。
內容包括:針對各任務之優點與可加強之處,給予書面意見(含逐字稿標示,亦可錄音給建議)
*回饋內容/流程需要助理協助規畫/執行,這是大工程,因為臨床任務多元!!從何開始!? 或許可請PGY學員填寫問題/困難??
-------------------------------------------------------------------------------------------------------
另,這單位同仁已將每次【討論會議】錄影(含PPT),我通常會看,並給予回饋
-------------------------------------------------------------------------------------------------------
張宇文/反思中的丹麥小教授
2022/03/17
之前學生的作業(期中報告)以【使用決策檢核表以探究實習學生的決策模式與角色偏好】,因為實習學生欠缺共享決策的準備,因此大三同學的作業,她們可以觀摩/學習的,實在有限!!
所以我想立馬調整這作業
改成一組【短期目標】設定,另一組【長期目標】設定之決策練習 (包含衛教)
內容與程序大致如下:
1.了解個案的決策模式/角色偏好(CPS使用練習)
2. 依據個案特質,準備介紹OT【可參考姿誼的博論以及芮瑜的OT衛教】
3. 準備決策所需相關資訊 (包含個案特質、需求與衛教等)
4. 使用SHARE!?
5. 其他同學練習使用決策檢核表
---------------------------------------------------------------------------------------------
問題如下:
我跟助教需準備背景條件【含個案特質/情境、決策模式/角色偏好設定】
但由誰擔任個案/家屬? 同組同學,其他同學?或是助教?
持續修改中....
---------------------------------------------------------------------------------------------
同學的學習目標如下:
1. 練習SHARE以達成SDM
2. 練習介紹OT
3. 練習衛教
4. 練習CPS使用
5. 探索/克服SDM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難
寫成摘要如下(已經過共同作者芮瑜與肋頤修改 March 7):
背景及目的:日常生活活動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評估為職能治療師主要專長之一。然而ADL評估層面多元,如包含平常表現、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等,各有其價值。若全面評估ADL各層面,則勢必花費諸多時間,嚴重影響臨床效能。本研究目的為提出「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雛形,以期提升ADL評估與臨床效能。
方法:作者參考相關文獻以及臨床專家意見,先提出評估的基本架構與流程,再與專家諮詢並來回交流,以確認最終ADL評估模式與流程。作者的基本構想為:平常表現代表個案失能指標與嚴重程度,故必須評估。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之概念/價值較為有限/特定,可視個案需求再決定是否需評估以及評估哪些項目。
結果:作者提出基本構想後,與多位專家諮詢多次並來回交流,最終確認「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之雛形(含架構與評估流程)。主要評估架構/流程如下:使用巴氏量表 (Barthel index) 評估個案之ADL平常表現,再諮詢個案ADL介入之需求,針對有介入需求之項目,再評估個案自覺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執行能力評估之內容以個案需求為主,其所需器材則以其近日使用之器材為主,以符合個案需求。
結論:以個案需求為導向的ADL評估模式,強調個案需求為ADL評估之核心理念。治療師需以個案需求為導向,以決定ADL自覺困難以及執行能力之評量內容與器材使用。以此模式評估所得的巴氏量表分數,可代表個案的日常生活獨立程度。困難程度評估結果可作為個別化介入需求之治療成效指標。執行能力評估結果可作為介入重點之依據。後續作者將以此評估模式於臨床測試,以確認其可行性與價值,同時建立完整施測手冊,以利後續於臨床使用。
關鍵字:日常生活活動、評估、需求、以個案為中心之照護
擬投稿學系2022研討會
以下內容為 Nov 11, 2021之 post:
ADL相關概念包含:平常表現,需求、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
各概念各有其特質與價值(用途),請肋頤準備「比較表」囉
目前已有一些評估工具,如 Barthel index (評估平常表現), Barthel index 補充版(評估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
但欠缺(個案/家屬)需求評估,這或非ADL特質,但與「以個案為中心照護」相關。因為若個案無需求,那難以強求/衛教/訓練。意即毋須評估「困難程度」以及「執行能力」(此二皆與訓練相關,尤其執行能力評估更是專為提供ADL訓練所需之資訊)
所以 Basic ADL 評估流程「草案」,修改成如下:
相關研究主題大致為5大項:
1. 相關概念/定義確認與修改
含同理情境之概念與定義... 這最關鍵!!
