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Agreed! 感覺今年的暑期研究營可以好好的招生一下!我自己帶暑期研究營的感想:不能小看大學生的研究潛力。應該可以試著帶著有興趣的學生於明年研討會發表一個先驅研究!
回覆刪除研討會當天,我分別問了大二及大三的同學各一位「為什麼會出席研討會?」。大二同學說:「想知道研究生及老師都在做什麼」,大三同學說:「有很多同學參加所以我就參加了」。
回覆刪除會後我再詢問同學聽完全天或半天研討會的想法,大多數同學仍認為報告內容大多聽不懂。
由以上我與少數同學的聊天內容可知:同學參與研討會或研究營的動機可能來自於「好奇」或「同儕」。然而若同學只參與研討會所得到之收穫較有限(畢竟研究領域要入門不容易)。
我認同老師提出之想法:讓同學參與更多研究計畫且有機會發表。
如此一來可增進同學對於研究的瞭解並可獲得較多的成就感。
我認為參與研討會可讓大學生早一點瞭解「研究所是在研究什麼」,而暑期研究營則是讓他們親自體驗做研究是怎麼一回事。
回覆刪除關於老師提出的2個方向,我有以下想法:
方向1. 我不是很瞭解大學生要如何參與研究生已經在進行研究構想、執行、文獻回顧等,這是指要他們重複做一次我們做過的事嗎?或是執行我們研究中的一小部分?
方向2. 我認為可以在暑期研究營結束時舉辦小型發表以提供立即回饋,因為可以讓同學們觀摩其他人的研究參與情形,也可以回顧自己所學。若還有興趣繼續參與,或是完程度已足以投稿,再於明年投稿(海報或口頭)。
另外附上成大的暑期研究進行方式供老師參考:
系上老師們會在暑假前公布自己的暑期研究題目,再由同學自行選擇有興趣的題目參與,先搶先贏。
而後由老師帶領學生學習找文獻、讀文獻、寫研究計畫,並且在開學第一週於醫學院公開發表(因為醫學院各系所都有暑期研究,因此會一起發表)。
公開發表後,將由醫學院的委員評分並頒發獎金與獎狀做為鼓勵。
若學生在公開發表後還有興趣繼續參與,或教師認為此研究計畫/成果值得發表,再一起繼續完成投稿。
是的,大學生的研究能力也是不容小覷,只要有系統的學習,他們也是很productive的。這是我帶成大暑研的感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