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創新不足 或 基礎不實

因為人事異動,校方及台大醫院似乎要開始「玩真的/積極推動」台大醫院與臺大的主要三個神經科學單位(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 、腦與智科學研究所、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之整合!

學術副校長(陳良基教授)會後還特別寫信跟所有人員期勉:期待更多的「整合」與「大膽創新」。副校長特別提到台大教師於固有(原有)領域之研究相當良好,然而,相對於其他學校,較少提出大膽創新之構想。if so, 只會進展緩慢。

副校長接續強調「希望能透過這麼多不同背景仁的討論,腦力激盪,而觸發出更多跨出原有思維的 Disruptive Innovation,甚至有些創新題目是可以引領全世界。我深信, 若能有這種題材許多資源與榮耀會像粉絲追逐明星般蜂擁而來。」

我絕對認同台大或研究必須「大膽創新」,才能領導/吸引國際級人才,然而創新能否實踐(或築夢踏實)之關鍵在於「基礎是否紮實」。也就是臺大必須嚴謹面對我們的認知科學相關的基礎學問是否紮實!?

就我所知,台大的神經或認知科學,至少是臨床認知科學之基礎,嚴重不足,如欠缺認知評估工具與理論研發,甚至連國外基礎的認知評估工具都尚未於國內生根。if so, 如何創新/突破!?

如果國內或臺大沒有「一群人」「長期投入」「基礎工程」,該領域勢必欠缺厚實的基礎,創新/突破的可能性,只能說是空中樓閣。

然而基礎研究,大多像 dirty works... 不易吸引人,尤其國內短中期內,只能追趕進度,成果既不新奇也難以吸引人才投入。

我想臺大(甚至國內)這種「創新不足」而且「基礎不實」的實況,如果沒有從基礎改善,只會是緣木求魚。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自信心 vs 研究成果 [ 2013年獎勵, since 2012]

2013 年,研究生請於12月25之前完成!

請參考以下2012版本:
我最近請學生列出 2012年投入研究之成果
這也是他們未來的CV、競爭力指標
我想這也是「自信心」指標

基本換算單位(成果 vs 信心 & 獎勵)為:
國內論文:6~10 單位 (老師判斷之,以下皆然。老師判斷的標準包含「品質」、「投入程度」「挑戰程度」等,老師綜合判斷之。
國外(英文)論文:10~20 單位
研討會論文: 4~6 單位
研究計畫: 5~8 單位
以上以第1作者為依據,第2~3 作者 50 %,其他作者 20%。

其它(如給予他人計畫或稿件建議、有獎徵答):1~3 單位

我將依單位數給予獎勵,每年統計/獎勵一次!

以上請於週日之前,惠賜意見。

以 Jenny 的成果試算如下:



期刊論文 (已完成)

1.
six

中風病患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因素探討

-          第一作者

-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
twelve*

The diverse constructs use of ADL measures in strok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years 2005-2009.

-          第四作者 

-          發表於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期刊論文 (完成)

1.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          第二作者 (參與前言撰寫)

2.

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of a BI-based 3 ADL Constructs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  目前已完成Methods and results sections

-  partially completed: introduction section

3.

Validation of the subscales of the BI-based 3 ADL Constructs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  目前已完成Methods and results sections


2012年研究計畫

1.
six

義大研究計畫申請書

-          三層面巴氏量表於中風病人之反應性暨預測效度驗證


2012 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1.
four

以逐步迴歸分析探討中風病患整體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因子

-  12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2.
four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BI-based 3 ADL Constructs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31次學術研討會,台中


有獎徵答: 2 units, FM individual responsiveness 稿件建議 2 units 

48!


菀薈
期刊論文(未完成)
1
Responsiveness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Hierarchical Balance Short Form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第一作者
-PTJ審稿中
2
Comparing the Individual-Person Level Responsiveness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Short-form Berg Balance Scale in People with Stroke
-第三作者
-PTJ審稿中
3
Comparison of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Balance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and Biodex Balance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第二作者
-將投稿APMR
4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通訊作者
-將重新投稿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5
The 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of the Hierarchical Balance Short Form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完成初稿
-未來將由他人改寫:comparison of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HBSF and Balance CAT

2012年研討會論文
1

Five
A Rasch Analysis of the Balance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福格邁爾運動量表之平衡次量表於中風病人之羅序分析
-  12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2
Four
中風病人中風前常從事之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種類:台灣之初探研究
-          2012職能治療師全國聯合會學術研討會,台北
3
Five

Using Rasch analysis to transform the ordinal scores of the 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 into an interval-level measurement
以羅序分析將中風病人姿勢控制評估量表的次序分數轉換為等距測量
-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31次學術研討會,台中











Yu WH, Hsueh IP, Hou WH, Wang YH, Hsieh CL*. A comparison of responsiveness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wo balance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J Rehabil Med. 2012;44:176-80.
Twelve.

