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大學畢業生的困惑 與 關鍵

畢業季節到了,大學生對於畢業後的去向,大概是最惱人的。
有幾個方向(願景)?自己的最愛為何?那些基本(核心)能力需要培養?需要的時間多久?
這些想清楚了,應該就能做決定了!
若還不清楚,找個高手好好徹底問清楚,不用多久時間的。

對我而言,最困難的是:難以讓學生提升「願景」與「層次」
次難的是,難以讓學生「踏實」地培養基本(核心)能力
沒有願景,也沒有紮實的功力,只能做白日夢。
5年8年過去了,往事就不能回頭了!

週一 (5/30) 台中 一行

跟陳美香老師及其學生討論
A. MID 相關研究
B. 如何降低注意力測驗之學習效應

MID 研究主要是針對我們已拍攝81位個案,前後測之動作與行動(STREAM)錄影帶,且病人自評 VAS & Likert-like 15-point scale
故可請不同資歷之OT/PT以 VAS & Likert-like 15-point scale 評量這些 videos
1. 可估計治療師之 MID, 2. 比較個案及治療師之MID差異, 3. 比較個案及治療師之評分差異, 4 比較不同資歷 clinicians 之評分差異, 5. 驗證簡單 VAS 評量動作與行動能力之可行性, 6. if 5 works, furthe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會後紀錄:

暑期學生協助 interview 個案/家屬瞭解 OT 程度以及想要瞭解哪些?[請姿誼協助準備]
將台大通過NHRI之 IRB 之資料傳給陳美香老師,以便申請中山之IRB。
濟成週三報告,期能決定題目,並於暑假完成 proposal
婕琳擇期開始 rating videos, 之後再決定題目。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回覆審稿意見之重點

「回覆審稿意見」是我認為最難但最重要的過程。
先確認個別審查意見之屬性:
1.審稿者認為不足[但非錯誤]之處。(minor comments)
2.審稿者發現作者疏忽或小錯誤(如文法錯誤)。(minor comments)
3.審稿者認為作者的作法有疑義,需要修改或解釋。(major comments)
4.審稿者認為作者的作法錯誤,應該修改。(major comments)

1 & 2 逕行補充[且留意前後是否通順]或修改之。
3 & 4回覆原則如下:A.開門見山,簡單說明立場/澄清疑義,以讓審稿者快速釐清疑義。B.列出修改之處。C.除非審查者的意見,真的有誤,否則盡量接受審稿者的見解。D.如您覺得審查者的意見有誤,您需婉轉說明,且「引經據典」解釋清楚,且立場需堅定。[除非您很有把握,否則不建議採用此項]。

* 若不同審查者有類似意見,宜一併處理。
個別審查意見之屬性確認後,3 & 4 最好先跟指導/資深老師討論確認修改方向後,再動筆。
* 若不同審查者有不同意見,一定需跟老師討論。

建議先寫 response letter,跟指導/資深老師確認後,再修改至稿件,最後 response letter 可能還需再修改,以因應修改至稿件後,是否前後通順。

參考文獻:Guyatt GH, Brian Haynes R. Preparing reports for publication and responding to reviewers' comments. J Clin Epidemiol. 2006;59(9):900-6.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小兒篩選量表之 Rasch 分析、論文題材 及 研究計畫 構想

黃靄雯老師的資料,5 domains: gross motor, fine motor, social, language, and cognition. 皆是 dichotomous response.
初步 Rasch analysis 符合 infit & outfit 標準約10-20題

後續分析/論文撰寫構想如下:

1.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提升screening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效能)
2.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簡少題目(各約6-8題)且維持screening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效能)
3. 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能否提升此工具為 outcome indicator 效能 (vs raw scores 之responsiveness) 含實地測試
4. 如果上述OK,發展multi-dimension Rasch modeling之CAT (vs raw scores 之responsiveness) 含實地測試(screener, outcome indicator, efficiency)
5. 補充題目,以改良測驗之效能

後續 1, 2, 3 初步完成後,可將 4 & 5 寫成國科會計畫。

Your comments are appreciated!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博班生的焦慮 與 應對

1. 提不出看法,源於無法學以致用。所學不精,或未能大膽使用。 學生可以參考所學理論之應用文獻,並舉一反三,試用於自己相關的情境。

2. 缺乏創意,沒有想像力。 學生可以多讀、多思考、多跟高手切磋

3. 表達能力欠佳,未能提綱挈領,凸顯重點,前後連貫。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若有高手切磋,將更有效率。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溝通的藝術

傳道、授業、解惑,讓我經常需要跟學生「溝通」或「說教」。「溝通」的成效取決於學生的部分,也就是我需留意者,有4:
attention
comprehension
acceptance
retention

未來測驗/教育 OT knowledge, 上述 4 點關連重大。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週四高雄之旅記錄

汪老師討論未來之小兒CAT發展規畫,包含人才、團隊及研究計畫。
汪老師可協助未來之計畫及稿件撰寫。並討論以汪老師現有資料,Rasch model fitting 好者,寫一篇CAT論文,由俊宏協助分析。預計6月備妥資料,7月初完成初步分析。7月初開始撰寫論文。

蘇老師合寫 認知功能 (memory?) CAT 之發展計畫,明年投 NHRI。

大同 OT 開始執行 ARAT test-retest reliability 計畫,OT 美筠主負責。
士峰的 Biodex vs short-form 已完成約20位,將繼續收案。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543 (台語發音)

週一的進階 seminar 跟碩班同學鼓吹「繼續念博班」,跟博班同學勉勵「3-5年的磨練,始能修成正果」。

我又一直講這些 543 (台語發音)。。。

一部份人聽了覺得「好苦」未來真的找得到好工作嗎?」「我有老師那麼厲害嗎?」

我只能說,沒有好好磨練,沒有紮實的功力,沒有好的方法(「用對方法」),沒有支持團隊,當然很苦。
一定是經過一番磨練,才能博士畢業,誰都一樣。 否則畢業後,沒有實力,如何找到好工作,又如何把握住好工作??

