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新助理肋頤任務

擬投入ADL評估之臨床技能評估與介入 

建立ADL評估之具體操作手冊、教學方案、評估表與回饋表單—跟雨彎分工合作併與怡晴討論;之後找雅珍協助(年底科技部計畫)

任務之一:準備ADL能力評估之考題(以確認受測者之相關知識/概念),做為之後教導受測者相關知識後之成果驗收。

閱讀相關研究計畫/教科書/怡晴彙整實習生ADL評估問題/現有ADL評估手冊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研究計畫書諮詢與協助---已有商業公司提供

提供【全方位的研究計畫書的諮詢、修改與撰寫服務】

上述是今日收到的廣告主旨

my goodness....

這代表我退休後,可做的事,多一個選項?

這代表之後此諮詢費用也可核銷?

這代表之後還有類似的商業模式/公司會產生?

療效的解讀--如何解讀 effect size 的大小

effect size 倍受推薦,因其能呈現療效之大小,且不受樣本數大小影響。如 Cohen's d, r, Hedge's g, 或 eta-squared皆為RCT中常見的療效大小指標。

不同 effect size 指標可互相轉換,如 d 0.2 = r 0.1 (small effect); d 0.5 = r 0.3 (moderate effect); d 0.8 = r 0.5  (large effect)

一般復健介入的成效,若有moderate effect 就不錯了! 但 moderate 究竟多大。Cohen認為 small effect 可代表具有臨床意義之進步。但 small effect 究竟多大呢?

d = 0.5 ,通常解讀為 moderate effect,但多大呢? 若換成 r = 0.3 意指「介入」可解釋的變異量不到10%,未能解釋的變異量超過90%.... 也就是這樣的成效(或因果關係的解釋),實質上還是很低!?實驗組與對照組個案的諸多差異,90%無法以此介入解釋。if so 臨床人員應很難區隔/確認此介入之臨床成效。

Note: 療效的解讀還可判讀 p value, 但這易受樣本數/變異性影響(意即樣本數大或變異小,則 p值易低),意即p 越小,不一定代表療效越大。另,療效的解讀還可判讀評估分數的變化/組間差異(如果讀者熟悉評估工具與其分數)。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嘗試「翻轉教學」...

擬從我開授的碩班必修課「職能治療文獻彙整與評析」開始

之前該課程已「側錄」課程內容,加上PPT與參考資料,已具備初步條件!

開學前,擬請研究生協助準備。請研究生確認「側錄」內容(老師講授部分)與參考資料之內容與品質,必要時剪輯/補充之。「側錄」內容將做成逐字稿,以利確認內容並提供另一種學習管道。我也會好好再閱/聽所有資料。

授課前,老師授課課程部分,將要求學生事先預習(約3小時)包含:

A.閱聽上述教材(約2小時)、

B.彙整重點、回答問題、以及準備問題(於課堂釐清)(約1小時,於ZUVIO執行)。

正式授課時(2小時以釐清問題/討論為主,最後為考試,以確認學習進度。

課後複習:彙整重點/提出問題(修飾/補充 B [ZUVIO紀錄])(約30分鐘至1小時,於ZUVIO執行)。


同學報告部分

將要求學生事先預習(約3小時)包含:

A.預習論文(約2小時)、

B.彙整重點、回答問題、以及準備問題(於課堂釐清)(約1小時,於ZUVIO執行)。

正式授課時(2小時:主報告同學以10分鐘報告論文重點,15分鐘評析論文。其餘15分鐘為釐清問題/討論為主,最後10分鐘為考試,以確認學習進度。

課後複習:彙整重點/提出問題(修飾/補充 B [ZUVIO紀錄])(約30分鐘至1小時,於ZUVIO執行)。


上述課程設計之原理與目標有二:

透過預習與考試,以確保學生具備課程之基本知識,亦可提升課堂討論議題之深度。

透過討論與複習,以強化甚至深入相關知識與應用。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基本能力的培養--英文能力

2030年,我國將進入雙語國家 大學生一半修課課程,須以英文授課 故大學課程中,將有諸多課程以英文授課,包含醫學院 學校(系)

因應之道為:徵聘新教師 需具備英文授課能力 

就跟恭宏去北醫應徵時一般,需以英文演講! 

