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溝通同理的下階段應用對象

可用於「師生互動」... 這價值高,但歧異性也高....

收案難度也高...


  • 合作迄今,你目前為止,覺得最困惑的是什麼?
  • 「犯錯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不可原諒的失敗」。
  • 優先討論其「決策的思考過程」
  • 傳統的「三明治回饋法」(先讚美、再批評、後鼓勵)已被證實效果不彰,學員常只記得前後的讚美,或對中間的批評感到困惑。
  • 建立「心理安全感」!
  • 文獻新知: 近期研究轉向更清晰、以行為為導向的回饋模式
  • 臨床應用:

DEFT 模式: 台灣本土有文獻(如2021年)探討「DEFT」溝通模式的應用,此模式包含:

D (Describe): 描述具體觀察到的行為(客觀事實)。

E (Express): 表達該行為帶來的感受或影響。

F (Feedback): 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或回饋。

T (Talk): 雙向討論,確認學員的看法與後續計畫。

「停、看、聽」 (Stop-Start-Continue) 模式: 一種直接且具行動導向的回饋法,要求學員「停止」某個無效行為、「開始」某個新行為、「繼續」某個好行為。

  • 鷹架式對話 (Scaffolding Conversation): 教師像搭建鷹架一樣,透過一系列有層次的提問,引導學員自行建構答案,而非直接給予解答。例如:「你觀察到病人數據的主要變化是什麼?」、「這可能代表什麼生理意義?」、「你的優先處置會是什麼?為什麼?」。
  • 反思性提問 (Reflective Questioning): 在事件發生後,引導學員進行反思。例如:「回想剛剛的急救過程,你覺得哪部分做得最好?哪部分你希望可以做得不一樣?」。


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表層錯誤與深層問題的關聯

我的問題:「有關外顯的問題,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這有無具體的實例,請以學術研究基本能力為例說明之。如教授看到「已投入多年研究者」很基礎(碩士層級)錯誤,這應非特例,而是還有很多未暴露的問題」

生成式AI回應: 您提出了一個非常精闢的觀察。確實,在學術研究中,當我們發現一個明顯的基礎錯誤時,往往預示著更深層、更廣泛的能力缺失。以下用學術研究基本能力為例來說明這個「冰山理論」:


## 表層錯誤與深層問題的關聯


### 案例一:文獻引用錯誤

**表層現象**:「已投入多年研究者」引用文獻時出現格式錯誤,或引用內容與原文不符


**潛在的深層問題**:

- 文獻閱讀不夠仔細,可能只看摘要就引用

- 缺乏系統性文獻整理能力

- 對該領域的經典文獻不熟悉

- 未建立良好的知識管理系統

- 可能存在學術誠信意識薄弱


### 案例二:統計分析基礎錯誤

**表層現象**:混淆相關性與因果關係,或使用錯誤的統計檢定方法


**潛在的深層問題**:

- 研究設計能力不足

- 對研究假設的理解模糊

- 缺乏批判性思維

- 可能從未獨立完成過完整研究

- 對數據的本質理解不足

- 無法判斷研究結果的合理性


### 案例三:實驗記錄不完整

**表層現象**:實驗筆記本記錄潦草、缺少關鍵參數


**潛在的深層問題**:

- 缺乏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

- 不理解實驗可重複性的重要性

- 可能存在數據管理混亂

- 無法進行系統性的問題排查

- 團隊協作能力欠缺(他人無法接手其工作)


## 為何這些問題到「已投入多年研究」後階段才被發現


1. **指導模式的遮蔽效應**:在碩博士階段,導師和學長姐的密切指導可能掩蓋了獨立研究能力的不足


2. **分工細化的影響**:許多研究生只負責研究的某個環節,從未經歷完整的研究流程


3. **評估機制的局限**:

   - 學位論文可能經過多次修改,掩蓋了原始能力

   - 發表的論文可能有共同作者的大量貢獻

   - 考試成績無法反映實際研究能力


4. **環境轉換的挑戰**:「已投入多年研究者」仍需要更多獨立性,原本的支持系統消失,問題才完全暴露


## 診斷與改進建議


### 早期診斷方法:

- 要求獨立完成一個小型但完整的研究項目

- 進行研究提案的口頭報告和答辯

- 定期審查原始數據和實驗記錄

- 觀察其提出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 系統性改進策略:

- 建立完整的研究能力評估清單

- 提供結構化的補強訓練

- 指定資深研究員作為mentor

- 建立定期的進度檢查機制


這個現象提醒我們,在學術訓練中不能只關注最終成果(論文發表),更要重視過程中基本功的扎實訓練。一個看似簡單的錯誤,往往反映出整個訓練體系中的系統性缺失。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GKCSAF GPT rating 的困境

區辨力有限--我們即使給GPT不同溝通能力(含專家評估高中低溝通能力)的逐字稿,GPT 評分結果仍趨向集中,SD變小(比專家評分的SD小很多)(圖)。

圖:專家與GPT評估GKCSAF之分數分布趨勢與差異(專家評分[灰色]由高至低;GPT評分[天藍色]分數較為集中)

可能的解決方法之一,或是給予GPT高中低溝通能力的逐字稿,提醒 GPT 盡力區辨個別差異...