有獎徵答: 2 units, FM individual responsiveness 稿件建議 3 units 

31 units

姿誼
期刊論文

(已完成)
1.
Six
中風病患與家屬對職能治療之認識程度初探
-第一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
Six
脊髓損傷者之職能治療知識程度初探
-第一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3.
Three

4.
Two
中風病患整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因素探討
-第二作者
-發表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台灣職能治療人員於1983-2011年發表之期刊論文回顧
-未公開作者(負責資料蒐集與彙整、資料分析與結果撰寫)
-發表於OT學會電子報
期刊論文(待完成)
1.
中風後上肢關節疼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關聯
-第三作者 (參與資料分析與討論)
2.
A Rasch analysi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第一作者(大綱)
研討會論文
2012
1.
Four
脊髓損傷個案對職能治療之認識程度初探
-12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2.
Four
以羅序分析驗證病患健康問卷之信度與效度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第31次學術研討會,台中

有獎徵答: 1 unit, FM individual responsiveness 稿件建議 3 units;參與度研究計畫建議 2 units
31 units

怡靜
參與度研究計畫建議 2 units; FIFE 研討會論文 5 units; 「利他獎」--- 優良 5 units
12 units

佳苓


期刊論文 (待完成)
Predicting motor recovery of stroke inpatients with severe upper extremity impairment
-          共同第一作者
-          完成初稿,由合作者潤稿中
2012年研究計畫
臺大院內計畫   Eight
-          嚴重動作損傷中風患者之動作復原的預測因素探討
2012 年研討會論文發表
伴隨初始上肢動作嚴重損傷之中風住院患者的動作復原潛能預測因子
-  12屆職能治療學術研討會,台北   Five
NSC 計畫 Twenty*   有獎徵答: 1 unit,
* 特別加給
「最佳諮詢對象」10 units
「利他獎」--- 傑出 10 units

54 units

香香:
研討論論文 5 units ; 「利他獎」--- 優良 5 units
10 units

恭宏:「利他獎」--- 優良 5 units
5 units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跟 Lynn 學習的成長與建議

若各位跟 Lynn 的英文學習時間,已超過半年,想必各位定有一些成長與建議。

語言學習效能的關鍵有二:「環境」及「持續努力」。

環境可共同塑造,故請各位具體提出成長之處,以利觀摩。
若有建議請一併提出,以利調整,讓大家的學習效能提升!

但若有不確定之處,或不宜公開者,請 e-mail 給我。

另我擬請 Lynn 記錄同學常見問題,以利各位針對問題,多加練習。 if so, 她將於跟各位的交流時間中,以電腦繕打、記錄之。我們將定期公佈之,並提出練習方法,以利大家學習/觀摩。

Lynn 覺得學生主要問題包含 
grammar
collocations
too much repetition 
expressions unclear (例如沒講重點, 語氣不夠強調)

我已請 Lynn 提供一些練習方法,以供同學練功突破瓶頸。

以上,請惠賜意見。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editor 永遠是對的!?

最近一篇稿件跟 editor 的觀點不同,讓我們掙扎很久。也很為難。

主要的觀點差異在於: 我們認為 test-retest reliability 最好的指標是 ICC, 但 editor 認為 Pearson r & paired t-test 才是。

我們起先接受他的看法,將 Pearson r & paired t-test納入分析與稿件中,且刻意補充在editor的期刊裡,提到近2年超過20篇 test-retest reliability 論文中皆包含 ICC之分析, 故我們同時保留 ICC於稿件中.

但 editor 不接受我們保留 ICC, 他覺得ICC綜合相關性與系統偏誤(systematic bias, 如第二次施測結果顯著比第一次高)二種指標,變成什麼都不是,堅持完全刪除 ICC.

我認為,在概念上, editor 唯一的漏洞是,當系統偏誤存在時, Pearson r 將高估 test-retest reliability. 然而我們的數據鮮有系統偏誤,且 Pearson r 已偏低。且概念上,若有系統偏誤存在時,作者與讀者皆可解讀 Pearson r 之高估。況且ICC無法呈現系統偏誤。也就是概念上與數據上,偏向 editor 的看法是對的, 而且該期刊近2年超過20篇 test-retest reliability 論文 (甚至其它使用 ICC 驗證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r inter-rater reliability) 都有問題。

if so, 我們就須大改資料分析與方法(還好結果/結論幾乎沒改變,毋須變動)。。。。

上述是「學術討論」,但論文投稿,還須考量誰是決策者!

