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緊急且重要研究議題

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似乎欠缺 r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工具

判斷標準:1. 內容效度判斷:向度(概念非因是果),項目(相關性應有中度)。2. 驗證方式CFA(確認因果方向)或 單向度。

我想1的標準即淘汰諸多工具

加上2後剩下的工具一定很有限!!

if so, 這是我們團隊很大的機會!!

請怡晴速確認之,柔潔協助!! 

後續請怡靜與玉正確認!!

以上若成立,我們將速組成「專家版」與「個案版」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建構小組(自填版之正確性應有限,故暫不考慮),初期以溝通技巧/同理心評估工具為標的! 原溝通小組任務將減少(我們團隊太小/人才不足阿)。

我們是溝通技巧 reflective model 工具先驅者嗎!?

其他專業技能評估,應該亦適用(亦有類似議題)!! 那題材之廣度就很可觀了!!

Note: 依據eflective model 建構/驗證之評量工具-項目分數才可能具備連續性與階層性,其總分才可能是良好的成效評量工具。

後續多種臨床技能成效評量那必是多向度,我們即可發展短版或電腦適性測驗版。資料成果累積之後,AI短版自然產生!!

5~8年!?

加油!!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臨床技能教學與成效評量的新階段--字幕

第1份PGY 學員臨床任務 VIDEO 出爐了

還加上字幕!!

我想除了錄影,字幕可以方便提供資深專家發現問題並提供意見。

相對地,如果只有 video 與 逐字稿,資深專家會蠻累的!!

但這些都是$$與時間的累積,也就是燒錢/燒人力!!

【(一小時)錄影人力費用 + 繕打逐字稿 + 校稿 + 上字幕 + 資深專家評分/給意見 + 助理處理費 + PGY 學員事先準備】

這需要多少錢與時間,CP值如何??

請韋廷估算一下!!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有獎徵答--- reflective measurement model vs formative measurement model

*ZUVIO問題已開放作答

課程代碼91422718

課程名稱學期 110-2 專業技能評估

作答結束時間 5月1日中午12:00

時間到之間皆可修改答案

若是群組參與,請一人作答,但於第1題說明還有哪些成員參與


評分結果(6月10日)

韋廷的包含玉正
第1題最難,故給較多星星
每顆星星一千元獎勵
可找我討論評分,所不定還可加星星

--------------------------------------------------------------

週一備課時看到:有些概念,如「治療滿意度」可依據不同model 「同時」設計之

若以 reflec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1. 我喜歡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2. 我下次若有同問題,我會再來找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3. 我會向別人推薦這單位的醫療人員 
Note:  依據 reflective model 設計之題目有三大特點:
1. 題目間有階層性(如滿意度高中低)//若有連續性(如滿意度之間無斷層)為更佳的成效指標 (outcome measure)!! 
2. 題目間相關性高,甚至可相互替代。
3. 擬評量向度/概念(如滿意度)與題目之因果關係為:向度為因 (cause) ;項目為果 (effect)

----------------------------------------------------------------------------------------------------------------

若以 formative model 設計, 則「治療滿意度」題目可包含: 

  1.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態度良好
  2.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技術良好
  3. 這單位醫療人員的溝通能力良好
Note: 依據 formative model 設計之題目有三大特點:
1. 題目間無明確階層性
2. 題目間相關性低,難以互相取代
3. 擬評量向度/概念(如滿意度)與題目之因果關係為:向度為果 (effect) ;項目為因 (cause)

題目之來源/設計常以專家/個案意見為主,題目內容/概念較為分散,但對於擬評估向度/概念各有其意義/貢獻!


目前老師先提出四個問題:

問題一:formative model 如何驗證「效度」?除了表面效度與內容效度之外,還可以驗證哪些效度,請依據效度實證之強度,排序之。請以 outcome measures 所需效度考量之。並提出相對應之統計方法。一些效度如 divergent validity 請勿考慮,因為能證實的效度層級有限。

問題二:還有哪些概念也可以如此設計【同時以二種 models設計項目】,請至少舉出3個項目為例說明之。評分重點有二:跟「治療滿意度」概念相差越多,所提概念之臨床價值越高,獎勵越高!!

問題三:請評論下列工具(溝通技巧之同理向度)偏向於哪個 model, 請舉至少5個項目說明之。


問題四:設計工具之前,是否最好先想好擬採用哪個 model? 事先想妥,有何優點?

-----------------------------------------------------------------------------------

以上若有問題,請先釐清。

歡迎討論,群體作答,但不能超過3人(獎勵就平分)

作答方式,我會開設 ZUVIO ,再通知各位(預計一週後),作答時間至少3天。

【每題】獎勵至少4位數(如果回答良好)!

個別給予獎勵,所以你只要回答良好,即可獲得獎勵,跟別人無關(不會因為他人的回答較好,你就沒機會了)。

可選擇題目回答,無須全部作答。


Note:

依據 reflective model 設計之評估工具,其項目為果,故可視為目標或階層(或里程碑),可協助個案確認達成程度/復原程度。

formative model 的項目為因,故可協助掌握原因/瞭解機制,若因可被介入,那就可以「治本」。這很類似我們目前的溝通技巧評估/介入項目之設計原理,意即發現問題(原因),再給予回饋!!

這對於「臨床技能評估工具」設計之寓意深遠,設計者想掌握「因」還是「果」!?掌握「因」有助於「介入」,但恐非好的療效指標,因為階層性//連續性不足!若工具設計者想掌握「果」呢?那題目如何設計/挑選??

另請參考「心理計量驗證之研究旅程第19回」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稿件被接受後,後續如何處理的SOP

通知所有共同作者這好消息(亦可附上此時此文可引用的內容/格式,如一般參考文獻的陳列格式,不確認的卷期,就改成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同時可藉此跟作者確認機構名稱(剪貼稿件中的作者資訊),可請作者校對之。

之後出版社會通知校稿(時間不一),此時通常是唯一修改的機會,千萬謹慎。

除了內容圖表的確認,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個人資訊---務必要請每位作者自行確認。我們難以協助他人確認,故絕勿承擔此責。

最近偷懶(交代給他人,但個人未確認),很快就受到報應//懲罰!!至少有2篇論文,造成很難彌補的錯誤[因為已經線上刊登,所以一般不接受修改,否則讀者就會有不同版本。只能要求勘誤(corrigendum)。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中國於數個領域已超越美國

以西元2000年至2019年的論文產出為界,比較美中之間的競爭力

中國在10個科學領域中【有5個領域】被引用指數排名前1%的論文數是美國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並非單純的趕超排名,而且兩者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哪5個領域:詳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