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機制探討--以提升同理心、臨床技能為例---繼續有獎徵答

 同理心【理論上】可提升醫病關係(個案滿意度)/溝通效能(主要臨床技能之一),進而提升順從度、治療成效與效能---這理論/機制實證有限,OT幾乎沒有...

但如何提升同理心?-- 意即:提升(影響)醫療人員同理心之機制為何?

如之前 post 所提,可套用知識-態度-行為模式(機制)

先提升臨床人員對於同理心之知識與態度,以及教導同理能力之知識+同理技術演練,再探究同理行為/技術之臨床表現是否提升

大致有二種  研究設計 可驗證或探究機制:1. 以 RCT 「驗證」特定介入之成效(機制);或 2.同時調查所有相關變項,再「驗證」或「探索」其因果關係(統計方法就先略之)。

但何謂同理心!?這是「提升同理心」以及「探究同理心影響臨床效能/機制」的基礎/關鍵議題

學界對此定義從無共識,以後也難有一致共識。。。

所以我們可看到諸多同理心之定義,也可看到一籮筐同理心評估工具.... 百家爭鳴/欠缺黃金標準

同理心的定義絕對影響上述機制探究與其價值

也影響評估工具的內含、評估模式與價值

我們如何克服同理心「定義不一」與「工具繁多」的問題??

請惠賜意見

1 則留言:

  1. 首先我覺得
    「定義不一」與「工具繁多」是無法被解決的難題,因為總有人會提出新的看法(如同我們),可能只要我們覺得所測驗到的標的物,的確是我們想要的即可。

    另在研究設計上,想要詢問老師,如果用質性的方法來歸納出同理心的定義不知道可不可行

    1. 列舉需要同理之情境數個,例如:個案談到自己對家人造成困擾,然後痛哭。
    2. 請專家/職能治療師實際同理此情況
    3. 用逐字稿的方式彙整「同理當下的會談內容」,並分析出好的同理與不好的同理
    4. 透過3,來歸納出什麼是好的同理心
    5. 再以此定義去發展問卷/測驗

    不知道這樣是否能夠解決「無法從過去文獻中找到合適的定義」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