概念上,如 test-retest reliability 之驗證,我認為上述各種方法皆有優缺點,所以傾向全部使用,或使用常用者(如ICC)。

技術上,因為 editor 是「該期刊」的決策者/守門員(負責人)。所以如果您認為 editor 有偏誤,只能跟他做學術討論。但決定權(接不接受您的論述與稿件)完全在於 editor!!

至此,我們大至有二種作法:1.接受 editor 建議,完全刪除 ICC, 重新大改稿件。2. 改投其它期刊!(Note: 我還有其它可能作法,有點麻煩,且不一定成功,故暫時按下不表)

上述是此 post 的背景描述,此 post 之主旨有二:1. 投稿者跟 editor是不對等的嗎? 2. 學術理論或統計概念有絕對的好壞對錯嗎?
我的看法如下:
 1. 不對等.  editor 是「該期刊」的決策者/守門員,他有絕對的權力!!請務必接受之,若難接受特定期刊的 editor, 您就投其它期刊吧!一大堆期刊不是嗎!!
2. No. 如不同統計量各有優缺點,ICC也是有缺點的。 if so, 毋須過於堅持特定的看法,尤其如果您的「學術論述」都闡述殆盡了,editor 還不接受..... 您就認了吧,不然就拿出  guts 改投!!

所以,我對標題的看法是: editor 是人也會犯錯 (human errs),但他是負責人:承擔一切榮辱。

此 post 之「延伸」「火辣」主旨為:1. 學生跟指導老師(助理/博後跟老闆)對等嗎?2.學生跟指導老師的觀點/作法有絕對的對錯嗎?
我的看法如下:
前提是二者能夠「充分各自表達」「溝通順暢」,則我認為:
1 & 2: ditto. 因為老師(老闆)是負責人。

然而學生(助理)通常在表達上(學術概念上)有所保留或不足,老師常難以營造良好的溝通氣氛。。。那就須要各自改善了。。。

老闆也是人, every boss makes mistakes... but has to take all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ults...

我們一起努力提升「學術功力」與「表達能力」一起營造良好「溝通氣氛」!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下學期的「論文撰寫」課程,擬以新開授課程進行且開放其他學生選修

擬開授之課程名稱為「科學文獻之撰寫與發表」
因為之前已開過類似課程職能治療科學寫作,那就重開該課程,可免得新開課程之行政程序。

課程識別碼 429 D0310

學分數:2
修課人數上限:12人 (僅限職能治療研究生選修)
時間:週二 10:00~12:00
地點:430

課程目的:
1. 使研究生充分瞭解科學文獻撰寫與發表之價值
2. 提升研究生撰寫科學文獻的能力
3. 提升研究生以英文口頭發表研究成果的能力
4. 提供研究生學術討論與交流之平台

課程內容、授課形式及時數:
1. 科學文獻撰寫與發表之於研究人員、專業人員、個案的價值(教師演講與討論;1小時)
2. 科學文獻撰寫以及回覆審稿意見之原則(教師演講與討論;4小時)
3. 科學文獻口頭發表之原則(教師演講與討論;1小時)
4. 研究生練習與討論如何以英文口頭報告研究成果(或計畫、回覆審稿意見)(學生演講與討論;6小時)
5. 研究生練習與討論如何撰寫科學文獻 [中英文稿件、研究計畫 或 回覆審稿意見](討論;22小時)

注意事項:
1. 學生須準備3分鐘之英文口頭報告以及2~4段落之中英文稿件、研究計畫 或 回覆審稿意見,一位學生之報告及討論時間約25分鐘。
2. 學生輪流報告之次數,依據修課人數以及碩博班而定,原則上博班生之次數至少比碩班生多2倍次數,碩班生至少2次,博班升至少4次。
3. 學生必須於報告7天前備妥2~4段落之中英文稿件、研究計畫 或 回覆審稿意見等文稿,儲存於 dropbox之共用資料夾(檔案名稱請註明姓名、報告日期及報告順序),並跟老師約時間討論一次。報告2天前備妥跟老師討論後的稿件儲存於 dropbox。以利助教於上課之前,列印及分派講義給同學。
4. 文稿中宜提出擬於課堂中討論的寫作議題/困難,且具體明確。
5. 各段落,若適用,請將主題句劃底線,以利凸顯段落要點。
6. 文稿內容應包含「稿件或計畫題目」、「相關內容、數據或標題」以利同學/老師判讀。
7. 文稿內容應包含同一 section「前後段落之大綱」,以利讀者瞭解前喉段落之鋪陳與連貫。
8. 文稿須加上「行號」以利討論時指出明確位置。
9. 英文文稿請事先找英文母語者編修過,再找老師討論。
10. 文稿內容,如果來得及準備,請加上必要之參考文獻。
11. 課後須將課堂中的寫作建議重點,記錄於 blog,內容與格式請自行訂定。相關記錄暫不列入評分。