事實上,博士後的日子值得期待,教授後的日子,更精彩。至少更敢於作夢,也持續築夢成真!


Note: 我不甚厲害,只是「專一心志」「持續努力」而已。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研究人員的特質為何?

這是 Jenny 提出的問題,我在網路上找到以下蠻貼切的描述:
“The researcher should be a creative and highly motivated individual, a good problem solver who sees problems as challenges to be overcome rather than avoided.
They should be able to work as a member of a team and to take direction.
They should also possess excellent oral and written skills,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easily, effectively, persuasively on the phone and in writing.
Proven post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a multidisciplinary academic background, good visual sense, demonstrable interest i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basic word-processing skills are advantageous.”
More at: http://wiki.answers.com/Q/What_are_the_characteristics_of_a_good_researcher#ixzz1LoVt2duk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一位香港教授 返台 的學術行程

6/20(一) 中午後抵達桃園機場
下午   台北  4-6pm  AA學長論文討論
晚上   台北  謝清麟教授/陳柏熹教授聚餐
晚上   搭高鐵去嘉義,下榻中正大學(致遠樓)
                 
6/21(二)本日老師在中正大學
早上   中正大學  9-10點 BB論文討論,10-11點 CC學長論文討論
中午   中正大學  DD 學長論文口試
下午   中正大學  EE 學長論文討論
晚上   陳淑英老師、蘇雅蕙老師聚餐民雄鵝肉饗宴,餐後再搭高鐵去高雄,下榻西子灣飯店)。

6/22(三)
上午    中山大學  中山研究生座談(施慶麟老師高統課學生為主)
下午    中山大學  FF論文討論
晚上    鄭英耀教授 邀大家聚餐,下榻西子灣飯店

6/23(四)
上午    中山大學  鄭英耀老師研究團隊(測驗編製與發展議題研討)
下午    中山大學  施慶麟老師研究團隊
晚上

6/24(五) 上午
午後搭高鐵至桃園搭機回香港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帶大學生投入研究 需要耐心

他們:
1. 心理準備好了嗎(包含大量閱讀原文論文、面對/克服困難)?
2. 基本能力有多強(閱讀、溝通、資料檢索、基本統計還有寫作)?
3. 對研究(生涯)的認識有多深?
事實上,碩班學生對於這3項條件,都還有距離,未準備妥當。那還論大學生?

然而,「帶大學生投入研究」是我認為目前OT界「最重要」的事,因為目前OT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研究不足」造成「進步遲緩」,而研究太少源自於「研究人員不足」。 我早已深受影響,實在不想下一代的研究人員,依然受困於此。

Note: 以上是對於早上成大老師與佳苓對大學部學生分享研究生涯,但回應有限的省思。而且暑假快到了,我今年還是如期、無人數限制地舉辦「暑期研究營」?我會不會白費力氣了!?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好的研究人員可以培養,優秀的研究人員就要天分了

Good researchers 的特質包含:持續吸收研究主題相關之知識、長期研究特定主題、具備(或學習)批判能力、習於解決問題、努力做研究、習於聆聽他人(含審搞者)之意見、合群。以上的關鍵在於學習、養成習慣與環境,相輔相成。
Excellent researchers 的特質:除了以上 + 天賦(創意與領袖特質)。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基本/核心研究能力培養

論文寫作能力,如陳為堅教授的16字箴言:「就地取材」「善讀文獻」「用對方法」「日寫一段」

統計與研究設計能力,如李文宗教授所言:
(一) 看paper時仔細研讀Materials and Methods的部分,並進行批判
(二) 流行病學(研究設計)與生物統計學(資料分析)能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三) 除了數學公式及推演外,善用各種方式以瞭解統計方法
(四) 具備基本統計套裝軟體(如SAS, SPSS)之實際操作執行能力
(五) 留意新發展的研究設計與統計方法,嘗試應用於自己的研究中

時間管理能力,如汪宜霈老師的分享:確認目標/優先順序(定期檢討),化整為零,及早準備,善用時間。

功力持續提升的關鍵:除了持續努力,提升學習效率與時間管理,再加上跟高手切磋,持續投稿跟國際高手切磋!

These rules are not complex. Practice makes perfect!

Note: 以上為回顧 blog「博班生最關心的事」以及本學期邀請外賓演講重點。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主要研究路線

  • 首重發展中風病人全面性的電腦適性測驗,還包含適性衛教教材。
  • 發展評估工具時,也釐清相關概念(如 ADL之多層面概念及其臨床意涵),同時發展新的評估工具(如多層面 Barthel index)
  • 再驗證特殊介入之成效(如OT/stroke knowledge 測驗及衛教之成效)。

Note:
1. stroke knowledge 之於OT的主要意義,包含如果個案/家屬對於中風特性及其恢復沒有 insight 則他們很難接受中風後的 disability, 進而難以接受 ADL training.
2. 衛教題材是 sabbatical 以來,陸續開展的研究題材。主要受到 client-centered approach 以及Tammy 發展 stroke knowledge & 教材的影響。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指導學生的功力

這是關鍵能力,影響團隊茁壯甚鉅。
目前主要的瓶頸包含「學生學習成效有限」(這或許是必然,急不來)、「學生壓力大」、「溝通效能不甚良好」,這三者也互相影響,造成某種程度的惡性循環。

我也帶過不少人了,有些是我個人的特質使然,堅持某些機車原則,學生卻難以體會/改善。有些是我「調適無方」未能「因材施教」。

相關人士,請惠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