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7月生涯第1次研究休假開始撰寫 blog,以跟同學、好友交流教學/研究,甚至臨床之心得。
以下是我的座右銘:
Try hard enough,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Talent is the desire to practice.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game.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你現在的努力 要感動未來的你!
只有藉由他人的視野,才能看到自己思考上的盲點。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word cloud (文字雲)
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輝達(NVIDIA) CEO 黃仁勳 台大畢業演說全文六重點
2023-05-27 12:05 經濟日報/ 記者 陳苓/即時報導
1.【輝達的目標:幫助才華洋溢的人投入一生志業。】
2.「每一家公司和你們,都必須學習運用AI的好處,在AI的共同導航下,做些不可思議的事」
3.【以謙遜之心面對錯誤,並尋求幫助,拯救了輝達。這些特質對聰明又成功的人來說,特別困難,一如在場的畢業生。】
4.【輝達在茁壯的歷程中,經歷了苦痛,但要實現願景,一定要經歷苦痛。】
5.【對聰明又成功的人士來說,撤退並不容易,但是能夠做出取捨是成功的核心。】
6.「用跑的,不是用走的」,成為「獵食者,不是被獵食者」
以上六點,我覺得我已實踐一段時間了,就繼續努力!!
1. 培養傑出博班生
2. 發表AI工具... 運用 ChatGPT...
3. 投稿/經營團隊
4. 寫計畫、投稿//被拒絕//修改稿件
5. 取捨研究主題//轉向教學研究
6. 領跑多年....
自我感覺良好!!
2023年5月21日 星期日
新類型/非正式論文--從 research protocol 到 preprint
學術期刊刊登 research protocol 約10年前(2013)就有了!為何研究未執行,部分論文成果即刊登!?主要目的是【提早交流//確認研究主題之價值//研究方法之完善程度】【甚至及早修改不良的研究設計、甚至修改主題!!】...
最近出現 preprint,如中文維基所言:預印本(preprint)也稱未定稿本。是指作者在寫作完成草稿後,可將草稿預先公開讓大家閱讀並由期刊邀請知專家提出修改建議,之後作者再提交正式期刊審查/出版。
跟我們較相關、專門出版 preprint 的期刊為 medRxiv (發音如 "med-archive") ,刊登醫療衛生主題之預印本。這期刊始於2020年,已被 PubMed 收錄。
最近Qeios (發音如 "chaos") 找我審稿... 該期刊號稱以 AI 邀請審查委員,且可能高達10位委員!! 審查意見完全公開,一起刊登!! PubMed 尚未收錄。
來自 Jenny 的回饋:有些期刊不接受【reprint 的稿件】,因為內容重覆過多或其它考量。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AI新時代 到底誰該學外語【英語】?
2023-05-16 00:10 聯合報/ 廖咸浩/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
「未來除了每個領域中的專家中的專家之外,外語學習只有三種情況:對語言有興趣、想深入某些領域、想強化創造力。」
研究人員應是專家中的專家,也需要「深入某些領域」,更需要「創造力」!!
如果你未來擬擔任研究人員,那你沒得選擇:好好學習英文吧!!
- 英文文獻閱讀一定是吸收新知 (第1手資料) 的關鍵!! 也是一般研究人員的日常活動!!
- 英文論文寫作是研究人員的最主要成果/成就指標,所以研究人員必須勤奮練習!!且若孰悉英文寫作,更能提升閱讀能力【包含知道論文各章節之重點以及須表達之意涵,亦將更熟悉相關詞彙之意義】!!
這也是研究人員或下一階段 如何培養研究生「英文能力」的重要議題!!
另請參考 黃仁勳一句英文引爆翻譯大戰!口譯員怒「扭曲原意」 美籍師挺:沒翻錯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我能給即將離開的助理什麼?
首先感謝你們的協助-讓研究室的成果更加豐碩!!
你們可想想:
還有什麼可以從老師這裡帶走的?? 知識或技術? 還是核心能力?學習態度或能力? 隨時可找我確認!!
我自認為可以給的/提供的很多(如上述),但你們也不急於一時...
你們隨時都可以回來,聯絡老師,面對面或視訊//對話/交流!!
滿滿祝福,前程似錦!!
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投入研究的動機、決心、毅力或興趣
剛畢業的學生如此,臨床人員亦然。這些夥伴之中,即使是研究所學生,要有【長期】動機做研究,【持續】費力培養8大核心能力,或持續發表論文的機率很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碩士畢業之後不再做研究,遑論發表論文了。找我應徵博後工作的博士們,竟有高達一半之博士,已發表之期刊論文數量竟然<=1... 這樣的陽春博士很難找到學術研究工作,若畢業幾年後,仍無突破,大概這輩子就沒機會了
我年輕時,因為想不到更好的OT出路,所以去念研究所。工作之後想升等,很快就知道關鍵在論文【也是算慢才知道】,因此我是受到【需求】的驅力,讓我努力投入研究
後來嘗到研究的樂趣,倒吃甘蔗,樂在其中,就更投入,又待在良好的【環境】,【良性循環】就產生了!!這時就【樂此不疲】【動機強烈且持續】。
那樂趣【從何】或【何時】到來 !? 簡言之,【需有成就才有真實的樂趣】,意即從頭到尾【從構想、設計、執行、分析、撰稿與投稿】苦幹實幹、完成一篇論文,就會有成就感,多幾篇之後樂趣/興趣就來了。這從頭到尾一路走來當然辛苦,若有團隊加持,你會少苦一些,但仍然很苦,因為本身功力不足,不易突破。這時【決心】與【毅力】就扮演關鍵的腳色。
所以僅憑【動機】或【需求】不足以持久,更難以樂在其中。
決心與毅力、持續努力,加上良好的團隊與環境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