評分:
1. 口頭報告 (30%)
2. 稿件/計畫撰寫 (40%)
3. 課前準備。與老師討論以及課堂參與 (30%)

表:各項評分標準

A+
A
A-
口頭報告
投影片內容之重點凸顯、內容明確,圖表易讀精美
口頭報告重點清楚容易瞭解
語調具備抑揚頓挫
發音清晰易懂
口頭報告之內容有效協助同學瞭解文稿討論之內容,有效提升討論效能
投影片製作重點清楚、內容明確,製作圖表以協助說明
口頭報告重點大致清楚,偶有不易聽懂之處
語調稍單調
發音偶有不清或錯誤
口頭報告內容大致可協助同學瞭解文稿討論之內容,偶有不連貫之處
投影片製作重點大致清楚、內容有些不明確,圖表偶有不清
口頭報告重點有些不清楚,常有不易聽懂之處
語調單調
發音有些不清或錯誤
口頭報告內容對同學瞭解文稿討論內容有些協助,有些不連貫之處
稿件/計畫寫作
寫作內容符合寫作原則*
重點凸顯且邏輯通順
語意明確且精簡
學習效能佳
寫作內容大致符合寫作原則*
重點大致清楚且邏輯大致通順
語意大致明確偶有贅字
學習效能可,偶爾須要多次提醒
寫作內容較常不符合寫作原則*
重點有時遺漏且邏輯有時不通順
語意常有不明確常有贅字
學習效能普通,常須要多次提醒
課前課中參與
課前準備完善
與老師討論之效能高
皆準時
課中提出關鍵問題
課中提出建設性建議
課前準備合適,偶爾不全
與老師討論之效能尚可
絕大部分準時
課中常提出不錯的問題
課中常提出不錯的建議
課前準備時有不足,影響與老師討論之效能
大部分準時
課中有時提出不錯的問題
課中有時提出不錯的建議
須老師提醒才主動提問
*詳下方「文稿準備/討論之檢核表


各週課程內容與形式:
第 1 週:科學文獻撰寫與發表之價值與挑戰 [教師]
第 2 週:科學文獻撰寫之原則與實例討論 [教師 & 研究室學生]
第 3 週:科學文獻撰寫之原則與實例討論 [教師 & 研究室學生]
第 4 週:口頭報告之原則與實例討論 [教師 & 研究室學生]
第 5~18 週:口頭報告、稿件討論 [教師 & 所有學生]

﹍﹍﹍﹍﹍﹍﹍﹍﹍﹍﹍﹍﹍﹍﹍﹍﹍﹍﹍﹍﹍﹍﹍﹍
我依據恭宏的建議,提出文稿準備/討論之檢核表,如下:

下筆之前,您欲表達之主要訊息或概念是否皆已明確掌握!?若否,應先跟老師討論相關概念,俟您自覺掌握大致的概念後,再動筆。

除了準備文稿之注意事項,段落層級請確認:
P1. 各段落是否具備一個明確的主題,而且主題句之表達清楚?
P2. 段落內容順序以 top down 呈現而非 bottom up
P3.各段落中之每個句子是否皆與段落「主題」相關?
P4.各段落之句子間是否緊密連結(連貫)沒有跳躍?
P5. 段落長度適當(6~10行)且涵蓋必要的內容。
P6. 段落內容若較長,是否提出結語(結論[但非重述主題句]、總結其臨床或學術意義)。

句子層級請確認:
S1. 各句子之語意表達是否完整、明確?
S2. 主要句字之名詞是否明確/合適(應為主要的概念),且跟動詞距離近。
S3. 是否存在複雜冗長的句子?
S4. 是否存在口語或贅字?
S5. 拼字與文法正確性
若有以上問題,宜立即修改稿件。

* 您所提出擬於課堂中討論的寫作議題/困難,是否具體明確!?(是否察覺自己的盲點!?)
﹍﹍﹍﹍﹍﹍﹍﹍﹍﹍﹍﹍﹍﹍﹍﹍﹍


時間請恩琦協助調查時間(亦配合 Lynn 的時間), 2 hours,請於下週二中午之前通知我。謝老師其它授課時間為週三及週五下午,請避開。 恩琦於 Oct. 22 完成調查時間為週二或五早上,就訂為週二早上。

* 上課形式與內容,歡迎各位給意見,以利提供各位最佳內容與練習機會。

* 開放的目的,主要讓我的學生負擔減輕,同時也因其他同學的加入,可以增廣見聞。

以上請惠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