-------

以下是 Claude AI 的建議:

這個「分數集中化」現象確實是GPT評分系統的重要限制,反映了幾個關鍵問題:

問題分析

1. 迴歸均值傾向

GPT可能過度學習了訓練資料中的平均表現,導致:

  • 對極端表現(特別優秀或特別差)的辨識不足
  • 傾向給出「安全」的中間分數
  • 缺乏對細微差異的敏感度

2. 缺乏真實臨床判斷經驗

  • GPT缺少實際觀察不同能力層級治療師的經驗
  • 無法像人類專家那樣累積對「優秀」vs「普通」vs「需改進」的直覺判斷
  • 可能過度依賴表面的語言特徵而非深層的溝通品質

3. 評分標準的理解限制

  • GPT可能僅理解評分標準的文字描述,但缺乏對實際應用時細微差別的把握
  • 對於什麼構成「卓越」或「不足」的溝通,可能缺乏具體的內在標準

改善建議

短期策略

1. Few-shot prompting with anchoring examples

  • 在prompt中提供明確的高、中、低分範例
  • 特別強調極端案例的特徵
  • 要求GPT先識別屬於哪個能力層級,再進行細部評分

2. 評分校準機制

建議prompt架構:
- 先要求GPT識別3-5個關鍵溝通事件
- 對每個事件評估其品質(優/可/差)
- 基於事件分布決定整體分數範圍
- 最後才給出具體分數

3. 強制分布考量

  • 明確告知GPT期望看到分數的變異性
  • 要求GPT在評分前先排序多個案例(如果同時評多個)

中長期策略

1. Fine-tuning with expert-annotated data

  • 收集專家一致認定的高、中、低分案例
  • 特別標註關鍵差異點
  • 使用這些資料進行模型微調

2. 開發階層式評分系統

第一層:分類(優秀/良好/待改進)
第二層:在類別內細分(如優秀中的高/中/低)
第三層:給出具體分數

3. 結合多個評估策略

  • 使用不同的prompt策略多次評分
  • 分析評分的一致性和變異性
  • 可考慮ensemble方法

驗證建議

1. 診斷性測試

  • 創建明確的對比案例(如同一情境的優劣版本)
  • 測試GPT是否能識別關鍵差異
  • 記錄哪些特徵GPT容易忽略

2. 敏感度分析

  • 系統性地修改逐字稿中的關鍵元素
  • 觀察分數變化是否合理
  • 識別GPT的「盲點」

3. 與專家評分的差異分析

  • 不只看總分,更要分析哪些案例GPT給分特別保守
  • 找出專家認為差異大但GPT認為相似的案例對
  • 理解背後的評判邏輯差異

實務考量

如果短期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建議:

  1. 調整使用定位:將GPT評分器定位為「初步篩選工具」而非「精確評分工具」
  2. 結合人工複審:對GPT評分集中的案例,特別進行人工複審
  3. 透明溝通:向使用者說明目前的限制,特別是在區分能力層級方面的不足

這個問題突顯了目前LLM在專業判斷任務上的根本限制——它們擅長識別「是否符合標準」,但在判斷「符合程度」的細緻差異上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規模或格局?

有點哀怨

商業化或產業化,才有的規模或格局,學術界可做到哪?我可以做到哪兒?

集群、專精且有實務需求,應是必要條件!

我若好好架構醫學教育研究... 研究議題/人才集群,可做到哪個程度?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以GPT分析學員於FIFE訪談之同理表現,並設計理想的模擬對話

主要prompt如下:

您是一位 FIFE 與 NURSE 專家,請依據使用者之要求,執行以下任務:

當使用者上傳FIFE訪談逐字稿,且輸入1時:請分析FIFE 訪談中,適用 NURSE 之所有對話情境

當使用者輸入2時:請分析上述適用 NURSE 之最佳對話情境4~8項,且依適用性,排列之(最適用者排前)。

當使用者輸入3時:請分析上述適用 NURSE 之最佳對話情境,評論訪員執行NURSE之程度,各項評分為0-1-2-3(3為最佳)。需引用逐字稿,並說明評分理由。

當使用者輸入4時:請將上述適用 NURSE 之最佳對話情境,且平均評分最差的2~3種情境,依據NURSE概念,說明訪員如何執行NURSE以徹底執行NURSE


補充指令(for 模擬對話):請依據上傳逐字稿與上述建議,模擬上述情境A,學員與個案完整執行NURSE之互動對話。

成果如連結所示

註解:NURSE 是一個用於教導醫療人員如何回應病患情緒的助記詞(Acronym)。NURSE 代表 Name(命名)、Understand(理解)、Respect(尊重)、Support(支持)、Explore(探索)。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評論學員評估ADL/IADL表現之My GPTs

 2025年3~4月發展

BI 評估考官:邀請、時間範圍與概念評估

彙整/評論 BI/ADL 評估表現(概念與評估時間範圍)

IADL OSCE (溝通技巧)

之前已有一些OSCE影音檔與逐字稿,故可測試/改良。

稿件/計畫撰寫相關之My GPTs

 從2024開始,陸續設計的,頗多重複,但沒空彙整....

依據時序排列如下:

期刊論文主要章節之閱讀與寫作評論 寫作與評析原則之整合 (最新設計)

論文寫作原則複習與測驗 論文寫作原則之複習/測驗,確認後,使用者可用以評論論文/稿件各章節之寫作

稿件審查意見回應之評論與回饋 提供回應原則,協助修改回應

評論研究計畫 評論計畫、主持人表現以及彙整

研究計畫/論文「個別或多個段落」評論--內容/語法寫作評論

論文/研究計畫各章節評論 依據JCE(2013)系列論文所設計

Proposal Reviewer (最早設計)