學系今年起比照辦理--新聘教師演講,以英文講授!
事實上,去年已開始以英文面試應徵教師了。
今年執行時,連報告後的討論,皆以英文發問與回應。
由於這次應徵者皆曾於國外求學多年,所以英文演講與應答,皆算流利/清晰。

我們研究室早就超前部署:
1. 從2013年聘請 Lynn 協助指導研究生助理英文之聽說讀寫,已經8年了 
2. 寫作課包含3~5分鐘之英文演講,已實施多年

已付出不少經費以及研究生/助理的青春 

以前我建議學生偏重「讀與寫」之英文訓練,再來也要加強「聽與講」, 若聽說讀寫一併努力,這至少要3~5年,才有一點成果/成就。 

 加油,反則沒有競爭力/成就感!!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專業技能--溝通技巧研究的後續...

至少有三:
1.召開 workshop 或小型研討會,明年開始,每年或隔年舉辦
2.撰寫溝通技巧評估與介入手冊,再結合文獻(含團隊發表之論文),草擬教科書「職能治療醫病溝通」
3.規劃後續研究議題


1的內容,基本上已備妥。我們已有諸多經驗與成果,包含小兒、生理以及心理的溝通技巧評估與介入,還有現有評估工具之使用驗證經驗。可主講者包含黃老師、王怡晴博班生、陳姿廷博班生、張雅涵碩班生,蔡劭彤碩班生、蔡函恩碩班生、蔡錦良治療師,當然還有我。主角夠強-主題夠多了!!

2的內容已準備一半以上,「溝通技巧評估與介入手冊」早已持續撰寫,只待持續深入與修飾。目前以投稿1篇中文與1篇英文稿件,研討會稿件已多篇...年底前目標再寫一篇英文稿件。因已撰寫多篇研究計畫,所以諸多教科書的章節內容(如溝通技巧之重要性,溝通技巧評估、溝通技巧介入與成效)大半成形!

3包含工具發展,從傳統完整版、簡版、電腦適性測驗、以及AI版之發展與驗證,再加上介入成效驗證與發展(包含形成型OSCE、形成型OSCE+深入回饋、問題為導向之介入等)。目前已執行完整版與電腦適性測驗,後續計畫重點以簡版與AI版為主!介入計畫後續主題以發展自己的介入模式與長期成效追蹤為主。

歡迎更多的人才投入他們的青春....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興趣 vs (核心)能力

興趣蠻抽象的,可持續深入者有限,因需要諸多條件配合。。。
我年輕時最有興趣的運動是 golfing... 那是在澳洲才有的環境(便宜)且那時我未認真念 PhD(有時間,一個 game 含交通至少6小時... 每週約2次,還有練習場... 真悠哉!!)回台灣後,此興趣只撐了2~3年,1996年就棄杆了。。。
近10年最有興趣運動是 tennis, 甚至還請教練。。。只是年紀已大,且此運動需要爆發力、速度與體力。對我的年紀而言,越來越不適合。所以play tennis頻率刻意降低之。。。最後因為運動傷害,2020年就棄拍了

若是研究題目(主題)的興趣,那我研究主題就多的有點可怕了... 還好是在大學任教,可以讓我不斷嘗試不同主題/興趣....

(核心)能力呢?包含閱讀、批判能力、寫作、研究設計/資料分析(詳8大研究核心能力)
基本上這是追求興趣的關鍵... 也就是具備上述核心能力後,只要配合資源,即能好好投入!!
還好我約35歲時(已畢業>10年),大致具備核心能力,所以即可投入【興趣】主題,且大多可以做出不少成果...那就更有趣了。

30~35歲之前,好好培養紮實的核心能力,找到好的環境後,之後至少有30年,可以好好投入「興趣」或「主題」。

培養紮實的核心能力的關鍵:環境/指導老師(具有深厚功力且願意指導的前輩)/努力/時間....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研究計畫的意義

代表最新研究構想/與研究者想解決的問題

內容代表相關主題之最新進展與瓶頸(含知識與技術)

若能看到研究人員最近5年的研究計畫,那絕對可看出此研究人員的「夢想/理想」及其主軸,也可看出其專長之含金量,還有其表達能力以及用心程度

研究計畫也代表「資源/經費」

所以查詢研究人員最近5~10年的科技部計畫/經費-可以告訴我們諸多重要訊息,如下4項:

  1. 個人的研究主題/主軸與趨勢,還有經費
  2. 單位的研究主題/主軸與趨勢,還有經費
  3. 專業的研究主題/主軸與趨勢,還有經費
  4. 還可比較 OT vs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