2. 評估工具發展與驗證
依據1發展,以專家評估為主,後續發展自評與個案評版本。先發展長版在發展短版或電腦適性測驗版
3. 介入模式與驗證
需要1&2之基礎。目前以「教學」「評估」「深入回饋」為主。另準備發展新模式,預計年中可測試之。
今年可初步驗證成效!!
4. 影響機制探究(含臨床效能驗證)
資料累積中。目前以病人參與治療程度(OT參與度)為主,今年可初步驗證之!! 後續宜考慮擴展機制驗證範疇(增加影響因素與成效指標)
5. OSCE
目前以遠距/視訊為主,這目前以經驗累積與資料庫累積為主,尚無具體發表論文之題材(努力思考中)
由於相關評估「費時」且需「受訓」,也是進展緩慢的因素。
隨著「錄音檔/錄影檔(OSCE)/逐字稿」等資料庫的累積(每年生理與精神領域皆>50份),就待有心人的投入與開創!!
已備妥一篇英文稿件(COMPAT & COT)
準備另二篇英文稿件中(溝通技巧評估之不同觀點差異【專業人員vs學生vs個案】;GKCSAF之inter-rater & intra-rater reliability)--皆為精神領域資料。年中後應有生理資料,至少可寫2篇論文【邵彤碩論為其一】。
2月15日回澳洲
找工作/志工 and/or 準備 psychologist or counselor 學校申請...
很不確定
考驗他的眼光與決心
best wishes!!
---------------------------------------
Sep. 2019 ~ Feb. 2022 這段期間(約1年半)
他主要參與2篇論文(已發表) ,擔任助手
主要負責 Nursing Empathy 稿件還在掙扎中(主因是他欠缺動機/決心),期待一個月內(或3月底前)投稿!!
修一些課(含IRT/CAT以準備其碩論所需之知識/技術),但皆未完成...
NTU心理系研究所念了一學期不到就決定休學
主因是動機/興趣低落... 投入時間有限...又因常拖延..., 我感覺之後他就放棄了
這段期間,我蠻挫折/失敗的--目標(學習基本能力)與過程(學習態度/投入)皆非規畫/期待之中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就個案自主吧!!
我能幫忙的應該有限!!所以幾乎選擇放手....
失敗不會是成功之母,若未好好檢討//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
-----------------------------------------
我最大的改變是「開火了」,開始使用瓦斯爐--準備早餐與晚餐
是健康行為/飲食
但可持續多久!? Let's see!!
中風個案評估工具之驗證與發展,是我成果最多的領域
但近年已少規劃收案,遑論長期追蹤
目前有資深臨床治療師就讀博班... 且已有一些合作/收案資歷... 讓我又燃起希望
該單位又有不少 subacute 個案,可看到變化又可長期(電話)追蹤
舉凡 PRO & 電腦測驗或一般測驗,皆可執行之
心理計量驗證部分,可包含MID估計...
可找怡靜將之前的構想(PRO-電子病歷)再考量/測試之
加上昀哲協力!!
should be promising!!
最後一項困境,最為關鍵... 主要是全職投入之博班生人數過少(尤其跟之前全盛期比較)
若帶領一位博班生需要4~6年,那距離我退休前,機會已逐漸消失
只能隨緣,即使是時不我予...
專業技能研究成果有限,這目前的判斷/定位為--陣痛期--必須能夠熬過去--持續累積資料庫以及相關經驗。看看2023年能否有較多/較好的成果。
待續
科技部(今年又改回國科會)計畫
合作計畫約12項,包含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7)、應用AI發展工具(2)、發展CAT(3)。
預期通過率4成....
都是我的夢想級計畫.... 這讓我做夢... 還有夢想成功的可能!!
感謝博後、博士生、以及助理(不同階層,包含繪圖)的協助,這皆有助於提升計畫的價值與可讀性(以及最後的通過率)... 不斷的修改/校對,雖然艱辛... 都是功力的磨練,必有助於寫作以及相關知識深入探究。
2021年還有 2項台大醫院計畫,皆為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
敏盛台大合作計畫(一項),也是專業技能評估與介入
還有約6項與其他醫院的合作計畫
願夢想成真,持續作夢,不要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