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一篇很有趣/很重要的「練習效應」論文


以 schizo 為主要對象,另分析健康對照組,於11種認知測驗(含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等33種變項數據)之前後測變化(中位數時間間隔為4個月)

主要結果發現:
1. schizo 於絕大多數測驗皆有低度到中度效應值的進步(如下圖)

                             
      
圖:schizo 病患於各測驗前後測間之改變量 (effect size & CI)

2. 有對照組可比較之資料中,健康對照組的進步量比 schizo 更大(也就是 schizo 個案之改變(進步)量皆低於健康人的練習所造成之改變)
3. 5種 moderators(schizo 之診斷、治療方式改變、抗精神病劑之使用差異、正向症狀改變、負向症狀改變)對 schizo 於測驗之進步皆無顯著影響,唯有施測時間間隔長短有顯著影響

作者的結論為:練習效應是最可能引起 schizo 於認知測驗進步的關鍵因素

這研究結果有諸多臨床與學術意義,還有後續研究題材,有興趣者請提出看法,老師將擇優獎勵之!

13 則留言:

  1. 閱讀老師分享的整理及原文後,啟發我思考可如何驗證電腦化持續性注意力測驗之練習效應驗證。以下幾點為我目前的想法。

    與文獻結果直接相關之想法:
    1.驗證評估工具之練習效應時,應加入對照組(正常人),以瞭解受測者不受病情或其他認知功能缺損影響(moderators較少)情況下之練習效應。
    2.資料分析時,可將受測者以年齡分組,探討年齡與學習效應之間的關係。
    3.收案時,可增加受測者之受測次數,以瞭解該評估工具之學習效應與施測時間間隔之關係。

    由文獻結果延伸之練習效應相關想法:
    1.「測驗時間」可能是注意力持續度測驗的moderators之一。注意力可能隨著時間增加而降低,而此現象可能會減少練習效應的效果。
    2.電腦化測驗之記分方面,可增加施測過程中之記分次數。傳統紙筆測驗,只能獲得施測完成時之表現,無法得知測驗過程中,受測者答題情形的改變(例如:受測者平均答題時間是否增快、錯誤率是否下降等),而這些改變都是回答受測者是否有學習效應之關鍵問題。而電腦化測驗則可於測驗中紀錄受測者表現之改變情形,使得研究者可獲得更多資料以瞭解練習效應,甚至也可追蹤受測者是否有上一點所述之情形發生。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練習效應「宜」先以正常人為驗證對象,尤其目標是「降低」練習效應時。如果正常人的練習效應低,病人就更應該更少了! 只是若想讓受測者達到 plateau 則可能相反,病人需要更多的「練習」,才會到達 plateau.

      刪除
    2. 瞭解!之前一直不瞭解對照組(正常人)於研究設計中之功能,現在終於明白了。
      謝謝老師。

      刪除
  2. 以下是我的想法。

    臨床意義:
    1.無法直接由個案認知測驗的分數增加/減少,就判斷個案進步。

    後續研究題材:
    1.最佳的施測間隔為何?練習效應持續的時間有多久?
    2.如何驗證需要「再測」的心理計量特性?例如:再測信度、施測者間信度。
    3.發展複本/CAT以改善練習效應的問題?(說不定CAT無法改善練習效應,因為個案在作答過程中學到的是作答技巧)
    4.那些種類的認知測驗的練習效應較容易達到高原期?
    5.在臨床情境,如何確認個案的分數改變是真實的能力改變?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for your great inputs.
      2~3. 這些是問題,而非研究題材!?

      刪除
  3. 若能發展出CAT認知測驗,或許可將其與傳統測驗相比,看CAT能否有效降低練習效應。

    回覆刪除
  4. 對於練習效應的驗證,目前有一個研究想法:檢驗不同年齡層Schizophrenia和control的練習效應及其變化。
    首先,將Schizophrenia分成3組:20歲以下/20-40歲/40歲以上(分為青少年/年輕成人/中老年人),依年齡找配對的control。Schizophrenia和control每隔一個月做一次認知評估,追蹤1年。比較這3個不同年齡族群schizophrenia和control練習效應是否有顯著差異,及練習效應的變化趨勢是否不同(把effect size的值畫成曲線圖)。假設是年紀輕,Schizophrenia和control練習效應有顯著差異,且練習效應變化趨勢也不同(control較Schizophrenia較快達plateau)。

    回覆刪除
    回覆
    1. To Patrice,
      Looks good!
      還要考慮「教育程度」「性別」還有病人的病情等可能影響因素。

      刪除
  5. 從本篇研究得到的想法
    1. 練習效應對認知評估工具的影響:memory test > executive test > attention test。工具的特性會影響練習效應,特別是在記憶力評估工具,因此在工具發展時,可考量那些工具的特性容易產生練習效應,排除容易產生練習效應的特性,以而減低練習效應。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有類似產生練習效應的趨勢,且正常人有較大的練習效應。是否在工具的發展和練習效應的驗證,可先以正常人為施測對象,確定產生plateau的狀態,以推論患者可能在正常人達到plateau的次數點後,可能會產生plateau。
    3. 本篇的再測時間間隔平均值為12個月,中位數為4個月,其實間隔時間算不短,但傳統的評估工具都仍有顯著的練習效應產生。就以執行功能的測量工具而言,WCST的練習效應相對比Stroop和TMT-B低,可能是因為WCST出題不規則,而致使練習效應較低。所以未來在認知評估工具的發展可朝向電腦化隨意出題的方式,以降低練習效應的影響。
    4. 本篇提出許多moderators,是否這些moderators也會影響pratice effect的產生?

    回覆刪除
  6. to En-Chi,
    Thanks for your good thoughts!
    1. 是「工具」的特性還是「概念/domain」的特性!? please specify!
    3. 何謂 moderators?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老師的澄清
      1. 我想表達的是「概念/domain」的特性。
      2. moderators是調解變項,會同時對獨變項和依變項都產生影響。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